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作 者 作 品

我的世紀
我的世紀 圖文典藏版
蟹行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消逝的德國人(AA0078)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作者:鈞特‧葛拉斯
       Gunter Grass
譯者:張筱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2月24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長25開/平裝/192頁
ISBN:9571338656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書摘 1

漫步上海市街頭,迎面而來的是騎姿、衣著千篇一律的自行車叢林,在這個一千一百萬人口的城市中感到陌生之際,忽然間我們突發奇想:如果反過來,將來有一天,德國人有九億五千萬,中國人有東、西德合起來的八千萬人。再細想下去,按照比例來算,那麼,就有上億的薩克森邦人、一億二千萬的史瓦賓邦人,聯合起來向世界傾銷他們的勤奮。

我們在自行車陣中,被這種想法嚇一跳。能這麼想像?可以起這種念頭嗎?如果地球上有九億五千萬德國人,這個世界將會是什麼模樣?即使按照德國百分之一點二的人口成長率,到西元二○○○年仍有超過十億德國人。世人可以想像嗎?一想到這個驚人的可怕數字,怎能祈求大家接受?恐怕都會抗拒(但是怎麼反抗呢?)吧!或是,世人能忍受如此龐大的德國人口數,正如大家接受九億五千萬中國人活在地球上的事實嗎?

而且,有什麼理由讓這項惡果發生?在哪一種前提下,德國人得以此驚人數量繁殖?還有,德國人該怎麼定義?根據歸屬?出生地?還是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崇拜?

為了不在迷宮中打轉下去,我安慰自己:根據重新發揚光大的普魯士傳統(依其鐵的紀律)來管理十億個德國人,正如中國人以官僚體制統治他們廣大的人民,即使再怎麼革命,還不是好好的,沒出事。

然後,烏特B和我必須重新回到現實,注意自行車陣中的交通安全。(前些日子,走在德國自行車陣中間,差點蒙主寵召,還好我們沒出事。)一個多月來的旅行,我們從中國經新加坡、馬來西亞、開羅,再回德國慕尼黑、漢堡、柏林,之前對德國的玄思冥想也同時回歸到現實,不過這回是以倒述方式回想。

事情經常在劃下句點後還有餘波,基督教反對黨人士責怪政府失職,沒讓人民大量繁殖。社會自由主義下,失策的經濟令人口增長率停滯,導致德國人面臨絕種危機。只有借助外國人才能穩住西德六千萬人口總數,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汗顏的事。如果不把外國人算在內,那麼,德國人的逐漸消失可以說指日可待,正如中國人不斷成長,到西元二○○○年將破十億大關。

每一位來訪的中國政要,很可能發現到,德國人口下降成為國會及輿論爭議話題,這件事引起反對黨害怕。由於這種恐懼感增長的速度超過中國人口成長率,於是它被列入專門製造恐慌的政客們訴求的重點。

德國人要絕種了。一個沒有德國人的德國土地。你能想像嗎?你敢想像嗎?如果沒有德國人,世界將變成什麼樣?沒有德國人,地球該如何運轉?必須繼續靠中國人來填補這項缺漏?少了德國當調味料,就只有鹽,夠嗎?世界上如果少了我們,豈不平淡乏味?為了彌補這個缺憾,人們是否該發明包含薩克森邦人、史瓦賓邦人特性的新種德國人?這時候,總算可以放心去回顧、理解陳列在櫥窗裡絕種的德國人,因為:他們終於不會再製造戰亂。

再說,真正的偉大,難道不應是從歷史中學習,放棄擴充疆域野心,只給後來的民族作榜樣?

由於這些冥想長久在腦海中徘徊,成為我的寫作題材。我還不知道這些是否會變成一本書或一部電影?《理性至上者》應該是一本書或一部電影?還是兩者皆可?書名和天神宙斯有關,女神雅典娜是從祂的頭部出生;一種很荒謬的事,至今男性頭部懷孕的事仍然發生。

在行李箱裡我還有另一個題材,長達十四頁的手稿中,標題已經以英文寫好:「兩地的德國文學」,或是,「德國,作為一種文學概念」。因為,根據我在北京、上海和其他城市準備演講的題材,兩個分裂的國家只有從文學中證實德國的完整性,文學無邊界。德國人不願意或不被允許去瞭解這一點,因為,東、西德在政治、經濟、思想、軍事方面,經常處在對抗狀態,所以不能和平共處,彼此不願承認對方是一個國家、一國兩制。因為這兩個分裂的國家罔顧文化上的同根生,只在軍事上見真章。除了用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劃分,再也想不出別的說詞。至多,在民生物價上作比較。

直到最近,人口成長率發生問題,珍貴的原油產量未達標準,東、西德的人們才開始尋找其他美好的一面:「缺農奴的時候,其他配角也可以充數。」

他們迴避知識分子的分析反省,專門挑一些所謂精神上的共識:「倫理道德的大清倉廉售」。每天都有基督教的新觀念上市,文化活動熱門起來了,演講、朗誦會、展覽到處充斥,戲劇週沒完沒了,音樂會多得讓你膩。民眾對出版品趨之若鶩,東、西德作家水漲船高大受歡迎,一邊是超過警察所能容忍的極限,另一邊是超過意見調查願意接受的程度,這些都令詩人們害怕。用再簡單不過的句子,我想向各位報告,戰後德國文學倒退的發展過程,它的呆滯、直截了當、貧乏和狹隘。在北京,我向二百個(九億五千萬當中的少數)中國人演講:「一九四五年,德國不僅軍事上被擊敗,城市、工業區毀了,更嚴重的是:國家社會主義的高調,蒙蔽、腐蝕、空洞化了德國語文的真義。以這種受到戕害的語言文字,作家們失去寫作能力,退化到有點結結巴巴的地步,只好求助托瑪斯‧曼、布雷希特或流亡文學大師,在這些巨擘面前,連一般古典名家都要相形見絀,遑論建立個人風格。」

被特准參加這場演講的少數中國人當中,有一位說:「這和我們今天的情況差不多,四人幫欺騙了我們十年,我們一無所知,完全被愚弄了,所有文化成為禁忌,連古典文學也不例外,語文被曲扭,現在終於有些作家開始小心重拾寫作,或,像您所說的,『結結巴巴』,嘗試解釋當初所發生的一切。他們創作一些過去禁止的題材,例如愛情故事之類,當然,不會涉及肉體,這方面我們比較保守。您是知道的,我們結婚有年齡限制,不准太早,這也有它的理由:人口問題。中國人繁衍得太快了,不是嗎?只有合法夫婦才能取得避孕藥或裝置,沒有人描述未婚年輕男女這方面問題,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地方,社會也不允許他們偷食禁果。」

這位發言的聽眾,身穿藍色人民裝,大約三十出頭。他的德文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偷偷自學成功,但當時他必須把課本書皮換成《毛語錄》來偽裝。四人幫垮台之後,他才爭取到一年前往海德堡進修機會,對德國的認識也就是從這裡得來。「我們這一代,」他說:「真的是被愚弄了,」今天,他是有心繼續進修的德文教師,「我們目前學很多東西,一星期有三十八小時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