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出版緣起--星雲
弁言
第三章 活潑的禪心與流動的音符──禪與音樂的相似性

作 者 作 品

佛教音樂的華化(下)
佛教音樂的華化(上)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善,最好的禮物:靜思心靈小語
用媽祖籤詩搞懂人生:六十甲子籤詩背後的故事,幫你解籤解人生(書+六十甲子媽祖靈籤 隨身籤卡 )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人間佛教研究 第12期


禪與樂(附CD)(YA12001)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香海出版社
作者:田青
出版社:香海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07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28頁
ISBN:9789866458835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出版緣起--星雲弁言第三章 活潑的禪心與流動的音符──禪與音樂的相似性



  第三章 活潑的禪心與流動的音符──禪與音樂的相似性

一、“「直指人心直指人心”」的禪與的禪與“「不立文字不立文字”」的音樂的音樂

假如說,從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一瞬間便開始了禪假如說,從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一瞬間便開始了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傳承,那麼,從某個原始人第一次僅僅為了高興而撥動弓弦的一瞬間開始,音樂,便也走上了與語言並行但各自獨立發展的道路。的傳承,那麼,從某個原始人第一次僅僅為了高興而撥動弓弦的一瞬間開始,音樂,便也走上了與語言並行但各自獨立發展的道路。  中國民間過去曾有一句頗有禪意的老話中國民間過去曾有一句頗有禪意的老話:︰︰“「人生識字糊塗始人生識字糊塗始”」,的確道出了部分真理。,的確道出了部分真理。語言文字,作為世間文化和知識的載體,作為人類交往的工具和手段語言文字,作為世間文化和知識的載體,作為人類交往的工具和手段,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著固有的局限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著固有的局限性。釋迦說法四十九年,臨終時稱自己釋迦說法四十九年,臨終時稱自己“「未說一字未說一字”」;;《老子》《老子》“「五千言五千言”」,第一句話也是,第一句話也是:︰︰“「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認為世上凡是可說的道理,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道理,都不是真正、長久的道理。,認為世上凡是可說的道理,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道理,都不是真正、長久的道理。對人類語言的局限性以及對終極真理的非語言性的清醒認識,應該是東方古典哲學對人類認識史的一個重大貢獻。對人類語言的局限性以及對終極真理的非語言性的清醒認識,應該是東方古典哲學對人類認識史的一個重大貢獻。

在禪宗看來,所有修行的門徑、方法、過程、以及最終的目的,統統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在禪宗看來,所有修行的門徑、方法、過程,以及最終的目的,統統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明心見性。明心見性。雖然雖然“「見性見性”」是目的,是目的,“「明心明心”」是手段,但禪宗最看重的是心,是心的澄靜和解脫。是手段,但禪宗最看重的是心,是心的澄靜和解脫。中國禪宗中國禪宗“「二祖二祖”」慧可悟道前寧可跪雪斷臂也要慧可悟道前寧可跪雪斷臂也要“「解脫解脫”」的最大煩腦便是的最大煩腦便是“「吾心不寧吾心不寧”」,而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便是,而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便是“「乞師與安乞師與安”」--求師為其安心。──求師為其安心。菩提達摩為慧可開悟,使慧可菩提達摩為慧可開悟,使慧可“「立地成佛立地成佛”」的一句話,也是這五個字的一句話,也是這五個字:︰︰“「與汝安心竟與汝安心竟”」。。但是,恰恰在但是,恰恰在“「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的過程中,文字常常成為的過程中,文字常常成為“「心心”」的羈絆和障礙。的羈絆和障礙。有一個曾被廣泛引用的禪宗公案說有一個曾被廣泛引用的禪宗公案說:︰︰一個學者來向禪師學禪,禪師為他倒茶時有意一邊說話一邊倒,茶杯滿了,禪師還在繼續倒,學者只好提醒他說一個學者來向禪師學禪,禪師為他倒茶時有意一邊說話一邊倒,茶杯滿了,禪師還在繼續倒,學者只好提醒他說:︰︰“「滿了滿了!!!滿了滿了!!!”」而實際上,禪師正是要用這個行動提醒學者,而實際上,禪師正是要用這個行動提醒學者,他自己就他自己就像像這個裝滿了水的杯子,如果不把已裝滿腦袋的舊思想、舊觀念、舊思維方式統統倒掉,是無法再灌進新東西的。這個裝滿了水的杯子,如果不把已裝滿腦袋的舊思想、舊觀念、舊思維方式統統倒掉,是無法再灌進新東西的。這位學者所長的語言、文字,在學禪的路上,卻可能是他這位學者所長的語言、文字,在學禪的路上,卻可能是他“「文字障文字障”」。。

