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言
導讀

作 者 作 品

資本論Ⅰ
資本論 Ⅱ
資本論 Ⅲ

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明室:攝影札記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知識考古學
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
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BD0004)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叢書系列: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作者:馬克思、恩格斯
       Karl Marx
譯者:伊海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0年11月21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08頁
ISBN:957130188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言導讀



  序言

我在《德法年鑑》上曾預告要以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形式對法學和國家學進行批判。在加工整理準備付印的時候發現,把僅僅針對思辨的批判同針對各種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這樣會妨礙闡述,增加理解的困難。此外,由於需要探討的題目豐富多樣,只有採用完全是格言式的敘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壓縮在一本著作中,而這種格言式的敘述又會造成任意製造體系的外表。因此,我打算連續用不同的單獨小冊子來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後再以一本專著來說明整體的聯繫、各部分的關係並對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進行批判。由於這個理由,在本著作中談到的國民經濟學同國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關係,只限於國民經濟學本身所專門涉及的範圍。

我用不著向熟悉國民經濟學的讀者保證,我的結論是通過完全經驗的以對國民經濟學進行認真的批判研究為基礎的分析得出的。

與此相反,不學無術的評論家則企圖用「烏托邦的詞句」,或「完全純粹的、完全決定性的、完全批判的批判」、「不單單是法的,而且是社會的、完全社會的社會」、「密集的大批群眾」、「代大批群眾發言的發言人」等等一類空話,來非難實證的批判者,以掩飾自己的極端無知和思想貧乏。這個評論家還應當首先提供證據,證明他除了神學的家務以外,還有權過問世俗的事務。

不消說,除了法國和英國的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國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但是德國人在這門科學方面內容豐富而有獨創性的著作,除去魏特林的著作以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張》文集中赫斯的幾篇論文和《德法年鑑》上恩格斯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在《德法年鑑》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過本著作的要點。

除了這些批判地研究國民經濟學的作家以外,整個實證的批判,從而德國人對國民經濟學的實證的批判,全靠費爾巴哈的發現給它打下真正的基礎。但是,一些人出於狹隘的忌妒,另一些人則出於真實的憤怒,對費爾巴哈的《未來哲學》和《軼文集》中的《哲學改革綱要》——儘管這兩部著作被悄悄地利用著——可以說策劃了一個旨在埋沒這兩部著作的真正陰謀。

只是從費爾巴哈才開始了實證的、人道主義和自然主義的批判。費爾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揚,這些著作的影響就越紮實、深刻、廣泛而持久;費爾巴哈著作是繼黑格爾的《現象學》和《邏輯學》以後包含著真正理論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當代批判的神學家相反,我認為,本著作的最後一章,即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為[XL]這樣的工作還沒有完成——不徹底性是必然的,因為批判的神學家畢竟還是神學家,就是說,他或者不得不從作為權威的哲學的一定前提出發,或者在批判的過程中以及由於別人的發現而對這些哲學前提發生懷疑,於是就怯懦地、不適當地拋棄、撇開這些前提,而且僅僅以一種消極的、無意識的、詭辯的方式來表現他對這些前提的屈從的惱恨。

他是這樣消極而無意識地表現的:一方面,他不斷反複保證他自己的批判的純粹性,另一方面,為了使讀者和他自己不去注意批判和它的誕生地——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德國哲學——之間必要的辯論,不去注意現代批判必須克服它自身的局限性和自發性,他反而企圖造成一種假象,似乎批判只同它之外某種狹隘的批判形式(比如說, 18 世紀的批判形式)以及同群眾的局限性有關。最後,關於他自己的哲學前提的本質的發現——如費爾巴哈的發現——被作出時,批判的神學家一方面製造一種似乎這些發現正是他自己作出的假象,而且他是這樣來製造這種假象的:他由於不能闡述這些發現的成果,就把這些成果以口號的形式拋給那些還處於束縛下的作家;另一方面,他深信他的水平甚至超過這些發現,就以一種詭秘的、陰險的、懷疑的方式,搬弄黑格爾辯證法諸要素來反對費爾巴哈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這些要素是他在這種批判中還沒有發現的,它們還沒有以經過批判改造的形式提供給他使用。他自己既不打算地無力使這些要素同批判正確地聯繫起來,他只是神秘地以黑格爾辯證法所固有的形式搬弄這些要素。例如,他提出間接證明這一範疇來反對從自身開始的實證真理這一範疇。神學的批判家認為,從哲學方面應當作出一切來使他能夠侈談純粹性、決定性以及完全批判的批判,是十分自然的;而當他感覺到例如黑格爾的某一因素為費爾巴哈缺少時,——因為,神學的批判家並沒有超出感覺而達到意識,儘管他如此沉緬於對「自我意識」和「精神」的唯靈論的偶像崇拜,——他就自詡為真正克服哲學的人。

仔細考察起來,在運動之初曾是一個真正進行因素的神學的批判,歸根到底不外是舊哲學、特別是黑格爾的超驗性被歪曲為神學漫畫的頂點和結果。歷史現在仍然指派神學這個歷來的哲學的潰爛區去顯示哲學的消極分解,即哲學的腐性分化過程。關於這個饒有興味的歷史的判決,這個歷史的涅墨西斯,我將在另一個地方加以詳細的論證。

相反,費爾巴哈的關於哲學的本質的發現,究竟在什麼程度上仍然——至少為了證明這些發現——使得對哲學辯證法的批判分析成為必要,讀者從我的論述本身就可以看清楚。

 
序言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