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譯 者 作 品

無良這種病:瑞典行為科學家教你利用DISA性格學,徹底擺脫病態人格者的暗黑操控(附贈「秒懂DISA性格學與病態人格的暗黑操縱術!」彩色拉頁)
兩性大和解:與異性成功溝通祕訣
Top Sales 報告
面對失去,好好悲傷:傷痛不會永遠在,練習療癒自己,找到成長的力量
不只是憂鬱:心理治療師教你面對情緒根源,告別憂鬱,釋放壓力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致努力過好每一天的自己:在四季中自我療癒--手札日和
當代瑜伽教學:國際知名瑜伽大師親授,從教學到經營,以嶄新的方式實踐理論、技巧與練習
卓越心態:扭轉限制,連結願景,喚醒潛在力量
靈性夢境:預知未來、啟動直覺力與內在療癒
天堂沒有入殮師


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面對失去,願意走進悲傷,就能走出傷痛【全新療癒練習版】(CF00484)
Grief Is A Journey:Finding Your Path through Loss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肯尼斯J.多卡 博士
       Dr.Kenneth J. Doka
譯者:林麗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19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8頁
ISBN:978626353744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強 力 推 薦

療癒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志恆、導演  林書宇

感動推薦


「此刻你所感受到的悲傷,確實是孤獨的;但也別忘了,儘管原因不同,但這世上的多數人都和你一樣,曾面對、甚至此刻也在面對自己的悲傷。」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我相信,悲傷終究能讓我們重新整理自己與周遭人事物之間的關係。找到與逝者之間,和在消失的人事物之中,重新建立屬於彼此的連結。」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如果悲傷是一段旅程,本書就像最好的GPS,能幫你找到自己的位置。它也像五星級的旅遊指南,指導你如何適應屬於你的獨特旅程。」
──創傷壓力治療專家  泰芮絲.蘭度

「多卡博士以當代的喪親研究做為穩固的基礎,再加上數十年的臨床經驗,在書中談論生命的許多失落以及失落者必須面對的挑戰,一方面提供實際的原則,另一方面也以直接和淺顯易懂的文字為悲傷者提供富有同情心的建議。」
──悲傷心理治療大師  羅伯.內梅爾

「這本引領人們走過悲傷幽谷的指南,是由喪親研究領域數一數二的頂尖治療師和研究家所撰寫,但它也是簡單易懂的指導手冊,涵蓋了大部分導致喪親者在自身親友網絡之外尋求外部協助的問題。」
──英國皇家精神醫學院院士  科林.莫瑞.帕克斯

「本書不僅是明智的指引和建議的集成,更是具備罕見敏感性、敏銳理解力和深刻洞察力的著作,由最能夠詮釋悲傷和失落的作者所撰寫。這是喪親者和喪親諮商師必讀的好書。」
──《當摯愛離世後的生活》作者  厄爾.格羅爾曼

「多卡博士從大量的科學證據和多年的自身經驗汲取真知灼見,轉化成務實和直言不諱的指引。在混亂的時代,他具有權威性的聲音讓人覺得就像坐在祖父的膝蓋上一樣舒適自在。」
──普羅維登斯人類關懷研究院院長  艾拉.碧阿克

「這是一位聰明又富有同情心的諮商師,所提供明智、有益且能經過時間考驗的建議,對這種普遍但廣受誤解的人類經驗,提供獨特實用的見解。」
──醫學博士  布蘭登.雷利

內 容 簡 介

悲傷是禮物,證明我們曾經愛過。
傷痛也是一段旅程,我們要在路上尋找新的意義。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數度面對「失去」。尤其在新冠疫情開始後,全世界的人們都無國界地被迫面對各式各樣的失去:親人逝去、身體不再健康、失業……穩定安適的生活全變了調,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與傷痛。
        
每段失去,都讓人像經歷一場心理的大地震。在過程中,你會發現曾經熟悉的世界變得陌生,甚至產生厭世的想法,這些都很正常,因為悲傷並非在短期內能痊癒的疾病,而是條崎嶇漫長的道路,你需要走過去。
       
悲傷沒有時間表,每個人都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哀傷著,我們不用急著好起來;悲傷也沒有所謂的終結,即使在傷痛之中,我們不需刻意遺忘,仍可以繼續與離去者保持連結。
       
本書作者肯尼斯J. 多卡博士,是國際知名的悲傷輔導與心理治療師,他深耕悲傷心理諮商界數十年,提出諸多新的觀點,取代過去對於悲痛帶有批判性的想法。他認為「失去」給予人生最重要的任務,是我們必須好好面對失落,並學習在沒有對方的情況下繼續堅強活下去。如果我們願意接納悲傷,它就會給予我們力量,並讓我們在傷痛中成為更成熟的自己。
        