音樂與禪一樣,在本質上便具有音樂與禪一樣,在本質上便具有“「反文字性反文字性”」,一切企圖用語言來,一切企圖用語言來“「描述描述”」音樂的嘗試,都是徒勞的。音樂的嘗試,都是徒勞的。在音樂欣賞領域在音樂欣賞領域裏裡裡,人們最常犯的一個概念錯誤,便是用,人們最常犯的一個概念錯誤,便是用“「聽懂聽不懂聽懂聽不懂”」來表示對音樂欣賞的結果。來表示對音樂欣賞的結果。音樂不是文字和概念,沒有什麼音樂不是文字和概念,沒有什麼“「懂懂”」與與“「不懂不懂”」,而只有,而只有“「喜歡喜歡”」與與“「不喜歡不喜歡”」以及其他類似的感覺。以及其他類似的感覺。正正像像禪強調體悟和心靈的感受一禪強調體悟和心靈的感受一樣,音樂需要的也僅僅是感受,是個人的、不可替代的感受。樣,音樂需要的也僅僅是感受,是個人的、不可替代的感受。而且,這種感受從根本上講,也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表達的,是而且,這種感受從根本上講,也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表達的,是“「不可言傳不可言傳”」的。的。人們用語言和文字表達的東西,充其量,也只是你個人感受(注意人們用語言和文字表達的東西,充其量,也只是你個人感受(注意:︰︰是是“「你的你的”」,而不是,而不是“「音樂的音樂的”」)的文字化。)的文字化。即使是白居易《琵琶行》中即使是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千古名句,所描寫的也只是音樂在詩人心中所引起的聯想,而不是感受的全部,更不是音樂本身。的千古名句,所描寫的也只是音樂在詩人心中所引起的聯想,而不是感受的全部,更不是音樂本身。禪宗有一句真正了悟的話,叫禪宗有一句真正了悟的話,叫“「一說便錯一說便錯”」。。對音樂欣賞而言,其實也是對音樂欣賞而言,其實也是“「一說便錯一說便錯”」。。奧地利著名的音樂美學家漢斯力克(奧地利著名的音樂美學家漢斯利克力克(一八二五18251825--一九?四19041904))有一個和他本人同樣著名的命題有一個和他本人同樣著名的命題:︰︰“「音樂的內容音樂的內容”」,僅僅是,僅僅是“「樂音的運動形式樂音的運動形式”」而已。而已。現在,越來越多的音樂學家們認為這個過去被譏評為現在,越愈來越愈多的音樂學家們認為這個過去被譏評為“「形式主義形式主義”」的觀點,有著深刻的道理。的觀點,有著深刻的道理。其實,西方的詩人早就說過其實,西方的詩人早就說過:︰︰“「話語停止的地方,便是音樂的開始。話語停止的地方,便是音樂的開始。”」 而東方的哲人在這個問題上說得更透而東方的哲人在這個問題上說得更透澈澈徹:︰︰“「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認為好的、善的語言不如好的、善的音樂更容易深入人心認為好的、善的語言不如好的、善的音樂更容易深入人心,,在道德標準第一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並強調了音樂對語言的超越。在道德標準第一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並強調了音樂對語言的超越。

