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西洋史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譯 者 作 品

古埃及探祕:尼羅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絲綢之路:東方和西方的交流傳奇
吸血鬼:暗夜裡尋找生命
十字軍東征:以耶路撒冷之名

西洋史

【類別最新出版】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英國史
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暢銷新版)
游牧的歷史:塑造我們世界的流浪者
世界古文明之旅:來一場有趣的歷史大冒險吧!


亞歷山大大帝(XB0034)──在版圖的最前線
De La Grecc A L'orient : Alexandre Le Grand

類別: 西洋史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Pierre Briant
       Pierre Briant
譯者:吳岳添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6年09月20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184頁
ISBN:9571321397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



  書摘 2

公元前340年,亞歷山大16歲,父親出發征戰。這段時間裡,他得以行使攝政權,擁有王權和國璽。不久,他親自率領一支軍隊,討伐頑抗的色雷斯民族梅德人(Maides)。

公元前338年,他在喀羅尼亞戰役中指揮左翼部隊。獲勝後,他負責掩埋戰死的雅典人的遺骸:他一向打從心底讚賞璀璨的雅典文化,他終於有了這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機會,好好認識雅典城邦。

.亞歷山大繼承了父親腓力各方面的事業,終將實現他各項計劃

首先,亞歷山大到科林斯去,續訂公元前338年締結的條約,正式獲得統帥的頭銜,指揮即將登陸亞洲的各同盟國的部隊。

但是計劃耽擱下來,因為巴爾幹(Balkans)半島上有幾個民族造反,不時干擾馬其頓北方邊境地區。這些戰役並非預謀,但對馬其頓軍隊來說卻是一次演習。再說,也有必要讓馬其頓不受宿敵侵犯。

希臘人引發了一場暴動,使得遠征再次延期。腓力二世駕崩了,又有亞歷山大戰死在巴爾幹半島前線的傳聞,希臘各城邦便放下心來,準備為公元前338年所受的屈辱報仇了。

可是,年輕的亞歷山大國王發動了一場戰爭,迅雷不及掩耳,很快就平定了暴動:他包圍了底比斯(Thebes),當地人馬上棄械投降。

亞歷山大卻讓希臘「盟友們」作主,決定這城的命運。結果他們將底比斯夷為平地,讓所有倖存的底比斯人盡數淪為奴隸。這個做法十分殘酷,希臘各城邦嚇得要命,紛紛認錯,連雅典都投票通過決議,祝賀亞歷山大勝利。按照先後與腓力和亞歷山大訂立的條約,加入科林斯同盟的城邦向國王派去了部隊:在亞洲戰役期間,希臘士兵將當作人質,以確保城邦對國王的忠誠。

.伊索克拉底屢次形容為世仇的波斯對手,它的情況又如何呢?

波斯帝國當時稱為阿契美尼德(Achemenide)帝國,到了公元前334年,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居魯士大帝(Cyrus le Grand)治下,波斯人就已前去征服中東地區的王國。

大約從公元前550到公元前525年,波斯軍隊連續征服了好幾個國家:米提(Media)王國,首都是埃克巴坦那(Ecbatane)、小亞細亞的利迪亞(Lydie)王國、新巴比倫(Neo-babylone)王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e】,與地中海東岸地區)。此外,埃及也臣服於波斯之下。

在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到公元前486年)時代,帝國仍然向四面八方大舉擴張。

由波斯帝國的結構可知,中東的地理政治狀況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自命為「王中之王」的「大王」,權威逼人,中東首次統一起來。

.藉由重要的交通幹線,波斯國王能迅速和帝國最偏遠的地區聯繫

從位於小亞細亞西部的以弗所和薩迪斯(Sardes),到美索不達米亞東端的蘇薩(Suse),有一條皇家大道。這條大道經過中亞的安西爾(Ancyre)、卡帕多斯(Cappadoce)、幼發拉底(Euphrate)河上游,以及兩河流域之間的巴比倫尼亞(Babylonie)和蘇西亞納(Susiane)。

「大道上沿途可見皇家驛站和上好旅店,一路上人煙稠密,十分安全。【……】薩迪斯距蘇薩的王宮13500斯塔德(stade,古希臘長度單位,約合0.17公里。13500斯塔德約合2300公里)。按每天前進150斯塔德(25公里)計算,走完全程正好90天。」

帝國的中央地區,也就是巴比倫城(Babylone)、蘇薩、波塞波利斯(Persepolis)一帶,另有皇家通道連接印度和埃及,國王的軍隊和信使在路上來去,受一支執勤認真的文通治安部隊保護。

公元前480到公元前479年,薛西斯一世在希臘打了敗仗,再加上雅典進攻,帝國遂節節敗退。儘管如此,公元前334年時,波斯帝國的疆域仍然綿延數千公里,西起愛琴海(Egee),東至印度河,北抵中亞,南到波斯灣和紅海。

