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

人生顧問

【類別最新出版】
用媽祖籤詩搞懂人生:六十甲子籤詩背後的故事,幫你解籤解人生(書+六十甲子媽祖靈籤 隨身籤卡 )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尋回失落的家庭記憶,史丹佛心理學家的重啟人生之旅
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
深度學習力(暢銷新裝版):學歷貶值時代,MIT博士教你從大學就脫穎而出的75個成功法則


機會效應:掌握人生轉折點,察覺成功之路的偶然與必然(CFD0295)

類別: 心理‧勵志>人生顧問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洪震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26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44頁
ISBN:978957137296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前言  對偶然開一扇門,發現人生的隱藏版

可能任何人的人生中,都需要有大膽轉變的時期,如果那樣的機會點來臨,就必須迅速抓住那尾巴才行。牢牢地用力抓緊,絕不可以鬆手。世上分為能抓住那一點的人,和不能抓住那一點的人。
──村上春樹,《刺殺騎士團長》


有一天搭高鐵前往新竹出差,進車廂找尋座位時,背後突然傳來一句「震宇,好久不見。」回頭一看,原來是快十年不見的老同事,我立刻坐在他身旁聊了起來。

出國多年的他,剛回到熟悉的媒體業工作,問起我的近況。由於我的工作性質充滿多元組合,同時進行幾個跨領域專案,也從事溝通表達的教學訓練,還有個人的寫作計畫,一時很難說清楚。

他拍拍我的肩膀,「同事們都說你現在很成功啊!」

「我很成功?」離開職場後,我與媒體業的同事們,幾乎沒有碰過面,怎麼會用「成功」來形容我?他們眼中的「成功」是什麼意思呢?擁有彈性自由的時間,只為自己認為值得的目標付出,又能養家活口?還是擁有外在光鮮亮麗的頭銜?

前者正是我追求的,後者則是我放棄的。

「一切都是意外,」我回答,「我曾以為這輩子就是做個優秀的財經記者,寫出精彩有影響力的報導,或是幾本財經人物傳記……沒想到離開職場之後,會有這麼多挑戰與轉折,讓我有機會做不同的事情,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例如出了幾本談節氣、風土與在地食材的書,設計菜單,規劃地方旅行、改善城鄉差距、擔任電視節目製作人、廣播主持人,甚至從事企業顧問,開設說故事課程。

「這些事情難道都不是你預先規劃好的目標?」他問。

我笑著說,原本規劃的目標,幾乎都沒達成。改變我人生的幾個轉折點,大概都是不熟悉的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的意外邀請,讓我遇到不同挑戰,跳脫原本思維,進而全心投入,激發不同創意,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過程中有痛苦、有失落,更有驚喜與成長,無形中累積更多專業,了解更多人的需求,從中看到一些趨勢與機會,才塑造出幾個讓我努力實踐的目標。

▍人生經常與我們作對

千迴百折之後,我體悟到一件事,人生經常跟我們作對,不會跟我預期的一樣,因此不要太執著,要學會多探索。

十年前,還在媒體工作的我,關注焦點都是每期雜誌的題材與進度,雖然關懷經濟、文化與社會議題,也僅止於言談論述,或是採訪相關領域專家,沒有太多具體行動。說穿了,就是一位身處雲端,客觀、冷靜而優雅的知識分子。

十年後,關切的課題依然沒有改變,但我的關懷竟與工作結合為一,將商業、文化與社會連結在一起,更落實在實際行動,不斷修正反饋,將想法與做法研磨得更銳利精準,不時點燃各種創意,並進一步構思解決方案,以及執行面的工作流程與細節。

例如協助偏鄉老師改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思考與表達;或是擔任政府諮詢委員與評審,讓資源更有效運用到偏鄉與返鄉青年身上;透過出書、演講與教育訓練,提升大學生與上班族思考、溝通與表達能力;而企業顧問的工作,則是為了讓品牌價值落實到對內整合與對外溝通,得藉由不斷地觀察與訪談,找出改善空間,才能提出可執行的創新方案。

先貼近現實,才能超越現實,我成了一位渾身沾滿泥土、熱情又冷靜的故事人。

《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這本書,就是這趟親身經歷的旅程,藉由爬梳整理自己的故事與體悟,轉化成實用參考的方法,希望能鼓勵各領域的工作者,勇於接受挑戰,踏出舒適圈,成為兼具冷靜與熱情的有故事的人。

許多讀者很好奇,為什麼會有勇氣離開舒適圈,接受各種未知的挑戰?老實說,一部分是我有意識地參與,更大一部分則是意料之外。如果知道事情這麼複雜、盤根錯節的問題這麼難,還得經常接受商業市場的無情挑戰,我也許就會遲疑卻步,不會這麼投入。

