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明日誰主江山?風雲詭譎的台北政壇

評論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
特務時代與他的人生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維基解密‧台灣(YL0816)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評論
叢書系列:時周文化
作者:夏珍、郭崇倫、吳典蓉/選評
出版社:時周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09日
定價:520 元
售價:411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36頁
ISBN:9789866217272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明日誰主江山?風雲詭譎的台北政壇



  明日誰主江山?風雲詭譎的台北政壇

明日誰主江山?風雲詭譎的台北政壇

2004年曾經齟齬分裂的國民黨與親民黨在「連宋配」之後重新攜手挑戰總統大位失敗,隔年,國民黨的政治明星台北市長馬英九當選黨主席,從這一刻開始,馬英九取代國民黨大老,成為2008年總統大選的「唯一選擇」已勢所必然。然而,2006年,在扁家弊端及國務機要費案的連帶衝擊下,馬英九亦因市長任內的《特別費案》遭起訴,成為馬英九挑戰大位之途的重大變數。

變數不只來自於馬英九的《特別費案》,2005年初親民黨主席與前總統陳水扁的「扁宋會」,讓國民黨為之錯愕;2006年,儘管倒扁紅衫軍佔據凱道,聲勢驚人,終究未能達成倒扁目標,然而,紅衫軍風暴席捲期間,朝野政治人物的合縱連橫與權力操作卻暗潮洶湧,民進黨有民進黨的內鬥,泛藍陣營裡也不乏挫馬銳氣的想法,這段期間馬英九的民調明顯下滑。

就在紅衫軍10月鳴金收兵後,宋楚瑜決意參選台北市長。對國民黨而言,親民黨的存在可能是他們無止盡的噩夢,儘管宋楚瑜以慘敗收場,但國民黨如何與親民黨在選戰上合作求勝,就成為一個不斷循環的風暴,2007年立委選舉又是一次挑戰,在《特別費案》的壓力下,國親簽下聯合提名協議。

對馬英九而言,他的挑戰不只來自民進黨,同屬泛藍陣營的親民黨,更重要的,還有來自黨內的「大老」們,除了連宋對馬的疏離,自從他與立法院長王金平在2005年競選黨主席之後,馬王關係始終不睦,根據維基解密,在馬英九競選總統大位前這段艱難的不穩定期,王金平一直是陳水扁總統意圖裂解泛藍的棋子,意圖任命王金平為行政院長,連戰甚至支持這個想法,王金平更動念參選總統。

對照之下,2008年總統大選前掀起的入聯、返聯公投的政治風暴,即使為國際或北京當局嚴重關切,但對國內政治而言,卻只是每遇選戰就必然發生的統獨爭議般的例行政治爭議。至於馬英九個人的綠卡爭議,在解密檔案中略有提及,但看不出有任何關鍵影響。

藍軍重返執政 國民黨權鬥大老淡出

2008年3月22日,國民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馬英九以58%的得票率大勝民進黨,重新取得執政權。除了重建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外,國內經濟是首要之務。

然而,馬政府面臨的挑戰,遠遠超過他們預期之外,特別是競選時期的六三三政見,在執政前半年就因為全球金融海嘯近乎失控,搶救失業率、發放消費券…,一連串政策措施頻頻出檯,馬英九頗有遠見,早早「委任」他的財經總規劃師─副總統蕭萬長,然而,半年之後,馬政府因應金融海嘯陣腳初穩,蕭萬長卻直言他的建言僅供劉內閣諮詢。

AIT在解密電文中評論,蕭萬長的感慨是透露了他的建言不知是否有效被政府運用的挫折,蕭萬長到底有沒有挫折?其實未必能在電文中草率判定,但是,馬英九團隊的統合協調能力確實備受批評,這也使得馬英九必須思考是否重兼黨主席。

包括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馬政府第一年裡,都慎重建議馬英九必須回任黨主席,當時馬英九的回應是不考慮;然而,這個考慮很快就轉變了,黨內中生代對馬認清楚民選總統沒有「站在第二線」的可能表示歡迎,反倒是吳伯雄在馬確定後,與楊甦棣多次會談,卻流露心中遺憾。

直到2009年中,馬英九回任黨主席,莫拉克風災卻吹垮了劉內閣,原任黨祕書長的吳敦義比預期更早組閣,黨政團隊確立泛藍大老逐步淡出的方向。當然,馬英九不會了解,淡出而更疏離的大老們依舊是他2012年連任之途必須處理的隱憂。

綠營丟掉天下 天王環伺蔡英文崛起

要不是陳水扁與其家族的貪腐弊案,以及扁為求自保所做的各種政治動作,造成台美、兩岸關係緊張,國內政治對立惡化,民進黨因此大敗,蔡英文絕對不可能成為民進黨的領導人。

可以說,當民進黨從扁案廢墟中要重新站起來的時刻,提供了蔡英文出場的最佳時機;但處理扁案也成為蔡英文黨主席前期最大的挑戰,從2008年中接任黨主席到2009年底,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深陷扁案糾葛。《維基解密》完整記錄了這段過程,以及民進黨天王的盤算。

