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歷史與現場

【類別最新出版】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


王昭明回憶錄(BC0061)

類別: 歷史‧傳記>歷史與現場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王昭明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6月20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1725X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



  自序

.王昭明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我這本公務生涯的回顧,本來想用《飛鴻爪跡》作為書名,和右引蘇東坡這一首詩有關。東坡先生的詩和詞為我素所愛好,錢鍾書先生在他的《談藝錄》中說:「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我則覺得東坡先生的詩神韻和思理兼備,總覺得其中意境高超而又含有甚深的哲理。回顧自己過去一生,可能遠不如飛鳥的自在,更談不上有何足以記載的事蹟,並不打算寫回憶錄一類的文字,湊巧有幾位年輕的朋友熱心催促,代為蒐集資料,奮勇代筆,逼成這本書的出版,並且建議逕用《王昭明回憶錄》為書名,倒也直截了當、簡單明瞭,所以就接受了這一建議。

大約是一年以前,《工商時報》的裴偉兄一再慫恿我把過去公務生涯的事蹟寫下來,我感謝他的好意卻遲遲不肯動筆,主要是我還未完全退休,時間並不充裕。忽然有一天他帶來一位年輕的記者,說他文筆流暢而富組織力,願意為我捉刀,寫這樣的一本書,他便是後來成為畏友的王駿先生。

我和王駿兄見面時告訴他,我沒有保留資料的習慣,許多事情時日一久,大都忘卻了,追述起來恐怕有困難。他說我已查閱過以往四十年的經濟發展,可以把與你有關的事摘要記出,幫助你回憶往事。便在他這樣導演之下,開始了我口述他執筆的合作,前後大約幾個月的時間,寫成了這一冊的文字。

我自1949年(民國卅八年)由上海來到台灣,到今年(1995)已歷時四十六年,除了最初三年以外,都在政府的經濟部門做事,可以說和台灣經濟發展結下不解之緣。也因此之故,我認識與經濟相關的產、官、學大部分人士。官場部分,幾乎所有的領導人物全部認識;產業界則早期的企業家也都大部分曾有接觸;學界方面,無論從國外短期回來擔任顧問性工作的學人,或本土的財經學者,也頗有往返。這些人物對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為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也在這一隊伍中有幸充當一名小兵,從政策到執行都略盡棉薄。所以說,我的生涯和台灣經濟發展史已經熔為一體,對台灣經濟的盛與衰,寄予無時或釋的情懷。

這本書並不足以代表我對台灣社會經濟的全部瞭解和看法,祇不過敘述一些我與台灣經濟相關的事與人的一些瑣事,由於精力日衰,書中的敘述不免諸多遺漏與錯誤,如果能夠在短期內完全退休,也許想再加補充。

本書完成後曾請兩位衷心欽敬的深交張繼正、趙耀東兩先生為我寫序文,而在整理文稿參與意見方面,則最得和我共事多年的蘇瑞美小姐大力協助,謹在此致深摯的感謝。

 
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