雖然禪與音樂都是一種對語言的超越,但是,雖然禪與音樂都是一種對語言的超越,但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釋迦釋迦傳教,從來是傳教,從來是“「應機說法應機說法”」。。對號稱對號稱“「頭陀第一頭陀第一”」的迦葉,當然可以的迦葉,當然可以“「以心傳心以心傳心”」;;對芸芸眾生,則只能明知不可說而說之,對芸芸眾生,則只能明知不可說而說之,  即所謂即所謂“「  不說之說不說之說”」。。禪宗的公案語錄、棒喝機鋒,都是語言的變形和替代品,其目的,無非是打破你舊的思維定勢,令你豁然開悟。禪宗的公案語錄、棒喝機鋒,都是語言的變形和替代品,其目的,無非是打破你舊的思維定勢,令你豁然開悟。與此同理,在音樂美學中的與此同理,在音樂美學中的“「音樂形象音樂形象”」一詞,也是一個勉強為之、約定俗成的概念。一詞,也是一個勉強為之、約定俗成的概念。有趣的是,音樂形象的模糊性、多義性,與禪宗公案的不可確解,也有著驚人的相似。有趣的是,音樂形象的模糊性、多義性,與禪宗公案的不可確解,也有著驚人的相似。

佛教把一種透佛教把一種透澈澈徹的智慧稱為的智慧稱為“「般若般若”」,這種建立在,這種建立在“「緣起性空緣起性空”」的理論基礎上,超越了世俗認識與事物表面現的理論基礎上,超越了世俗認識與事物表面現象,直接達到事物的本來面目、把握諸法真如實際的智慧,可以稱作象,直接達到事物的本來面目、把握諸法真如實際的智慧,可以稱作“「超越的智慧超越的智慧”」。。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智慧的運用過程和達到的結果也是不可言說的。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智慧的運用過程和達到的結果也是不可言說的。音樂與此相似,它通過人的感官讓人直接體會到事物的本質。音樂與此相似,它通過人的感官讓人直接體會到事物的本質。一些真正被音樂打動的人常常在音樂中體會到某種超理性的東西,但是他卻無法準確地傳達給其他人。一些真正被音樂打動的人常常在音樂中體會到某種超理性的東西,但是他卻無法準確地傳達給其他人。那種在樂聲中那種在樂聲中“「砰然心動砰然心動”」、似有所得的感覺,極、似有所得的感覺,極像像禪宗所說的禪宗所說的“「頓悟頓悟”」--在?那間豁然貫通、洞若觀火。──在?那間豁然貫通、洞若觀火。人們在此時從音樂中體味到的東西,也類似人們在此時從音樂中體味到的東西,也類似“「般若般若”」--它穿透了事物周圍的一切,也穿透了事物的表像,直達事物的本質,直接洞悉生──它穿透了事物周圍的一切,也穿透了事物的表像,直達事物的本質,直接洞悉生命的真實意義和世界的本來面目。命的真實意義和世界的本來面目。


第六章 禪曲探珠禪曲探珠

一、《普安咒》與《那羅法曲》——琴曲中的佛曲一、〈普安咒〉與〈那羅法曲〉──琴曲中的佛曲

滄海桑田,曾經在中國人生活中長期存在並深刻影響了中國人心靈的佛曲和充滿禪意的樂曲漸漸被現代人冷落了。滄海桑田,曾經在中國人生活中長期存在並深刻影響了中國人心靈的佛曲和充滿禪意的樂曲漸漸被現代人冷落了。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國人的悲哀。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國人的悲哀。在這一章在這一章裏裡裡,我從大海般浩瀚的佛曲禪音中撈起幾顆珍珠獻給讀者,這,我從大海般浩瀚的佛曲禪音中撈起幾顆珍珠獻給讀者,這裏裡裡,有長期流傳在鄉間的民間佛曲,也有充滿禪意的古老音樂。,有長期流傳在鄉間的民間佛曲,也有充滿禪意的古老音樂。

雖然我們雖然我們常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儒、釋、道三家,雖然我們講了這麼多歷代琴僧的事蹟,但在現存於世的上千首琴曲中,卻極少反映佛教內容的琴曲,真正流傳於世並為人所熟知的佛教琴曲,似乎只有《普安咒》一曲。常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儒、釋、道三家,雖然我們講了這麼多歷代琴僧的事蹟,但在現存於世的上千首琴曲中,卻極少反映佛教內容的琴曲,真正流傳於世並為人所熟知的佛教琴曲,似乎只有〈普安咒〉一曲。

