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大眾小說city系列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藉放肆尋求突破,唯愛能拯救靈魂
書摘:你和我

city系列

【類別最新出版】
睡在掌心的舞台
告別莫札特
查理橋的象
獅子座、A型、丙午 鈴木保奈美的首本散文集
當我們分崩離析


我要!(PL0017)
Give Me!
最美的俄羅斯作家!最殘酷的青春文學!

類別: 大眾小說>city系列
叢書系列:city系列
作者:伊琳娜‧杰涅日金娜
       Irina Denezhkina
譯者:熊宗慧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8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78957134589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藉放肆尋求突破,唯愛能拯救靈魂書摘:你和我



  推薦序:藉放肆尋求突破,唯愛能拯救靈魂

◎熊宗慧

俄國歷史發展從不乏劇烈的轉變,對照文學也是如此。近如二十世紀,前四分之一世紀代表精英階級的「白銀」文化被三○年代工農階級的「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的蘇聯官方文學取代。到了八○年代,在戈巴契夫的「改革」和「開放」政策之後,文學一言堂又變成百家齊鳴,地下文學回歸地上,非主流變主流;現代主義被拋到腦後,後現代主義成為滿街流行的詞語,寫實主義依然顛撲不敗,不過不再是社會主義寫實主義,感傷寫實主義正興起,而科幻奇幻、偵探推理和通俗愛情更是能滿足大眾的閱讀心理。把經典束之高閣,把主義掃出車外,青少年和大學生需要的是反映他們當代生活的文學,所以伊琳娜‧杰涅日金娜(Irina Denezhkina)和她的《給我!戀人之歌》會展露頭角,理直氣壯且理所當然,因為需要。

杰涅日金娜入圍二○○二年俄國重要文學獎之一的「國家暢銷書獎」的決選名單,最後她以一票之差沒能奪得桂冠。二十歲的她以黑馬之姿闖進決選,是六位入選作家中最年輕的一位,而她筆下展現的爆發力確實非常驚人。《給我!戀人之歌》裡收錄十二篇中、短篇小說,整體看來作家主要著墨於她那個世代的生活──八○年代以後出生的俄國新世代的生活觀及世界觀,是一個迥異於父母輩生活環境的世代,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寫實主義」文學、國家主義、大整肅、政治迫害、勞改營、集體農場、計畫經濟、拖拉機……所有這些和蘇維埃社會的道德、理想、精神、荒謬相關的一切已經遠去,年輕世代擁有的是音樂、電腦、網路、毒品、大麻、酗酒、暴力、性、愛──這些是杰涅日金娜筆下的世界,也可以說是俄國年輕世代的「問題社會」。

這些問題攤開來說其實很全球化,對轉形的俄羅斯社會而言,產生這些問題並不特別令人意外。嚴格說,這些問題不是在蘇聯瓦解後才產生,酗酒本來就是俄羅斯社會根深蒂固的問題,而暴力不過是把國家暴力換成街頭暴力,性氾濫從以前的遮遮掩掩到大剌剌地搬上檯面,大麻和毒品一向和搖滾樂發展脫不了關係,從收聽英語電台接觸到西方搖滾樂開始,俄羅斯就已經在發展自己的搖滾樂、雷鬼樂、爵士樂,到現在的嬉哈音樂。對一向正直服從的蘇維埃老公民而言,所有的搖滾樂或嬉哈樂都是腐蝕人心的毒藥,可是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誰又需要舊時代的歌,照作者在《給我!》裡的說法就是:「阿兵哥那類哀怨又悲情的調調」。以前的蘇維埃社會讓人厭煩的是沒有選擇,可是現在的缺點又是選擇太多。有一句俄國俗諺說得好:沒有一種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解決問題不是作家的職責,不過可以善盡提出和呈現問題的責任,在本書裡有兩個問題特別突出,即暴力和性,它們占了全書一半以上的篇幅,從《給我!》、《瓦列拉》、《瓦夏》到《國家暢銷書獎》,殘酷暴力代表的不是社會問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街頭少年的逞兇鬥狠、光頭黨的種族歧視、青少年群體生活的暴力,還有一直存在的家庭暴力……很少看到一位女作家會把暴力場景處理得這麼乾脆、俐落又漂亮,幾乎要讓人以為她崇尚暴力!作家在處理暴力問題上有兩種解決方法,一是以暴制暴,在《給我!》和《瓦列拉》都是如此;另一種是老子式(或托爾斯泰式、甘地式),打罵由他、欺侮任他,我逆來順受,這在《瓦夏》裡表現得很明顯。這一篇應該是全書裡暴力美學的極致,混雜了魔幻寫實的手法,在虛實和詭異之間將醜陋昇華至純淨,是一篇現代俄國的城市狂想曲。

