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
推薦序2
推薦序3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
強國論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不分售)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全新翻譯校對修訂版)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套書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譯 者 作 品

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
基因騙術
基因、女孩、華生:雙螺旋二部曲
Linux 傳奇:讓比爾‧蓋茲坐立難安的天才
死亡原因:法醫之神奇案祕錄
天使墜落的城市
正宗CIA詐騙術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核戰末日:我們與世界毀滅的距離(電影暖身版)
直到沒有戰火的那一天:一名戰地記者的生死見聞
漫遊攝政時期的英國:一個新舊交替、窮奢極慾、浪漫感性的奔放時代
靠,不跑就素粉阿雜:二十四位市民跑者的汗水與夢想
你所不知道的菲律賓:殖民、獨立、叛亂,走過硝煙戰雨與黃金年代創造出的菲律賓驚奇


後人類未來(BE0097)──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Our Posthuman Future: Consequences of The Biotechnology Revolution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NEXT
作者: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譯者:杜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27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0頁
ISBN:957133661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推薦序2推薦序3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1

基因學與犯罪

若說有什麼事比遺傳和智力的關連更具政治爭議性,那就是基因犯罪源了。精神測定學把犯罪行為溯源到生物學的努力由來已久,問題層出不窮,在研究上既有方法論不佳的共通毛病,又和優生學運動息息相關。在這個流派上,最不名譽的科學家是義大利物理學家倫布羅索(Cesarc Lombroso),此人在二十世紀之初從檢視仍在世和亡故囚犯中,發展出小頭銳面、前額低斜等特徵的犯罪體型說。倫布羅索受到達爾文的影響,認為犯罪「類型」是回歸人類進化初期的返祖現象。倫布羅索在促成現代開明的犯罪學觀點,認為有些人由於生物學上的理由,不能為自己所犯的罪行負責,但他的研究在方法論上有嚴重缺失,後來的偽科學史料把它與顱相學(phrenology)和燃素(phlogiston)相提並論。

 現代的生物性犯罪根源說與現代遺傳和智力理論同一源頭:行為基因學。單卵雙胞分開撫養或非親屬一起撫養的研究,已顯示基因與犯罪行為相關。其中一個以「丹麥雙胞登記處」的三千五百八十六名雙生子為對象的大規模研究顯示,單卵雙胞擁有共同犯罪行為的機率是五○%,異卵雙胞則是二一%。另一項以同一丹麥資科為基礎的大型研究,比較在父母有或無犯罪記錄的家庭成長的單卵雙胞,再與有或無犯罪父母的非親屬手足比對,結果顯示親生父母的犯罪性,其子女犯罪行為的預報因子比義父母犯罪性強,表示其中有某種形式的犯罪傾向基因傳遞。

 批評犯罪基因說的約界人士,很多論點與批評智力遺傳說相同。雙胞胎研究往往無法察覺共同環境中的微妙層面、無法掌控可能影響關連關係的非基因因素、或仰賴取樣規模不大的調查。戈特弗烈森(Michael Gottfredson)和赫許 (Travis Hirschi)主張,犯罪屬社會概念的範疇,不可能是出於生物性的根源 。這也就是,一個社會視為犯罪的行為,另一個社會未必違法,怎麼能說某人有約會強暴或煒手好閒「基因」?

 犯罪基因說雖已討論得極為透徹,但犯罪既是社會行為的一部分,其實就已是必須考慮其中是否有基因因素作用的很好的理由。犯罪誠然是屬於社會概念 範疇,但有些嚴重的犯行,如強盜或殺人,每一個社會都不會寬容,有些可能促成個人踰越這些規定的行為特徵,如衝動管理不佳,很可能確有基因根源。為了一雙跑鞋就轟掉別人腦袋的罪犯,顯然不是在短期滿足和長期代價間做理性的調和;這可以簡單地歸為童年社會化不良使然,但設想有些人天生就是沒有辦法做這類決定,應該也不算荒唐。