《普安咒》〈普安咒〉又名《釋談章》又名〈釋談章〉,,樂譜最早見於明末的《三教同聲》琴譜(樂譜最早見於明末的《三教同聲》琴譜(一五九二年15921592)。)。在這本明代的曲譜中,曲名為《釋談章》,但譜旁配有《普安咒》的經文,因此人們便認為這兩個名字指的是同一首樂曲。在這本明代的曲譜中,曲名為〈釋談章〉,但譜旁配有〈普安咒〉的經文,因此人們便認為這兩個名字指的是同一首樂曲。

咒語也叫真言,咒語也叫真言,即真實即真實不不虛虛的的語言語言的意思的意思。。梵語梵語為為mantramantra,,音譯音譯“「曼怛羅曼怛羅”」、、“「曼荼羅曼荼羅”」,,“「陀羅尼陀羅尼”」。。也稱也稱咒、明、神咒、密言、密語、密號。咒、明、神咒、密言、密語、密號。在佛教密宗中在佛教密宗中,,屬於屬於“「三密三密”」中中的的“「語密語密”」。。漢傳佛教的習慣,漢傳佛教的習慣,對真言均不作翻譯,而直接運用原語對真言均不作翻譯,而直接運用原語的的音譯音譯,,認為念唱或書寫、觀認為念唱或書寫、觀想想其其聲音、聲音、文字,即可得文字,即可得到到與真言相應與真言相應的的功德功德。。按照按照《楞嚴經》《楞嚴經》的說法,修行證得的說法,修行證得“「八地菩薩八地菩薩”」以上以上果位的菩薩即果位的菩薩即可自說咒語可自說咒語 。。佛教傳入中國逾兩千多年,高僧大德數不勝數,但創有自己咒語的只有普安(普庵)禪師一人。佛教傳入中國逾兩千多年,高僧大德數不勝數,但創有自己咒語的只有普安(普庵)禪師一人。換句話說,《普安咒》,是中國僧人對佛教真言的唯一貢獻。換句話說,〈普安咒〉,是中國僧人對佛教真言的唯一貢獻。

普庵禪師普庵禪師,,南宋徽宗南宋徽宗政和政和五年(西元五年(一一一五年11151115)生)生於於江西袁州江西袁州宜春宜春,俗姓餘,字肅印,俗姓餘余,字肅印,為,為禪宗臨濟禪宗臨濟第十三代法嗣第十三代法嗣。。肅印肅印2727二十七歲歲出家出家,,2828二十八歲歲受甘露大戒受甘露大戒,後訪,後訪溈山溈山,禮拜黃龍,禮拜黃龍牧庵牧庵法法忠禪師忠禪師,據說,,據說,印肅禪師印肅禪師曾曾問牧庵禪師問牧庵禪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牧庵禪師便豎起拂子示之。牧庵禪師便豎起拂子示之。印肅禪師一見,恍然有省印肅禪師一見,恍然有省。。印肅求法心誠,印肅求法心誠,精進用功,精進用功,“「脅不至席者十二餘年。脅不至席者十二餘年。”」一日,研一日,研讀《華嚴合論》讀《華嚴合論》,,讀讀至至“「達本忘情,知心體合達本忘情,知心體合”」句時,豁然大悟,句時,豁然大悟,遂遂作偈曰作偈曰:︰︰

    “  「捏不成團撥不開,何須南嶽又天臺。捏不成團撥不開,何須南嶽又天臺。
   六根門首無人用,惹得胡僧特地來。   六根門首無人用,惹得胡僧特地來。”」

據說,悟道之後的普安禪師神通廣大,祈福攘災,治病救人,莫不靈驗,頗受時人敬仰。據說,悟道之後的普庵禪師神通廣大,祈福攘災,治病救人,莫不靈驗,頗受時人敬仰。孝宗乾道五年(西元孝宗乾道五年( 1169 1169一一六九年)),印肅臨終前書一偈於方丈西壁,印肅臨終前書一偈於方丈西壁:︰︰

