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閃耀台灣二:台灣鄉村景觀1860-1960
閃耀台灣三:台灣山鄉原民
閃耀台灣四:台灣近水部落
閃耀台灣五:台灣原生物產1860-1960
閃耀台灣八:台灣古早容顏
閃耀台灣六:台灣自然生態1860-1960
閃耀台灣七:台灣往日生活

臺灣史

【類別最新出版】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閃耀台灣一:台灣城市建築1860-1960(VL00080)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臺灣史
叢書系列:HISTORY
作者:徐宗懋圖文館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10日
定價:480 元
售價:379 元(約79折)
開本:菊6開/精裝/112頁
ISBN:978626335421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台北新公園與總督府博物館
    
1930 年代,台北新公園與總督府博物館。日本政府在台北城大天后宮一帶空地闢建新式公園,1908 年初步完成,為台灣第一座大型公園,初稱為「台北公園」,因?時間在「圓山公園」之後,遂改為「新公園」。1913 年,當局拆除大天后宮,興建兒玉總督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紀念博物館,採西洋古典建築風格,1915 年興建完成,稱為總督府博物館,主要展示台灣自然生態環境。由於新公園位置接近主要殖民官署與日本人商街,經常成為日本人各種文化活動的場所,包括政治性的集會。1935年殖民政府舉辦紀念殖民台灣 40 年的「台灣博覽會」,將第二會場搭建在新公園內。光復後,總督府博物館改為省博物館,新公園內增建中式涼亭和水池。此照片顯示新公園內主要建物是水池與音樂台,博物館左側小塔樓為三井物產第一代建築,遠處為台北醫院鍋爐室的煙囪。

基隆義重町
    
1930年代,基隆義重町通?,今基隆市的義二路,為日本時代基隆最繁華的市街,日本人聚居之地。義重町早期為哨船頭的一部分,1931年10月,哨船頭改訂地名,沿海岸一帶改為日新町,中心街道沿山一帶為義重町。街道兩側,兩層樓的商店林立。道路左邊,可見淺田飴、銘茶二葉園茶鋪之招牌。右側轉角的洋樓,為岸田吳服店,洋樓上方有「?」字樣的招牌。(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台北火車站及周邊空照圖
    
1920年代末,台北火車站及周邊空照圖。火車站位於中上方廣場的右側,下方為鐵道員工宿舍。左邊為拆掉原台北府城城牆所改建的三線路,往上方頂端是北門,過了右側鐵道後的建築為鐵道部。至於照片中右側鐵道邊的兩棟建築,上為大日本製冰會社,下為公賣局煙草工場。中下則是頗具特色的扇形車庫,到1987年因鐵路地下化而拆除。(建築與地理考證:何之浩)

這張照片準確反映台北火車站和周圍建築物的相對空間位置,以及它們的面積比例。1930年代,台灣鐵路四通八達,不過以?業鐵路占大部分,客運因班次少,票價貴,客流量低。加上台北僅有約30萬人口,火車站廣場周邊行人稀少,並未形成繁榮的商圈,甚至鐵道部員工宿舍都在站旁占了一大區塊。此區從某一角度看似寬闊,主要是四周多為二層樓建築。儘管如此,?了因應日增的流量,1939年改建了第三代的台北車站,大幅擴大車站和廣場的面積,並且使用了幾十年。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人口激增,火車客運流量大增。台北火車站周邊車流馬龍,人潮不斷,原有的車站和周邊設施已不敷使用,尤其火車穿越市中區,大批的車輛和人潮每天不斷等候火車平交道的起落架,對都市交通形成嚴重的障礙。1980年代開始?動鐵路地下化工程,1989年第四代台北車站正式啟用,現代化的車站大樓的面積覆蓋了原本鐵路橫向面,直向則已靠近過去的煙草工場,站前廣場則是1930年代的五倍之大,每天因應約50萬人次的客流量。車站對街高樓大?林立,寸土寸金。日本時代遠看極為寬敞的三線路林蔭大道,如今成了兩旁大樓對照下忠孝西路,變成看似普通寬了。

新竹火車站前大道
    
1930年,新竹火車站前道路,此時稱為停車場前通?(驛前通?、火車站前中正路)-拍攝的位置在東門圓環的東側,往車站方向拍照。1908年,西部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將南北台灣串聯在一起,而沿線的火車站也逐漸成為城市重心。在火車站前道路開通時,東門城兩邊城牆也已拆除了。都市的重心,從原本最繁華的北門大街,移轉至東門附近。1905年開始,新竹市街市區不斷進行城市改造,站前大道筆直寬敞,兩旁主要為兩層樓整齊的街屋,屋前矗立電線桿,種植行道樹,儼然新竹大門的通衢大道。(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