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日本60年代小辭典

作 者 作 品

革命情迷(2)
革命情迷(3)
革命情迷(4)
革命情迷(5)
革命情迷(6)
革命情迷(7)
革命情迷(8)
革命情迷(9)
革命情迷(10)
革命情迷(11)

譯 者 作 品

革命情迷(2)
革命情迷(3)
革命情迷(5)
革命情迷(6)

HIGH COMIC

【類別最新出版】
月下棋士(32)完結篇:新世
月下棋士(31):歷史
月下棋士(30):獨立
月下棋士(29)
月下棋士(28):繼承步的人


革命情迷(1)(HC0021)

類別: 圖文‧漫畫>HIGH COMIC
叢書系列:HIGH COMIC
作者:川口開治
譯者:周昭駿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5月16日
定價:90 元
售價:71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210頁
ISBN:957131397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日本60年代小辭典



  日本60年代小辭典

蕭秋梅

全學連本是1948年成立的「全日本學生自治會總連合」之簡稱。此全學連係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學生們為進行教育復興運動而組成之組織。1948年6月1日,為了反對政府提出的大學理事法案、國立大學學費提高三倍等法案,學生們除了在東京、日比谷野外音樂堂召開「教育復興學生奮起大會」外,並對文部省進行示威活動。在此機會下,「全國官公立大學高等自治會聯盟」誕生,並決議所有學校同時進行罷課。私立學校系統的「全國學生自治會連合關東支部」對此決議亦採贊同配合,結果從6月23日開始,共有全國一百一十四校、二十萬人的學生陸續加入此活動,號稱戰後學生運動史上最大規模的罷課活動就此展開。在此期間,學生們連日不斷至國會進行陳情示威、或在山手線的各車站進行街頭宣傳。

從這個全國學校罷課活動獲得力量後,學生們就在9月18日至20日的三天內,相繼在東京第二師範、早稻田大學、東京商大等學校召開大會,成立「全學運」。共有國公私立大學一百四十五校、三十萬人參加。本部設於東京大學內,提出之口號有(1)反對法西斯式、殖民地式的教育改制(3)反對學生打工低薪資及不得參加罷工規定(3)學生具有從事政治活動的完全自由等。其後,隨著新左翼分裂,學生戰線亦隨之分出各派系。目前有中核、革MARU、革勞協(解放派)、共產黨、民青系等全學連存在。

全共鬥「全學共鬥會議」的簡稱。全共鬥是一個由學生所組成的新的鬥爭組織,也是1968、69年大學鬥爭的主體。以往的學生組織多半是以自治會或既有的黨派為基盤形成,但是全共鬥卻是由一般學生自然聚集,所產生的大眾性組織。其中,尤以東京大學全共鬥和日本大學住共鬥最具代表性(此即是革命情迷的故事根據之一)。東京大學的全共鬥因為和安田講堂的機動象進行攻防戰,而聲名大噪。日本大學全共鬥則因和大學校方召開大眾團體交涉,而受到矚目。雖然全國各大學的全共鬥在1969年9月齊聚一堂,組成了全國全共鬥,但是其實體已逐漸消失。

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與舊金山和約同時在1951年9月8日簽定,翌年4月28日生效。在此條約中,日本政府承認美軍在日本國內及其週邊區域駐軍佈置,以維護遠東地區的和平及安全、保護日本免受外國攻擊、鎮壓日本國內內亂,然而由於美國方面堅持無法和不具自衛能力的日本締結雙邊條約,以免美軍成為不負有單方面承擔防衛日本安全的義務,於是美國方面要求日本增強自衛能力,這個從1958年開始進行修改交涉的條約,終於在1960年1月簽定。新修定的條約規定:日美雙方應共同抵禦對遠東地區內的日美任一方之武力攻擊,並增加:當美軍欲以日本為基地進行戰鬥行動等時需事前協議,及提供經濟方面的協助等項目,日本又再度擁有建軍的理由。雖然條約的存續時間訂為十年,為避免60年的反修定鬥爭再度發生,因此自1970年以後,即以每年自動延長的方式圖謀存續。

60年安保鬥爭事件乃1960年修改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之反對運動及此運動引發的一連串抗爭事件之簡稱。岸信介首相意圖籍修改安保條約,加入事前協議等項目,使條約成為雙邊性的形態,以使日美關係維持安定狀態。然而,處於巔峰狀態的政治革新派勢力卻視此番修改條約為打破安保體制的良機,於是社會、共產兩黨即攜手合作,展開一連串的大眾反對運動。反對運動配合來日簽定新條約的美國總統艾森豪之行程展開,而在5月20日黎明,一舉達到沸騰頂點(此係因自民黨未經全體大會討論條約,即在眾議院強行表決通過所導致),三十萬以上的抗議人潮包圍國會,此行動持續一個月的時間。結果新條約雖在30日後自然成立,但是艾森豪總統卻因而取消訪日,而岸信介內閣亦引疚遲辭。活動期間,全學連主流派因對社共兩黨採行的和平請願示威活動方針感到不耐煩,擅自衝入國會內部,而發生了東京大學女學生樺美智子壓死事件。

後繼的池田內閣撇開歷來的改憲路線,宣稱以高度經濟成長及國民所得倍增為保守黨的路線,並強調與在野黨進行溝通對話之低姿勢,而革新勢力中,不滿社共兩黨指導的新左翼及市民運動亦自形成另一派,日本戰後的政治自此朝新方向展開。

參考資料出處:知惠藏大辭典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