只是身在其中的人,往往不知自己引起的效應有多大?每前進一步,就帶來一些變化,等到全心投入,越做越深入,再回頭看時,才知道原來走了這麼遠,想法與視野也不知不覺改變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也就慢慢湧現。

如果擔心失敗,一直待在岸上觀望,最後還是在觀望與空談,更不會有改變的機會。

▍你是聰明還是好運?臨門一腳的關鍵點

三四年前,我將關懷重心從城鄉發展與風土文化議題,移轉到工作者身上,因為理念再高再大,要徹底落實,就需要改變人的認知與行動。面對變化劇烈的大環境挑戰,我能貢獻的力量,在於溝通表達的說故事能力,以及挖掘與整合資源的創造力,因此我決定針對各專業領域的工作者開設小班制的說故事工作坊,希望能走出不一樣的路。

很幸運地連續好幾班都額滿,教學內容也頗獲好評,讓人耳目一新。我總覺得還有改善空間,例如內容講述時間太長,說故事的方法稍微抽象,學員實作演練時缺乏具體步驟,使得課後實際運用的效果有限。

我一直構思該如何改善,當報名狀況開始起起伏伏,內心出不免焦慮,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不禁懷疑自己是否還要經營下去。

有一天拜訪一位只見過一次面的朋友,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我們兩人是一場演講的講者,彼此留下蠻深刻的印象,我請教他創辦劇團的過程,以及如何產生創意。聊著聊著,他提到過去曾幫他的老師、已故的戲劇大師李國修編著一本《李國修編導演教室》,自己很多想法都來自這本書的啟發。

為了教學,我的書櫃已有數十本談說故事、編劇與溝通的書,但對於李國修老師的角度,我還是很好奇,於是馬上買書研讀。這本書是從舞台劇角度談說故事,基本概念跟幾位大師差不多,但更具體細膩,符合台灣本土的情境。

我看到書上畫了一些表格,例如將發生的事件,角色當下的處境與目標,整理成一目了然的內容,有助於讀者理解……我當下冒出一個想法:為什麼不用表格讓學員說故事時有具體參照的步驟呢?

剎那間我興奮地顫抖起來,仔細思索表格要如何簡單明瞭地呈現。說故事最重要的是要讓劇情成為有轉折的三幕劇,每一幕要有外在引發的事件、主角內心想法,以及展開具體行動的情節。我拿筆在紙上隨意畫著,3×3,不就是九宮格嗎?先排好九宮格的順序,再將故事套入,一步一步推敲解析與修正,故事九宮格的架構就出來了。

故事九宮格是我在教學上重大突破的關鍵,這是一套精確的思考與表達流程,九格彼此環環相扣,藉由一個接一個的步驟,引導學員思考與討論,將原本紛亂的經驗,有系統地梳理、詮釋與剪輯成精彩生動的故事。

有了九宮格的輔助,我也重新調整課程內容,讓它更為緊湊活潑。經過實地測試,學員說故事的品質果然大幅提升,表達更有自信,有學員告訴我,她將九宮格貼在辨公桌旁,準備提案與簡報時,就用九宮格來思考,幫助她釐清重點,讓表達更聚焦。

課程有了改變,逐漸累積知名度與口碑,陸續有不同類型的企業邀請我開課,例如鋼鐵、醫療、軟體科技、保險、餐飲、超商、彩妝保養等等。因為都是不曾接觸過的行業,我需要深入了解他們的問題與需求,為每家企業遇到的問題量身訂做課程內容,也因此累積更多跨領域溝通的能力,並持續精進教學方法,也帶來更多教學與顧問的機會。

多元的教學經驗讓我更了解自己的使命,當初投入說故事教學,只是隱約看到市場需求,但並不清楚誰真正需要學習說故事,說故事能帶來什麼價值?一直到帶領醫療人員說故事,提升他們對病人的理解深度與溝通能力,以及團隊之間的交流整合;我才發現,自己的任務是讓不同的人、部門與專業互相理解,建立同理心與信任感,達到更有效的溝通。

故事九宮格怎麼產生的?真的是意外!如果那天沒去找黃致凱,他沒提到李國修老師的書,我沒有好奇心,花時間進一步研究,就不會產生聯想,課程就無法突破,學習效果有限,就會影響招生狀況。

我到底是運氣好,還是靠自己的能力與努力?

從結果來說,我大可宣稱是過人的聰明與努力,才擁有獨特的說故事教學能力,但回到源頭與本質,故事九宮格的意外出現,才是比努力更重要的機會關鍵點,否則空有一身才學,缺了臨門一腳,還是無法得分。

但是,我為什麼要特別強調運氣呢?

