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引言

作 者 作 品

大未來
未來的衝擊
第三波
新企業報告
再造新文明
未來的衝擊
第三波

譯 者 作 品

未來的衝擊
未來的衝擊

NEXT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未來對話錄(BE0103)
Previews and Premises : An Interview With Alvin Toffler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NEXT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艾文.托佛勒
       Alvin Toffler
譯者:蔡伸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4年07月15日
定價:240 元
售價:19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4頁
ISBN:957131230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引言



  引言

1970年7月間,一本名為《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的書籍,出現於世。該書推出之後,在全球共銷售了七百萬冊以上,以一本探討主題不是好萊塢艷聞或性秘聞的嚴肅性作品,能有如此鉅大的銷售量,不可不謂為一種破天荒的驚人紀錄。該書所提供予讀者的,不是如何做的忠告,也不是什麼迅速致富的秘訣,這是一本社會分析與社會評論的嚴肅性作品,但是對各階層的讀者,卻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事實上,「未來的衝擊」一辭,已進入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般用語裏,而現在更被列入許多字典中。

1980年,《未來的衝擊》一書的作者托佛勒,出版了另一部鉅構《第三波》——這部書甚至比《未來的衝擊》更為學術性、更具分析力,而且更深入於社會問題。這本書亦同樣變成國際性暢銷書。在日本打破了書籍市場的銷售紀錄。

這部書曾被譯成丹麥文、希伯來文與土耳其文,更不用說法文、德文與西班牙文。這本書在沙烏地阿拉伯被禁掉,但卻在北平隆重出版。當華沙當局宣佈戒嚴法時,該書的波蘭文譯本正在進行之中。而在本書《未來對話錄》進行訪問之際,托佛勒正與日本、加拿大與美國的電視製作人員,合力製作一個以《第三波》為腳本的電視節目。

這幾本書跟托佛勒早先的大部分作品,共同形成了相互關聯理念的連貫性架構,不管我們是否贊同他的見解,它們顯然是極其新奇,且具煽動性的。作品中主要所探討的變動,是從心理學、經濟學、科技與歷史……等截然不同的領域裏,將資訊綜合起來,再提出思索當代世界的許多驚人方式。

但是,一般讀者並不一定要遍讀托佛勒這些早期著作,才能理解本書所呈現的基要理念,無可否認的,不管就形式或內容而言,本書確為一部非凡的作品。《未來對話錄》一書,將許多新鮮的題材,與錯綜複雜有時甚至是令人驚心動魄的洞見力,結合在一起,而自成一格。

由於托佛勒的作品皆是互相關聯的,因此他引用《未來的衝擊》與《第三波》的某些引證乃是無可避免的。為了初次閱讀托佛勒作品的讀者閱讀方便起見,我們在前面兩章列舉出托佛勒的幾個概念,相信那些曾仔細閱讀過他的作品的讀者,對這些概念一定十分熟悉。

然而,《未來對話錄》一書亦超越了托佛勒過去一些作品,首次深入探討有關性別的角色,「心智工作者」的政治策略、工業政策、歷史哲學,以及其他方面的主題,而這些主題在他早期的作品裏,只是輕描淡寫而已。

《未來的衝擊》一書的主要題旨乃是:社會與技術變動的加速化,已使個人與組織愈來愈難以對應。而且,我們務必以某種方式去適應的,並不只是變動而已,而是包括加速化本身在內。托佛勒力主除了變動的方向與內涵外,變動本身的步調亦有其深遠的影響力。在談到「未來的提早到來」之時,他以極其新鮮的專門用語去分析變動的過程,所得到的結論是,為了「民主」的繼續生存下去,我們不僅需要更具說服力與參與性的民主,而且,我們亦需要更具預期性的民主。

而《第三波》一書,則補救了《未來的衝擊》,並將重點集中在變動的方向上,延伸了托佛勒的思想體系,並加深其理論前提。

《第三波》,書的主要題旨是,當今世界工業化社會——包括了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在內——正處於一種「整體性的危機」之中。托佛勒認為,一萬年以前的農業革命,在人類社會裏捲起第一股變動之波。而始自三百年前左右的工業革命,及其所引發的社會與政冶鬥爭之潮,則在全球掀起了第二股變動之波。

現在,依托佛勒看來,由於科技、經濟、政治、家庭生活、能源使用等變革,將降臨在我們身上,我們正過渡到第三波的社會形式。

這理念曾帶來了爭議與讚許,《未來的衝擊》一書在法國曾榮獲「外國人最佳著作獎」(Prix du Meilleur LivreEtranger),此項榮譽早先曾頒贈予索忍尼辛、奧登與杜雷爾等人的作品。

托佛勒先前曾任康乃爾大學的客座教授、羅素基金會的客座學人,並曾任教於新社會研究學院,他曾在美國國會、白宮、日本內閣,以及英國的下議院發表演說——而且,可能是唯一曾在同一天裏,先後在全美共和黨州長聯席會議、全美民主黨大會中,發表重要演說的人。此外,他亦曾在莫斯科美國研究所、東京的日本生產力中心、印度新德里的國立物理研究實驗所、哈佛大學的政治學研究所,以及好幾十家大學與大公司,發表過場面盛大的演說。

在每一次的演說中,托佛勒皆談到當前社會組織的過時性,談到徹底改變思考方式的必要性,革新執行政策,組織經濟與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乃至於社會發展的種種軌道,而這些社會發展軌道,是極有可能引發上述種種革命性轉變的。

他的觀點實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但是,托佛勒卻宣稱,在當代的政治光譜上,他本人既不屬於左派,亦不屬於右派。