本書是傷痛者最好的GPS,能幫助人們重新找到人生定位,讓回憶留下,把哀傷帶走。不論是面臨失親、喪偶、失去手足或子女的傷痛,又或無法獲得社會支持的悲傷剝奪,例如失去同性伴侶或婚外情伴侶,以及因失業、自殺、意外身亡等被污名化的諸多失去,都提供諸多溫暖而實用的支持及建議。

本書金句


悲傷是你為愛付出的代價,但是你不一定需要藉由沈浸傷痛中來表達你的愛有多深。

有關「悲傷代表需要放手」的觀念,已經有了徹底的轉變。死亡結束的只是生命,而不是關係,時間或死亡永遠不會打破那種連結。

「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的悲傷五階段,是反映人們如何因應生病和臨終時期,而不是經歷悲傷的過程。以為自己的傷痛必須按照上述這些不同階段發展,會讓我們對悲傷有錯誤的期望。

在你悲傷時,你需要完成五個重大的任務:一、承認失去。二、應付失去的痛苦。三、學習自己過生活。四、與逝者保有連結。五、重建你的信仰與生命哲學。

悲傷就是「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因為你曾經熟悉的世界可能變得陌生,你必須學習之前輕忽的技能,盡你曾經疏忽的義務,或是在你從未接觸過的新領域學習知識。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現在必須學習在沒有逝者的世界中重新活下去。

療癒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志恆、導演  林書宇

作 者 簡 介

肯尼斯J.多卡博士 Dr.Kenneth J. Doka

國際知名的悲傷輔導與心理治療師。現為新羅歇爾學院研究所老年學教授,並擔任美國安寧療護基金會的高級顧問,以及神職的路德教會牧師。

多卡博士曾在世界各地主講臨終、死亡和喪親之痛,著作多次出現於全國刊物和媒體,例如《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深夜新聞節目「夜線」(Nightline)。

譯 者 簡 介

林麗冠

台大中文系學士,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碩士,譯有《事奉兩個主?》、《不只是憂鬱》、《新東協,新思路》、《為什麼你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玩具盒裡的創新》(2014 年金書獎)、《獲利的魔鬼,就躲在細節裡》(2012 年金書獎)等數十本書。

目 錄

推薦序  認識悲傷,我們將更勇於擁抱它   蘇益賢
推薦序  找到重建連結的希望   王意中

第一部  願意走進悲傷,才能真正走出悲傷

第一章  悲傷是禮物,證明我們曾經愛過
死亡不是造成失落的唯一原因
悲傷沒有時間表
一定會哭?傷痛必然會痊癒?——關於悲傷的七大迷思

第二章  何不勇敢來悲傷?
「失去」的痛,身體都知道
藏在悲傷底層的感覺
哀傷的你,大腦在想什麼?
失去信念的絕望
你需要獨處,也需要分享
典型V.S非典型悲傷反應

第三章  在哀傷之旅中,尋找新的意義

關於「失去」的六個問題
強化心理韌性
悲傷過後,練習如何好好活下去
面對悲傷的五大任務

第四章  悲傷沒有比較級
悲傷測驗:你是理性還是感性的悲傷類型?
如何克服傷痛?
以你的方式悲傷,但是別獨自承受
讓回憶留下,把傷痛帶走

第二部  人生,就是一段不斷失去的旅程


第五章   重新學習一個人的生活

婚姻中的相愛相殺
年輕或年老時的喪偶人生
當鰥夫、無子女或同性伴侶失去摯愛
另一半走後,你要面對……
未來該如何走下去?
讓別人拉你一把

第六章   孩子走了,但會永遠活在父母心裡
難以承受的喪子之痛
當白髮人送黑髮人
牽動全家的悲傷
走過低潮,學會說再見

第七章   即使我們是成人,也會成為孤兒
當父母需要你的照顧
從此,我再也不是誰的小孩
巨變後的失落與哀愁
直到父母過世,我們才算真正成年

第八章   當我的兄弟姊妹走了……

手足之情是一輩子的事
失去從小一起長大的手足
讓傷痛找到出口

第三部  無法說出口的悲傷

第九章   悲傷不該只是親人的專利
誰才有資格悲傷?
必須壓抑的那些傷痛
找到情緒的出口

第十章   誰能了解我的傷痛?
當摯愛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情感的結束VS.關係的失落
影響身分後,也失去自我肯定
在成長中失去,也在失去中成長

第十一章   這些人,也有哭泣的權利者

不知如何表達,並不代表不會悲傷
無法公開的死亡訊息
找到適合你的悲傷方式

第四部分   幫助自己,也學會幫助別人
第十二章   不只行禮如儀,儀式可以更有意義

最後的告別,不一樣的葬禮
那些被忽略的尊重
創造替代的儀式
說再見之後的治療儀式

第十三章   求助,讓情緒有出口
悲傷的併發症
讓別人幫你走出悲傷幽谷

第十四章   讓「悲」不再傷
悲傷能讓人成長
悲傷讓人哭泣,也讓人堅強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