當然,從無人看好的過渡期領導人,到今日與總統馬英九勢均力敵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到底怎麼做到的,《維基解密》有許多第一手的解讀。

台海防衛預算攻防─軍售與軍事合作

2001年小布希總統一口氣宣布同意出售對台4項主要軍售:紀德艦、P-3C反潛機、愛國者飛彈、以及潛艦,其中紀德艦與反潛機,較無爭議,但是愛國者飛彈與潛艦,卻成為朝野爭議的焦點,國防追加預算更因此在立法院被退回60餘次。

在2006年下半年,AIT對立法院遲遲不能通過國防追加預算,非常焦急,處長楊甦棣找了宋楚瑜、連戰、王金平、以及馬英九等在野政黨領袖商談,當時以親民黨的態度最為強硬,國民黨顧忌與親民黨的關係,不得不予以合作。

在會談中,宋楚瑜告訴楊甦棣,他理解美國的立場,個人也支持購買反潛機與潛艦研究案,但是他不願通過軍售,讓扁獲得政治勝利,同時也懷疑存在軍購佣金。預備要參選台北市長的宋楚瑜,則承諾他會公開支持部分軍售,以避免與美國公開決裂,但他不保證能在年底前通過追加預算案。

楊甦棣則警告政治領導人別再玩政黨鬥爭遊戲,解釋小布希已經與北京建立起信任關係,可以讓北京接受,對台軍售是支持台灣國防,並非為陳水扁總統背書。在小布希下台前,是機會之窗,台灣必須要在2006年年底前採取行動。

軍售往往牽連其他政治議題,受當時朝野氣氛所左右,在2007年3月朝野間,為了中選會問題,在立法院占多數的在野黨再度杯葛軍售預算,王金平甚至要求AIT對民進黨政府施加壓力,好打開僵局。

至於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在選前3個月,駁回蘇起主張,指示推動愛國者飛彈軍購,並且詢問如果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獲勝,北京是否會對台灣軍購不那麼百般挑剔,AIT則回答,北京的立場不會改變,仍然會強烈反對。

同時,馬的國安顧問蘇起也試探美國對台灣發展巡弋飛彈的看法,AIT則強調,美國主張台灣著重防守,避免部署純進攻性武器。處長也表示,若馬英九當選總統,台、美國防專家必須商討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的射程、彈頭尺寸及其他議題,以便釐清美國政策。

馬英九當選後,一改過去對軍售消極,甚至是反對的態度,極力破除外界「不堅持強大國防」的謠傳,對美方提出軍購清單,馬政府的想法是,持續軍售不會導致北京對兩岸和解踩剎車,就如同北京繼續在福建部署飛彈,不會嚇阻馬政府繼續開放的大陸政策,雙方對於兩岸關係中軍事層面與經濟或其他方面要區隔開來這件事,已有共識。

而美方對軍事互信機制(CBMs),多次詢問,為何不在兩岸的議題中,馬英九表示,光是與中國在經濟上打交道,在台灣就已意見分歧,要討論更敏感的軍事和政治議題,目前言之過早。

預知美牛風暴紀事—不作為的危險

馬政府任期前半段的美牛風暴,可說是極具象徵性的事件,由此幾乎可以透露馬政府諸事不順,究竟那裡出了問題?《維基解密》相關電文,為診斷馬政府提供了相當完整的資料及視角。

為了讓台灣政府全面開放美牛,美國方面可說是用盡一切的手段及時程,而且有非常清楚的戰略目標。

就手段而言,美國雖然不願承諾和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不斷明示只要盡快解決美牛問題,就可儘早和台灣舉行《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相關會議、進一步達成投資及租稅協定等,甚至和經貿議題不相關的美國免簽證、雙邊引渡協議等,都成了美國的籌碼。

在掌握時機方面,美國人堪稱一流。扁政府末期,美方促請台灣趁此空窗期通過開放美牛,對未來的馬政府最有利;只是,朝野兩黨各懷鬼胎,扁政府不願、馬政府不敢擔負這樣的政治責任,因此錯過第一次的開放時機。接下來,從馬英九首次過境美國,到美國新總統歐巴馬上台,都成了美國遊說台灣的機會。

在戰略方面,美國顯然有意將全球對美最友善的台灣作為示範,只要台灣全面開放美牛,美國接下來才能繼續對難度較高的南韓、日本、甚至中國大陸市場施壓。

只是,美國機關算盡,卻錯估了台灣的民意,但是台灣民意反彈如此之大,也和馬政府未善盡溝通、政治判斷失誤有關。

2009年11月台美簽訂《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民意譁然,一般認為馬政府輕忽民意對食品安全的顧慮,但令人意外的是,《維基解密》的電文顯示,在2008年4月,馬政府眼見南韓抗議美牛進口風潮,早已有所警覺,因此不敢輕易鬆口美牛全面進口;接下來更因為中國毒奶粉事件引發的反彈,深知稍一不慎,美牛議題將變成政治事件。