他公開譴責我們的政黨制度及政府機構,認為其早已淪於過時。他力促鉅大的經濟轉變。他極力支援婦女權利,以及一切少數團體,取得認同與意向的平等與完整。

然而托佛勒個人卻不欲效忠於任何現有的政黨或政治運動。他一再強調政治「左——右」兩軸,在高度技術化國家裡,已愈來愈淪於過時,而瓦解社會的主要政治派系分裂,往往是由於完全不同的錯誤路線所導致的。

他的看法正確嗎?今日的政治運動是否已淪於過時了?種族、階級、性別、年紀或宗教的傳統性衝突,是否深受到根源更深且因果關係更大的另外一套衝突所影響?或者,反之,托佛勒所描述的變動之波本身,係受制於我們素所熟悉的政治關係與矛盾的範圍之內?左派或右派的政治觀,是否如他所宣稱的,業已淪於過時,或是,它們跟我們這時代的政治任務,有著密切的關係?

他集中全力所探討的波動的衝突,是否能喚起我們注意的主要錯誤路線,從而有助於我們瞭解及疏導今日社會與政治的快速變動?他的模型是否能為我們控制變動,提供新的武器?托佛勒呼籲我們特別注意各色各類的重要社會趨勢。但他是否忽視了其他社會關係與衝突,而它們將決定這些趨勢的最後走向,而且,如果我們不及時力挽狂瀾,它們將使我們的未來,遠較托佛勒所預見的第三波景況更為暗淡?他的新奇分析,究竟在何種程度上有助於我們的未來?

《未來對話錄》一書係以一系列的長時間訪問為腳本,而這個構想最初是由《南端日報》(South End Press)的成員所提出來的。這一系列的訪問開始所據的基本前提是現今組織之不適合於我們時代與公民的需要,已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必須作通盤的變革。但是,何種變革是否需要或可能?我們的社會能在不平等與剝削的基礎上,繼續生存下去嗎?或者是,生存本身將需要一種公平、參與與社會多樣性的新水平,才能充實所有人的生活?

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有賴於:(1)當前變動及其終極目標的主定因素是什麼;以及(2)身為公民的一份子,我們當如何去瞭解,從而去干預這些社會過程呢?

當托佛勒肯定地回覆我們所提出的建議時,我們乃將此項重任指派予本社的一位編輯,由他來處理這次範圍相當廣泛的會談。我們自始就知道,這一系列的會談將會有許多的歧見。托佛勒認為,今日大部分被認為是左派的東西,毫無希望地淪為過時之物了。相對之下,他的訪問者則堅信,左派政治與鬥爭的重要性。

然則本書的立意並不在於辯論,重點並不在於企圖解決所有的歧見,要達到此種極其有限的過程,實在是種天真的幻想。相反地,我們希望創造出一種富有激勵性的意見交換,使托佛勒能藉此充實他過去的系統主張,並將之延伸到新的領域,使他能透過訪問中的種種問題,去回應根植於一種左翼分析性透視的批判性問題。

在這一點上,托佛勒的一些讀者可能會不解,這一個擁有全球知名度,在企業界裡擁有極大讀者群,而且很容易能找到出版公司的作家,何以會同意接受一種他本人並不贊同的政治看法來進行深入訪問的作法。

這個答案,根據托佛勒個人的看法,乃是此項構想使他本人有機會去面對左派所提出的某些問題,而這問題是西方主流報紙很少問過他的。托佛勒本人十分樂於去面對與探討,跟所有權力、階級、政治權威、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以及他所認為的馬克思主義的嚴重弱點有關的問題。

當然,這些問題對所有關心社會命運的讀者,亦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問題乃是我們所有的人,在不久之後必然會面臨到的。

而這些問題正是《南端日報》對此種構想的主要興趣所在。我們深深地感到,主流媒體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往往過度膚淺。《未來對話錄》一書的風格並不是直接對立的,而訪問者與作家之間的歧見,通常亦沒有被逼到無可妥協的地步,但是我們確信,觀點的交互灌溉是極其有益的,而此項計畫的確樹立了一個很有用的先例。

因此,這本書乃採取了一種非傳統的形式。

本書的第一部「預見」,旨在闡述托佛勒本人對當前種種問題的最新看法;敘及今日的經濟危機、未來的工作、失業問題、有關日本的神話,以及其他國家面對工業社會的衰落所採取的策略。托佛勒審慎地檢視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未來展望,並力求解答有關在迅速興起的明日社會裏,婦女與少數團體的新角色的問題。

本書的第二部為「基本前提」,跟第一部完全不同,同時亦較偏重於托佛勒的個人背景。為幫助讀者評估托佛勒世界觀的基本假設,我們特地從一個傳記性的章節談起——他個人的背景裏,到底是那些經驗有助於形成他非正統的觀點呢?接下來,話題乃轉到未來主義的簡史,並深入探索托佛勒的工作方法。他是如何將他的研究組織起來的?他是如何將種種迥然不同的理念與資訊綜合成為一種整體化的知識結構?他如何將變動建構為一種模型?

經過長時間的會談之後,我們便開始著手整理長篇的原稿。而這方面的工作不僅包括刪除與增補,或注入一些精微之處而已。除了刪除與文體上的修改之外,隨著工作的進展,托佛勒亦開始撰寫全新的思想——新的章節、問題與答案皆補增上去,以求一方面在形式上保存訪問稿的結構,另一方面使定稿大大地獲得擴展與潤飾,正如同任何行文有序的作品一樣。因為當初的訪問較適合作為一般性的指南,較不適合作為逐字引述的來源。

我們相信,《未來對話錄》一書將有助於一般讀者重新檢視自身對未來未曾公開表白的預見,以及自身的基本前提。

南端日報

波士頓.麻塞諸塞州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