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時報基金會叢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作 者 作 品

我心中的一條河

時報基金會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水土林:氣候變遷因應追蹤
高思在雲 吾心思漢:朱雲漢紀念文集
數位浪潮:科技,衝擊制度文明
承擔與試煉:觀察、追蹤變動世界
思土思民:跨足國土計畫紀實


我心中一座橋(BF0014)

類別: 時報基金會叢書
叢書系列:時報基金會叢書
作者:林馨琴
出版社:時報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1997年03月20日
定價:240 元
售價:19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571322458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

.時報文教基金會

像是瘟疫一般,一連串的血案趕著在年終之前到臺灣來報到。先是新竹少年監護所傳出少年犯鬧房事件,在移房時有少年犯心臟病發死亡;緊接著是桃園縣長劉邦友官邸八死一重傷的慘案;又有民進黨婦女發展部主任彭婉如遇害。這些案子都還漫無頭緒,八堵的空軍警衛連又傳出士兵槍殺三名同僚及輔導長後自裁的慘劇。這些案件震驚社會,從政府首長、民意代表、軍人到婦女、青年……幾乎沒有一個族群能夠倖免。事後大家只知道埋怨政府無法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痛陳我們的社會病了,卻沒有人能提出治標治本的方法,更少人能夠捫心自問:何以致之?

事實上臺灣社會演變到今天這種既亂且貪的地步,每一個人都有相對的責任,每一個人都有改善暴力及食婪的社會風氣的義務。這已不只是政府或警察,教育專家所能單獨承擔的責任。時報文教基金會去年發起整治心靈的河川運動,也就是要激發大家從文化、教育、倫理等層面來淨化我們被污染的心靈。從我們的問卷調查也可以發現大家都承認自私自利是最大的污染根源,個人的冷漠也縱容了社會的不良發展。為此,從自身做起,首先改善自已家庭暴力,美化自己社區,改變我們的生命觀,價值觀,建立新的文化內省架構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時報文教基金會今年更選定從橋的關懷來探討這個問題。我們不僅關心有形的橋,更希望在這個冷漠的社會架起人心的橋樑。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經過一、兩座橋面渾然未覺,一般人在被問起對橋的聯想時也總是從功能面來看,有的人認為橋很便捷,有的人認為橋會塞車,不堪其苦,比較少人會從橋應該是一個歷史見證和文化水準指標來談。我們透過調查採訪後也發現台灣的橋樑大多是千篇一律的水泥橋,毫無美感可言,而且維修上很成問題,八月間的賀伯颱風,有幾十座橋被毀,也可見我們的公共工程品質有多麼惡劣。

可喜的是,透過「我心中的一座橋」徵文活動,我們發現很多人對橋還是很有感情,41 位入選人各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橋在他們生命中的意義,字裏行間充滿了親情與友情。事實上,在傳統價值體系崩潰,社會正義淪喪,法治基礎不健全,政經制度急劇轉型的今天,每個人心中的橋應是重建人文精神的起步。只有克服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彼此互相信任,相互關懷,冷漠與縱容才會消共,社會才可能更美好。

今年正值碧潭吊橋建橋六十週年,幾經風吹雨打,碧潭吊橋已無法承載更多的人行。經過評估,如果要保留舊橋,其維修費用比建一座新橋還要高。臺北縣政府因而決定拆除吊橋,然後在舊橋原址建一座外型類似的吊橋。十一月底,時報文教基金會特別協同台北縣政府舉辦「懷念碧潭吊橋活動」,從上萬人擁入碧潭,走上吊橋做最後一次巡禮的盛況,也可以看出大家還是非常需要一座可以約會、散步、作夢的吊橋。橋除了是溝通河兩岸的交通工具之外,更是消弭人與人之間隔閡的潤滑劑,是文化、藝術的創作泉源,值得大家來共同維護,共同珍惜。

於八十五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