公元前404到公元前343年,埃及曾脫離波斯帝國的統治,但阿爾塔薛西斯三世在位期間(公元前359-公元前338),波斯重又佔領埃及。

相反地,印度河流域實際上卻是獨立的。波斯帝國的領土在這裡分屬二十來個省,每個省由一位總督治理。在波斯語裡,「總督」這個詞的意思,乃是「權力的保護人」。

總督負責維持秩序,因此擁有國防常備軍與許多城堡和營地。他們也奉點收取稅捐和貢品,將財物納入國王的金庫和倉庫裡。

「大王」的財富多得令人難以置信,希臘人便有不少傳聞。亞歷山大到來時,國王的金庫裡有成堆的金銀,估計超過18000塔倫特(talent,古希臘重量及貨幣單位,相當於4500多噸),大部分尚未鑄成錢幣。亞歷山大就要到波斯帝國的各個首府,把它們奪走了。

帝國各地,種族文化差異奇大,波斯人征服之後,並未拉近彼此的距離

征服者的語言是古波斯語,只有波斯民族講這種語言。伊朗高原上的人,講各種語言,波斯語是其中之一。

波斯民族也只是眾多伊朗民族中的一支,而伊朗各民族之間,乃是靠共同的傳統和習俗聯接在一起。

被征服的民族依然講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文字:埃及人講埃及語,抄寫者在刻寫紀念碑的銘文時用象形文宇,在紙莎草紙上則寫通俗體。

巴比倫尼亞還是使用楔形文字,小亞細亞的城邦則講希臘語。即使在波斯帝國的中心波塞波利斯,寫在陶土板上的王室檔案,用的也不是波斯語,而是埃蘭語(elamite)。

以上所說的,還只是幾種最重要的語言。細分起來,語言的分歧更令人咋舌:僅僅在小亞細亞一帶,當時的人所使用的語言和方言,就多達十餘種!此外,在波斯帝國統治時期,阿拉米語(arameen)逐漸普及,成了最普遍的語言和外交用語。

從語言的狀況來看。各地區仍保有當地的文化傳統。波斯人也有意鼓勵這一點,他們明白,惟有與各地的菁英合作,才能建立持久的政權。由宗教方面來說,這種政策應是正確的。

一般來說,波斯人都讓被征服的民族信仰自己的宗教,有時還會賦予地方上的神廟一些特權。公元前538年,居魯士基於這種策略,允許流亡在巴比倫尼亞的猶太人返回故土,並重建一座耶和華教堂。佔領巴比倫尼亞之後,居魯士還同意效法當地的宗教傳統。

波斯王甘比西斯(Cambyses)和大流士統治埃及時,曾被奉為法老,他們也祭獻埃及諸神。「大王們」很清楚,要統治各地的民眾,必須依靠當地的神祇。一個像亞歷山大那樣的征服者,不可能沒有想到統治帝國的方式,而統治的方式促使他作出了政治抉擇。

各民族之間雖然有差異,「大王」還是以自己為帝國的象徵,並維持帝國的統一

「大王」他得到波斯貴族的幫助。在被征服的領土上,波斯貴族儼然成為王權的支柱。宮廷裡的一切要職、軍隊的指揮大權,以及各省的職位,幾乎全由波斯名門望族的成員擔任。波斯人向各省提供騎兵部隊,作為交換條件,以獲得帝國的土地。波斯人在帝國各地定居,這些「波斯人聚居區」,還保存著他們的文化和宗教傳統。在公元前4世紀的薩迪斯(Sardes),有一座供奉波斯主神阿胡拉馬茲達(Ahura-Mazda)的神廟,各省也都有祭祀女神安娜希塔(Anahita)的地方。

由於波斯人在政治和文化上展現無比的凝聚力,對「大王」和阿契美尼德王朝忠貞不二,帝國才得以長治久安。貴族和王朝的利益確實關係密切:波斯的名門望族在政冶和經濟上是否強大,要看他能否掌控土地和人民。為了統治帝國,亞歷山大應該制定一套對待波斯統治階級的政策。

公元前4世紀,希臘作家眼中的波斯帝國,是一個頹廢透頂的國家

他們得意地強調,波斯人由於生活奢侈,貪圖後宮享樂,軍事力量已大為削弱,以致於「任何人與波斯打仗,都可以兵不血刃,長驅直入」!顯然從米提戰爭開始,希臘人自認在道德、政治、軍上的表現就比蠻族優越,這種自恃也成為希臘史上的一則神話了。

事實上,「大王」隨時都可以動員大軍,財政收入幾乎用之不竭。儘管被征服的民眾或總督都引發過大規模的叛亂,帝國的根基仍穩如泰山。在這個時代裡,波斯貴族確實忠於「大王」,他們信仰的主神阿胡拉馬茲達在人間的攝政官。波斯帝國強盛若此,公元前334年初春,亞歷山大率領全軍離開馬其頓,前往海峽地區,接著到小亞細亞,不啻為可怕的冒險。

 
書摘 1書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