事實上,衛生署一直對美牛全面進口持保留態度,馬政府初期就因為衛生署與國安會意見分歧,美牛進口一直沒有進展;但令人訝異的是,明知會出問題,馬政府卻未事先研擬一套溝通策略,而且即使美國同意讓步到2008年底縣市長選舉之後再宣布開放,但馬政府還是決定在選前開放,最後終於發生幾乎無法收拾的美牛風暴。

明知會有風暴,最後卻眼睜睜的看著美牛風暴發生,馬政府的問題究竟在那裡?也許就如AIT處長楊甦棣所說,「不作為」有時比採取行動還要危險。

渡盡劫波兄弟在 兩岸關係跳探戈

做為長期支持且最重要的友邦而言,兩岸關係無疑是在美台關係之外,他們最關切的議題。自2008年3月馬英九當選總統開始,AIT官員與我朝野政治領袖會談時,幾乎離不開兩岸關係的發展和任何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的變數。 

他們欣然接受馬政府調整做法,加速改善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形同停滯的兩岸關係,不再成為「麻煩製造者」的各種努力。直到美牛風暴席捲,他們才驚覺並思考兩岸關係的發展是否太快?而台灣方面,在野的民進黨強烈質疑執政的國民黨「傾中」,馬政府則反覆要求美國政府必須持續扮演兩岸關係中「平衡者」的角色。 

根據解密檔案,從《博鰲論壇》到《國共論壇》,以及兩岸江陳會簽署各項協議前後,特別是對馬政府就任第一年積極推動的兩岸直航與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等議題;乃至於2008年底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引起的「圓山事件」、2009年西藏領袖達賴喇嘛訪台造成短暫的兩岸關係冷淡;AIT都會密集訪談並做成研析報告。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美國的角色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當然,馬政府體制內、體制外穿梭兩岸或與兩岸決策相關者,如大老級的副總統蕭萬長、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吳伯雄、立法院長王金平,居於關鍵職務上的國安會祕書長蘇起、直接在第一線的海基會江丙坤、與國民黨相對疏離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甚至國民黨內重量級中生代如新北市長朱立倫(時任桃園縣長)、台中市長胡志強,其想法、立場、決策重要性,都是他們觀察的指標人物,解密檔案也相當程度呈現了這些指標人物之間,在兩岸政策上微妙的權力關係。

台美關係與台灣國際處境

馬英九獲勝,讓美台關係得以重新恢復互信,但是馬在勝選演說中表示,希望在就職前訪問華府,卻沒有先徵詢美方的意見,以致雙方剛開始有些緊張。

在剛當選與剛就任的期間,美台擔心的是,台灣的外交友邦將會轉換外交承認,因為馬宣布不會金援外交,也擔心北京趁機挖牆腳,結果在巴拉圭總統欲訪中國的事件上,北京發出了對台灣正面的訊號,台灣也以「外交休兵」回應,雖然兩岸的外交當局對妥協政策的涵義,都很難有具體指示。

馬政府上任一年來,台美關係漸入佳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曾列舉馬英九以三件事例向其說明此一承諾:台灣不會僅為了展現出美方願意許可,便要求某種形式過境;台灣不會僅為了展現出美方願意出售,便要求某些武器系統;台灣也不會僅為了國內政治考量,便堅持某些名稱。

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曾先後兩次奉派台灣,第一次任職副代表期間,正值2000年政黨輪替,目睹第一次政權和平轉移,第二次任職代表時,則正值第二次政黨輪替,2009年6月他陸續向台灣各界辭行,受到熱烈回應,大家也講了心底的話。

馬英九的大陸政策與扁政府有很大不同,因此而起的朝野兩黨的政治口角,也讓美國擔心,內部歧見太大,AIT敦促朝野政治對話,但是沒有成效。

馬才在2009年5月初表示,台灣成為WHA觀察員之後,要謹慎不要讓北京覺得會有骨牌效應,但9月馬上積極要仿照漁業協定讓台灣以「漁捕實體」的模式,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成員國,這可能是因為當年年底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全球氣候綱要會議,台灣認為不能缺席。

2009年11月歐巴馬訪問北京,在與胡錦濤聯合聲明中表示「尊重彼此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而且沒有正式提及台灣關係法,引起台灣關切,薄瑞光隨即到台灣解釋,希望能去除台灣各界的擔憂。

在兩岸快速發展之下,雖然消除緊張,符合美國利益,但不免引起各方關切,台灣「芬蘭化」就是其一,AIT也希望與中國競爭影響力,於是在2009年年底與2010年年初提出諸多政策建議,從免簽證、商談引渡協定、商談TIFA,以及恢復內閣級部長訪問,以其與台灣加強聯繫,並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