《瓦列拉》的題材也很特殊──青少年群體生活的暴力和早熟的性。作者將焦點放在一群從八歲到十五六歲年紀、參加夏令營的「小孩子」的生活,假若你以為「小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無邪和相親相愛,那本篇故事可會讓你開了眼界。在杰涅日金娜的「小孩子」世界裡,權力(差不多等於拳頭加上人多勢眾)才是最可靠的保障,就連「性」也是孩童社交的一項工具,沒有憐憫、沒有同情、沒有正義公理,老師、警察都保護不了你,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以為大人世界裡才有的「媚俗」,其實小孩子的群體生活裡早已存在,成年不是擺脫童年以後的蛻變,而是兒時原型的放大!好一篇嗆辣有勁的故事。

《給我!》和《戀人之歌》探討的是大學生的生活和愛情的篇章,敘事手法明顯受歐美電影的影響,很適合改編為電影劇本。《給我!》講的是一個女子周旋於三個生活背景迥異的男生之間的愛情抉擇。而《戀人之歌》比較特別,它也是杰涅日金娜入選「國家暢銷書獎」的原因。《戀人之歌》裡有十段故事,卻有十個以上的大學生角色各自闡釋自己的生活態度,其實不過就是音樂、網路、毒品、大麻、酗酒、性、愛,沒什麼嚴重,大學生本來就該對自己負責──這是作者處理這些素材的態度,因此,再嚴重的問題和人生苦痛終究不過是日常瑣碎,重要是音樂,重要是愛──難怪《給我!》和《戀人之歌》都以歌曲名稱為小說命名。

杰涅日金娜的文字很有特色,葷腥不忌、簡潔明快、訴諸感官,大量使用年輕族群特定的流行用語、網路名詞、髒話和外來語(以美語居多),看在習慣俄文嚴謹結構的讀者眼中,甚至到痛苦和不堪入目的程度,這正是小說的弔詭之處,它文字大膽、粗俗,無所顧忌,與此同時小說追求的卻是浪漫和單純得可以的愛和音樂,就深層意義上來說,藉大膽放肆以尋求突破,唯愛才能拯救靈魂。

《給我!戀人之歌》全然不符俄國文學一直以來最負盛名的「道德訓誡」的傳統,以及沉重的歷史聯想,它不符合俄國文學獎素來所重視的「深度、厚度和廣度」,但是它的入圍決選也有其原因,這是一個全新世代的作家,她不想走向當今也很流行的虛無,她的選擇是愛,而且她也為大家接受。在義大利,《給我!戀人之歌》的譯本進入暢銷書前十名,截至二○○五年為止,荷蘭、英國、瑞典、挪威、法國和美國陸續都有譯本出版,英國的「《獨立報》外國小說獎」甚至破例頒發給她第二名獎項。對一位年輕的女作家而言,她的才能已被認可,接下來,她能否將俄國文學一向重視的舊傳統與新發展之間的鴻溝接續起來,或是讓裂痕擴大,還得看作家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