《歡迎光臨,天才城市》(The Geography of Genius)這本書中,作者採訪了矽谷一位很有成就的創投家,這個人的特質就是會長期聚焦在一個問題上,同時又有許多業餘興趣,分散他的注意力,卻幫助他不斷產生好點子,遇到許多投資好機會。作者問他,「你是聰明還是好運?」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這兩件事他媽的有什麼不同?」

我們容易自我感覺良好,總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因為自己努力,別人成功卻是因為運氣好;別人失敗是因為不夠努力,自己失敗則是運氣不好。心理學稱這個盲點為「基本歸因謬誤」,當人們成功時,容易高估個人因素,都歸功於自己的聰明才智與策略,而非外在脈絡的有利因素。

成功的因素很複雜,涉及天時地利人和,還有無法控制的外在大環境;如果過度高估自己,缺乏客觀的自我覺察,就容易失去謙虛、包容與開放的心胸,限致了各種可能性,成功就真的只會是一時好運,下次就會打回原形了。

以故事九宮格為例,我後來開設洞察提問力、創新提案工作坊等課程時,都會思考如何運用九宮格的方式,讓學員在思考、討論與表達上,有更具體的實作方向。我把意外好運轉換成為創新能力,不斷複製擴大,變成獨特專業。

▍憤青小行動,意外大改變

故事九宮格是一個縮影。這十多年來,原本期待走上的大路都不如預期,反而是意外的機會引導我走上人跡稀少的歧路,最後竟成為豐富多彩的花園,使我開始好奇,看似無從捉模、有點神秘的機會,到底從何而來?可以被發現、掌握嗎?還是只能被動等待?

我更好奇,其他同樣走自己的路、有故事的人,到底發生什麼事,讓他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他們的成功都是這麼順利、理所當然嗎?抑或是在哪裡轉彎?當時遇到什麼狀況與機會?面對抉擇時,他們的內心在想什麼?
先將時空背景拉到五百年前。1517年,33歲的德國神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因為不滿教會出售贖罪券,將銷售所得用在軍事與修建大教堂,他認為這是一種詐欺行為,決定用拉丁文寫下九十五條論綱〈就贖罪券之法力及效力之辯論〉,貼在教堂大門上,希望公開辯論這個問題。

然而這個尋常舉動,竟掀起不尋常的效應。由於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在1440年左右,發明活字印刷術,讓思想與理念可以迅速被傳遞,不再侷限在教會與貴族的小圈子裡,這九十五條論綱就有如今天的臉書貼文或Twitter的轉貼效應,不斷被印製流傳,在德語區各地引發熱烈討論。

教皇氣急敗壞地宣布路德是異端,要逐出教會,並派人四處搜捕,老百姓卻支持他。他在躲藏期間,還將原本以拉丁文寫成的《新約》翻譯成德文,讓平民大眾可以直接閱讀,不用透過神父翻譯與詮釋。

路德不是第一個反對教會、反對贖罪券的神父,但過去異議者都是用抄錄手稿的方式宣傳理念,傳播效果有限,最後都以失敗收場。路德很幸運,因為印刷機相助,讓他成為當時的網紅,能迅速傳遞思想,引發討論與追隨;加上長期被壓抑的情緒、對貪腐的反感,以及各種勢力集結與推波助瀾,帶來了宗教改革,促成基督教興起,更讓歐洲政治、社會與文化產生長遠改變。

當這位憤怒青年將九十五條論綱貼在教堂大門時,一定不知道這看似微小的舉動,竟然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改變世界,而這難道不是好運帶來的機會嗎?

無獨有偶,五百年後,2010年12月27日,突尼西亞平凡的上午十點,一位26歲的小販跟市政巡察員發生爭執,因為沒有攤販執照,推車與磅秤都要被沒收,除非他乖乖繳罰款。雙方拉扯起來,小販被打了一巴掌,這位貧困的年輕人氣不過,竟站在十字路口淋汽油自焚,沒想到引發眾人示威抗議,警方開火鎮壓的影片在網路上大量流傳,引發更大的抗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獨裁者倉皇下台。

怒火迅速蔓延,埃及、利比亞的獨裁者跟著倒台,阿爾及利亞、約旦、敘利亞與葉門也都出現改革風潮,這是知名的「阿拉伯之春」。

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因為國民黨用三十秒宣布完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審查,引發學生與社會人士的反對,學生意外突破警方封鎖占領立法院,透過網路即時宣傳,帶動更多支持,引起更多的改變浪潮。

這是偶然與必然交會帶來的機會效應。這些變革有如板塊互相撞擊,打開改變的縫隙,讓更多人的命運被捲入與改變,就像是大金字塔的崩解,被拆成許許多多小型的倒金字塔,有不少人失勢,但有更多人掌握機會而躍起。

同樣的機會效應,也發生在數位科技大爆發的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Google推出Android系統、亞馬遜推出電子閱讀器Kindle,Twitter、Airbnb相繼成立。這些企業共同終結了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宣告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連帶影響了阿拉伯之春與太陽花學運。

