搜尋

首頁新人間叢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波光與映像
人生的月台 未完的旅程
讀《三輩子》有感

作 者 作 品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

新人間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我的冤家我的親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金月蓮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乩童醫生


記那些波光與映像(AKH0254)──李鴻源人生隨筆

類別: 新人間叢書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李鴻源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22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56頁
ISBN:978957136278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波光與映像人生的月台 未完的旅程讀《三輩子》有感



  人生的月台 未完的旅程

回想這幾十年的歲月裡,跑遍世界許多大小城市,足跡踏遍各種不同的車站、機場、港口和月台,年代、規模、國度或許不同,但旅人的面貌和行為舉止,卻是大同小異。有低頭苦讀的學生,有閉目沈思的上班族,有耳提面命的母親,有依依不捨的戀人,當然也有那些占據整個座椅呼呼大睡的人。

年齡、身分、場景和時間不同,旅人的心情也不盡相同。學生眼盯著書本,口中念念有詞,心裡惦記著即將面臨的考試,還不忘抬頭,盼著公車的蹤影,深怕遲到了要挨罵、被記點。

上班族擔心訂單能不能拿到,股票是漲是跌,老闆的心情好不好。媽媽擔心即將遠行的孩子,衣服有沒有穿暖、會不會餓著。情侶則恨不得車子不要來到,可以一直依偎在一起。每一個人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目標和心情,相信也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

我的生命中,第一個接觸的車站是省公路局的泰山站。從初中開始,每天搭上清晨六點所發的第一班公車上學,晚上回到家也都快七點了。

印象中,泰山站總點著昏暗小燈,壁上漆成公路局藍白兩色,有個小小的售票窗口。迷你的店面內,除了兩條給旅客歇腳的長板凳之外,幾乎什麼也沒有,地面散了一地被旅客丟棄的票根,默默記錄一段段曾經走過的旅程。

而我的旅程終點,是仍屹立在原址的公路局台北車站西站,在當年它可是南來北往最重要的樞紐。

在那個沒有高速公路的時代,交通除了鐵路外,就是縱貫路,所有開往南部的車子都在西站發車,也以此為終點。「台中方面的車快要開了,往台中、沙鹿的旅客請趕緊上車」,這句話我足足聽了六年,至今仍不時縈繞在腦海深處。沙鹿,好奇怪的地名,從事公職後,足跡踏遍全省,但好像從來沒造訪過這個曾經每天要聽上好幾遍、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如今每次開車路經西站,仍依稀聽到它那熟悉的廣播喇叭聲,訴說著昔日的榮景。

上了大學後,台北火車站成了我最常出入的地方,斑駁的月台及月台上特有的鐵皮棚子,雖然離日治時代已久遠,仍散發出強烈的日本味道。我就是從這個車站,懷著滿心的不甘和強烈被放逐的感覺,奔向那從未謀面的南國。

搭上平快車,從台北到台南一趟要八個小時,是我們這群窮學生唯一的選擇,車廂內沒有冷氣,加上那時沒有菸害防治法,下車後總被熏得一身煙臭味。回宿舍時,除了趕緊換掉全身衣物外,常恨不得能扒掉一層皮

猶記得一九七五年的四月五日,一個雷雨交加的清晨,也就是在這個月台上,我從報上讀到蔣公去世的消息,報紙的紅邊全套黑印刷,全開的黑白兩色版面,帶著不祥之氣。

回想當時月台上只有稀疏幾個人,一位穿著軍服的軍人當場痛哭流涕。在那個「造神」的年代,大家真的以為天要塌了,我也懷著莫名的恐懼及哀傷的心,一路忐忑不安地到了台南。那天出了車站,發現街上已布滿各式各樣的大小靈堂,音樂全沒了,紅色彩帶及任何跟喜慶沾上邊的東西,全從街上消失。

就這樣,全國服喪了好幾個月,氛圍像極了今天的北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治時期台灣從北到南的每一座大小車站,都是對全日本建築界公開徵圖,所以每一座火車站各有不同的建築風格,可惜戰後在一片「去日本的風潮中,加上國人普遍缺乏保存古蹟的正確觀念,至今所存不多。那些倖存的車站,仍在吃力地對抗盲目的都市開發,以及風雨歲月的摧殘。

現在的人很難想像,那個年代的火車「坐票」不容易買得到,我常因為不願意連站八個小時回台北,加上害怕夾雜著濃濃便當及香菸味道的怪味,選擇轉搭乘公路局車輛,從台南坐到嘉義,換車到台中,再到新竹,最後到台北。

公路局的車走縱貫路,一路上,風土民情盡入眼簾。當時因為交通不便,沿路可以看到每個地方的特色,連車站賣的食物也不盡相同。到了台中,我常常信步走到離車站不遠的「太陽堂」買幾個太陽餅,及包有花生粉的粉紅色麻糬,那甜中帶鹹的味道,令人至今難忘,說來那已是當時的大學生,能擁有的最高檔享受了。

這也是「太陽堂」最風光的時代。那時沒有收銀機,店員收了錢就直接塞入黑色的大櫃檯,街坊都在謠傳「太陽堂」賺了很多錢,而且錢都不存銀行,現金全埋在地下的金庫裡。

只是最近再吃太陽餅,不知道是太普遍了,還是心中對遙遠的過去有種「定見」,總覺得味道不如從前,而台中巿近年更因過度往郊區發展膨脹,車站附近也變得十分蕭條。前一陣子聽說太陽堂總店已結束營業,不勝唏噓。

一路換車,從台中晃到了新竹,車站附近充滿了貢丸及米粉的香味,讓人想不吃都難。

這樣一趟旅程,短則十二個小時,多要十五、六個小時。下車時一本書看完了,風景看夠了,該吃的小吃也都吃完了,心靈感到無比豐盈。曾有同學跟我試過一次,以後便敬謝不敏,我卻樂此不疲。

透過這樣的旅程,加深了我對台灣風土人情的了解,也孕育出對台灣這塊土地濃得化不開的情感。這些經驗對我日後到省府服務,及從事內政工作,都有著極深遠的影響。

車站月台,是旅程的終點與起點,是許多人對故鄉的最後記憶,是人們迎歡悲離的重要背景,〈壩橋折柳〉、〈背影〉及多少古今名著都以它為提材,生命中的悲歡離合,都展現在旅人們細微的肢體語言中。

在人生的舞台上,隨著任務的改變、角色的移轉,緣起與緣滅,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無形月台。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它?徐志摩說:「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但我個人比較喜歡趙元任的說法:「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了,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這幾年每逢寒冬時節,在各地旅途中趕路的我,眼看夕陽西下,鄉間炊煙四起,車子經過不知名的小鎮,家家亮起燈火,家人或圍坐在飯桌旁,或三三兩兩在路旁乘涼,對照車上稀疏的乘客,一股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那隱隱作痛的酸楚感覺,最近常在夢中被勾起,這是對逝去青春歲月的感傷呢?或是對那已消失殆盡的純樸台灣風土人情的緬懷?還是對台灣前景莫名的憂懼與盼望呢?
(20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