 我們若是從個體差異轉向群體差異,單從觀察幾乎每一個已知的社會或歷史 中,犯罪者絕大部分十五至二十五歲的青年男子,就不難建麼有力的犯罪基因因素個案。當然,少女、婦人和老人也會犯罪,但青年男子逞強鬥狠與冒險使得他們踰越社會規範的傾向特別明顯。生物人類學家烏蘭翰(Richard Wrangh am)在一九九六年《凶暴的雄性》〈Demonic Males〉一書中,證明雄黑猩猩會自組小團體,刻意出襲群居區附近的雄性團體。揆諸人類系出五百萬年前由黑猩猩祖先,且在這段演化期間人類男性暴力和攻擊傾向相續不絕,基因因果關係顯然十分強烈。

 已有若干研究指出基因與攻擊行為間的分子通道。一九八○年末葉有一份荷蘭研究顯示,暴力障礙家族史可回溯到控制單胺氧化酵素 (monoamine oxidase,MAO)製造的基因;後來法國有一份研究則指出,老鼠MAO基因上類似的缺陷 ,導致牠們變得極為暴烈。

 當然,個人可以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衝動(*衝動管理跟語言一樣,在特定年齡期內學習效果較佳,進一步顯示犯罪的生物本質),尤其是在適當的發育階段教導他們正確的習慣,社會則可以強化這種自制能力,也可在自制失效時阻止和懲罰犯罪。這些社會因素說明不同社會(有一年紐約市的自殺率高於全日本一個百分點) 和同一社會不同時期的犯罪率差異極為明顯的原由。但社會管理是在生物衝動的脈絡上進行。演化心理學家達利(Martin Daly)和威爾遜(Margo Wilson) 指出,自殺率依演化生物學預測而有所同,譬如,非血親(夫妻或繼父與繼子女)間家庭自殺頻率高於血親。

 在犯罪問題上,不論基因與環境之間間是怎麼調和,要在當今的美國公開討論這個問題,在政治上卻是極不可行。這是由於非洲裔在美國犯罪人口裏比例 偏高的緣故,位何暗示犯罪含有基因成分的說法,都有影射黑人多少有點遺傳的罪犯傾向之虞。自早年觀感感不佳的科學種族主義以降,再也沒有嚴肅的學術研究人員提到這種問題,但人們仍不免心懷疑慮,認定對這個課題有興趣的人必然是出於種族主義動機。

 一九九○年代初期助長這種疑慮的古德溫(Federick K. Goodwin),是知名精神醫學專家、聯邦「酗酒、濫用藥物與心理健康管理局」局長。伍爾夫口中的「有執照的公關鄉巴佬」古德溫,在談論「全國心理健康協會」(NIMH)的「撲滅暴力構想」(Violence Initiative)時,形容犯罪泛濫的都會區美國「叢林」,顯然是指許多極受敬重的研究都顯示犯罪與男性暴力密切相關,只是他措詞不當立即引來甘迺迪(Edward Kennedy)參議員和丁格爾(John Dingell )眾議員非難,稱他是種族主義者,譴責「撲滅暴力構想」是優生計畫,旨在消滅不受歡迎的人。
 這也促成馬里蘭州大學研究人員華瑟曼(David Wasserman),在「國家保健局」(NIH,或作「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健康研究所」)「國立人類基因圖譜研究中心」部分資助下,所召開的「基因學與犯罪行為研究之意義與重要性」會議,屢屢招來民眾示威抗議。會議排定議期、受到批判、重新安排議期,終於在一九九三年於契沙比克灣一處隱蔽地點開議。華瑟曼因應各界壓力的做法是,設法羅致批判基因學與犯罪的人士,安排一個小組專門討論優生學運動史,但仍無法阻止與會者發表正式抗議聲明,提醒「科學家、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不應自甘被利用,為種族主義偽科學提供學術威望」。會議因場外示威者叫囂「馬里蘭會議,你們躲不了--我們知道你們在推動種族大屠殺!」而告中斷。可想而知,最近的將來NIH或NIMH再主辦類似活動的可能性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