我們可以事後諸葛分析這些變革發生的原因,但何時發生,從哪裡發生,卻無人能預言。機會效應就跟宗教改革一樣,往往來自一個無心、微小的舉動,卻意外帶動更大且無法預測的改變。

如果大事件的發生都是這麼意外偶然,我們的人生小事件難道不也是如此?許多機會轉折、關鍵命運的改變,就潛伏在我們不經意的相遇、想法與行動中。

我們需要打開偶然之門,才能創造機會效應,前提是我們先得挑戰自己的慣性。

相對於不確定的偶然,我們更偏愛確定的努力,喜歡規劃好的人生劇本,也因此台灣社會才會不斷努力「拼」經濟,就連教育、在職訓練與流行的職場書籍,也都在追求表象的努力─過去流行執行力,最近重視恆毅力,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再加上熱情與天賦,彷彿就是成功的保證。

但這不過是反應出我們對成功的認知太狹隘了。如果是可預期的規則,或許就有可預期的成功,就像運動選手與棋手,只要苦練,擁有熱情與意志力,就有機會突出卓越;然而命運總會偷偷修改劇本,帶來意料之外的改變,因為真實的人生與事業根本沒有明確的規則,尤其現在全世界的市場規則不斷被推翻改寫,更難以預測。
這個過程中,許多人成為隨波逐流的被動演員,也有人看到轉折點,自導自演,大放異彩。演員與導演兩者的差別,就在於洞察力與創造力,能否發現命運之神在哪裡動了手腳,找到隱藏的意義與連結可能性,才有機會改寫劇本,重新主宰人生。

電影《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最動人的一幕,就是攝影師看到等待已久的雪豹,並不按下快門,而是透過鏡頭屏息凝視這頭美麗神秘的動物,因為「美麗的事物不想引人注意」。
能洞察到美麗的事物,就是創新的開始。創新的前提就是擁抱不確定,充滿好奇心,願意探索與發現,最後洞察出隱藏版的機會,大膽押注,投入時間、資源與專業,創造真正的改變。

▍不勵志的另類成功學

我決定寫一本另類的成功書,不是一般商業書籍的勵志成功學,甚至挑戰常見的某些論點,卓越企業或其領導者的成功真的都是靠實力?還是時勢所趨,甚至是一時的好運?

相對於這類成功書的普遍論述,與大家熟知的企業個案或成功人士,我選擇採訪對象的標準,在於不同專業領域的佼佼者。對於他們現階段的成功,我看重的不是事業規模,而是他們充滿熱情、理想與誠懇的態度,以及對社會帶來的正面影響與改變。

我採取有血有肉的敘事方式,透過深度訪談與長時間觀察,彷彿鑽入他們的血管裡,一同呼吸與脈動,了解這些人物的日常生活中,何時出現戲劇化的轉折,帶動獨特的機會效應?

除了從個人故事出發,我試圖拉高格局,不是只寫一個個偶然的成功故事,而是從中找出可以學習的「必然」能力,甚至是全新的能力與論述。藉由蒐集管理學、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研究資料,釐清機會在成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試著發掘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我們要如何掌握機會,甚至製造機會?

有一次我在「洞察提問力」工作坊課堂上,遇到一位快退休的大學教授芳芳。我問她來上課的原因,她竟然說,「我很好奇,你的工作為什麼這麼亂?」

芳芳解釋,她一輩子只做過老師這個工作,讀完我的《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之後,無法理解我的工作為什麼會這麼混亂有意思,決定親自來了解。

芳芳認為,未來的工作不可能從一而終,她的學生以後一定會經常更換並經歷許多不同的行業與工作,如果老師不能學習更多元的專業,怎麼能幫助學生釐清人生方向?

上完一整天的提問力課程之後,我問芳芳學到什麼?
「生命是不能準備的。」她回答。
「那什麼是可以準備的?」我接著追問。
「只有勇氣可以準備。」她說。

所謂勇氣就是願意接受不確定的挑戰。我們要對偶然開一扇門,不要把一切都規劃好,失去隨機應變的能力,人生才有隱藏版的樂趣。就像玩大富翁遊戲,面對機會與命運的挑戰,我們怎麼知道自己選擇是對的?我也經常面對這個問題,唯一知道的,就是每個人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但重要的是下一步,你要從失敗中學經驗,調整方向,還是回家睡覺?

搭乘這班成功號雲霄飛車奔赴未來之路時,必定有許多轉彎,你要緊閉雙眼一路衝到底,還是睜大眼睛、放開雙手,享受刺激的樂趣,一路發現隱藏版的美麗事物?

喔,請繫好安全帶,本書提到六種創造機會效應的能力,就是你的安全帶。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