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由天空開始
.科學儀器

發現之旅

【類別最新出版】
哥雅:既華美浪漫又殘酷寫實
達利:超現實主義狂想天才
發現之旅藝術大師 (11冊) :馬內+竇加+華格納+夏卡爾+哥雅+達利+米羅+高更+柯比意+莫內+林布蘭
聖修伯里:永遠的小王子
凡爾納:追求進步的夢想家


氣象學(XB0049)
Pleuvra, Pleuvra Pas La Meteo Au Gre Du Temps

類別: 百科‧圖鑑>發現之旅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Rene Chaboud
       Rene Chaboud
譯者:雷淑芬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5月10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168頁
ISBN:978957132733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由天空開始.科學儀器



  .科學儀器

及至經驗主義及其演繹方式日趨成型時,科學也漸漸地建立起其理論及架構,並改進其儀器。

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有很多新的科學發現。1643年,托利切力(Torricelli)證明大氣壓力的存在,而且發明了測量它的儀器──氣壓計(barometre)。另自1639年起,歐洲開始使用雨量計(pluviometre)。

1664年濕度計(hygrometre)問世,1667年風速表(anemometre)第一次出現,經過不斷的改良之後,溫度計(thermometre)終於在1730年成型。

在1765年前後,拉瓦錫(Lavoisier)首先提出天氣預測的準則:「天氣預測是一項藝術,它有自己的原理和準則,並須經過有經驗的科學家的實驗和觀察記錄。經常的、而且每日的觀察氣壓計內汞性的高度變化、在不同高度的風力和風向、空氣的相對濕度等,對這近乎藝術的氣象工作是必要的。【……】利用這些資料,可以預測到一、兩天後的天氣,而且可能性很高,我認為它對社會大眾將很有助益。」

理想氣體定律在19世紀初確立,包括:1783年的拉普拉斯(Laplace)定律,1801年的道耳吞(Dalton)定律,1802年給呂薩克(Gay-Lussac)定律,1811年的亞佛加厥(Avogadro)定律。這些知識的累積,讓我們更清楚的了解大氣的性質。政府也開始對這些定律的實際應用,感到興趣及關心。

.天氣──戰場決勝因素

在古代部落之間的戰爭,天氣狀況往往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凱撒(Cesar)在他和威尼托人打仗期間(西元前56-54年),由於在英吉利海峽和布列塔尼(Bretagne)外海遇到大風暴,他的船隻被摧毀了很多,使他的處境一度變得非常困難。

許多年後,於1274年,忽必烈(Kubilay khan,成吉思汗的孫子)率領了由三萬五千人及700艘船所組成的艦隊準備攻打日本,卻被一場可怕的颱風打敗了。這個颱風造成他三分之一以上人員及裝備的損失。1281年,忽必烈重新集合14萬的蒙古人(Mongols)、朝鮮人(Coreens)及中國人,準備再度發動攻擊。然而,另一個颱風又擊潰了他的軍隊。

在英法戰爭(Crecy)期間,英國人知道利用套子來保護他們的弓及箭,而法軍菲力普六世(Philippe Ⅵ)卻沒有準備這項「軍需品」,結果他們的弓弦及箭受潮,箭變得無法瞄準,而弓弦變得無法完全張開,於是軍力大大的受創,造成1346年8月26日的大敗仗。1415年10月24日在阿桑庫爾(Azincourt),雨又給法軍造成致命的一擊。重裝的軍隊完全陷在泥沼中,對英軍輕騎隊的攻擊,連一點反手的機會都沒有。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崙一世(Napoleon Ⅰ)認為拉馬克(Lamarck)或特拉發戈(Trafalgar)的氣象學是荒謬的,所以在滑鐵盧(Waterloo)及自俄國撤軍時,都未考慮到天氣的因素。在1788年夏天的暴雨及大冰雹之後,緊接著是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從1788年延續到1789年,不但造成糧食的欠收引起飢荒及民怨四起。怪異氣候也是造成法國大革命的原因。

.「省長先生們」

在1821年「異常氣候」之後,法國內政部長行令所有的省長道:「各位先生,幾年來,我們都目睹了氣溫明顯下降、季節突然變化、颱風(ouragan)、異常洪水等現象,這使得法國變得愈來愈弱。」他並要求這些省長們探究這些「異常」的原因。

而他們也找出了原因!罪魁禍首為:法國及美洲(Amerique)的森林砍伐、地震、火山爆發或地磁異常。夏朗(Charente)的省長認為:「要是政府沒有執行經常性的氣象觀察,我們便無法確定造成這些異常現象的真正原因。」

.現代氣象學誕生於風暴之中

1854年11月14日,在克里米亞(Crimee)戰爭期間,一場強烈的暴雨使亨利四世(Henri-Ⅳ)的軍艦及38艘商船毀壞殆盡,道成400人死亡。災難發生後,當時的國防部長瓦揚(Vaillant)請天文學家于爾班(Urbain le Verrier),1811-1877年)負責找出原委。于爾班證明這場暴風雨在11月12日即已存在,而且在兩天之內,便以西北往東南的方向襲捲整個歐洲。因此他指出,影響天氣的因子中,大部份的因子都是具有遷移性。現代氣象學於是踏出了它的第一步。

人們決定設立監測網,負責警示惡劣的天候。這個監測網最初由24個監測站組成,其中13個站以電報互相連繫。之後各國也開始組織氣象部門,並互訂條約。資訊及資料交換愈來愈密集。至1865年,整個歐洲的氣象網就有59站了。

所有的氣象觀察都強調大氣壓力的重要性:天氣的變化,似乎與氣壓計讀出的大氣壓力關係密切。

.預測家的「小鐵道法」

1860年,荷蘭的一位氣象學家比斯.巴洛(Buys-Ballot,1817-1890年),更精確的解釋了產生風的機制。他證明:風總是吹向等壓線(ligne isobare),即壓力相同的地區所連成的線。第一份「等壓圖」(Carte isobare)原稿,便是依據這些氣壓計的紀錄而來。

最初預測的方法很簡單。首先,要找出大氣現象中雲系、雨系的位置。這個工作主要藉著氣象觀察和各地氣象資料的相互交換而達成。按著第二步,由等壓線圖得知的風向及風速,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現象的遷移,未來大氣現象的變化就呼之欲出了。

這個方法被預測家們稱為「小鐵道」法,但這還不是很理想,例如,地形的影響就沒有考慮在內。而且我們也只在地上做觀察,然而我們卻不能忽略尚有第三度空間──海拔(altitude)──的存在。

.風箏及探空氣球的時代

只有在高海拔處的風可以讓雲移動。在大部份的情況下,高海拔的風速、風向與地平面上的風速、風向並不一致。因此預測雲的遷移,就必須先考慮大氣在三度空間的情況。

接著幾年,氣象學家都竭力地修正這個漏失考慮海拔因子的嚴重偏誤。最初,藉由風箏、繫留氣球或風飄氣球來測量高海拔處的大氣狀況。泰西亨(Teisserenc de Bort,1855-1913年)是特爾布(Trappes)氣象台的創建者,同時也是這些方法的第一位使用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儀器很難回收。在1930年左右,法國人羅貝爾.畢活(Robert Bureau)及俄國人馬魯柴諾夫(Moltchanov)確立了無線電探測(radio-sondage)的技術,使得在氣球上升期間所測得的數據,可藉由無線電傳回。

釋放探空氣球,變成傳送高海拔虛的濕度、風及溫度等資料的經常性工作。同時,觀測站的數目也不斷地增加。小鐵道法有了明顯的改進,預測家很準確地預測天氣……。最有名的例子,無疑地是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地(Normandie)時成功地預測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