        “「乍雨乍晴寶象明,東西南北亂雲橫。乍雨乍晴寶象明,東西南北亂雲橫。
   失珠無限人遭劫,幻應權機汝為清。   失珠無限人遭劫,幻應權機為汝為清。”」

書罷,書罷,跏趺而逝,時年五十五歲跏趺而逝,時年五十五歲,留,留有《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普庵印肅禪師語錄》三卷》三卷傳世傳世。。明永樂年間,成祖因其明永樂年間,成祖因其“「萬行圓融萬行圓融,,六通具足。六通具足。端嚴自在端嚴自在,,變化無方。變化無方。誓覺悟於群迷誓覺悟於群迷,,普利益於庶類普利益於庶類”」而賜諡號而賜諡號:︰︰“「普庵至善弘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慧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普庵至善弘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慧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

    
梵漢字〈(普庵咒梵漢字圖)普庵咒〉

    《禪門日誦》中,在《普庵大德禪師釋談章神咒》題目下標有一行小字《禪門日誦》中,在〈普庵大德禪師釋談章神咒〉題目下標有一行小字:︰︰“「此咒三迴九轉,勿致紊亂。此咒三迴九轉,勿致紊亂。朔望當念,餘日或減。朔望當念,餘日或減。”」普庵咒在普庵咒在佛教徒佛教徒長期的誦念中,長期的誦念中,以其滔滔不絕、素湍迴流般的以其滔滔不絕、素湍迴流般的音聲音聲和和規整規整、往復、往覆的節奏,形成的節奏,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了一種獨特的旋律旋律,其對聽者的心理影響,大,其對聽者的心理影響,大大超過了普通的音樂大超過了普通的音樂。。佛教徒們相信,念誦此咒語,可以蕩妖除穢、身心平安。佛教徒們相信,念誦此咒語,可以蕩妖除穢、身心平安。由於此咒念誦時鮮明的節奏感和音樂性,為其走出佛門發展成完整的器樂曲提供了可能。由於此咒念誦時鮮明的節奏感和音樂性,為其走出佛門發展成完整的器樂曲提供了可能。而由於此曲獨一無二的宗教性和藝術性,此曲及其變體、以及同名異曲廣泛存在於中國傳統音樂的許多領域,在五臺山寺廟音樂、弦索樂、琵琶曲、昆曲、南音中,都可以見到《普安咒》的傳承。而由於此曲獨一無二的宗教性和藝術性,此曲及其變體、以及同名異曲廣泛存在於中國傳統音樂的許多領域,在五臺山寺廟音樂、弦索樂、琵琶曲、昆曲、南音中,都可以見到〈普安咒〉的傳承。

目前已知最早刊載琴曲《普庵咒》的《三教同聲》琴譜,系明萬歷年間張德新編訂,成書於明萬曆二十年目前已知最早刊載琴曲〈普庵咒〉的《三教同聲》琴譜,係明萬歷年間張德新編訂,成書於明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年))。。張德新字嘉甫,又號賓桐,新安人。張德新字嘉甫,又號賓桐,新安人。《歷代琴人傳》記載其《歷代琴人傳》記載其:︰“「善琴,能取各書譜入絲善琴,能取各書譜入絲桐。桐。”」鐵耕道者鄭邦福曾為該琴譜作序,序曰鐵耕道者鄭邦福曾為該琴譜作序,序曰:︰


“  新安張賓桐氏,素精琴理。新安張賓桐氏,素精琴理。凡可持誦諷之者悉能被之於弦,以清入耳。凡可持誦諷詠之者,悉能被之於弦,以清入耳。余余為比部時,見其《釋談章》譜,按而習之,如入梵宮聞眾僧咒,既心異之。為比部時,見其〈釋談章〉譜,按而習之,如入梵宮,聞眾僧咒,既心異之。越二年越二年余以入賀抵都,又見其以《大學》、《清靜》二聖經,譜而按之,與前音配,以入賀抵都,又見其以《大學》、《清靜》二聖經,譜而按之,與前音配,吁!!亦奇矣。亦奇矣。夫賓桐氏欲並三教以同聲,何其所志之宏也。夫賓桐氏欲聯三教以同聲,何其所志之弘也。乃忽獻疑於予曰乃忽獻疑於予曰:︰「吾儒與道家者流,其習於琴久矣。吾儒與道家者流,其習於琴久矣。乃佛氏以聲音色相為邪道,則談章之譜得無悖於本旨乎乃佛氏以音聲色相為邪道,則釋談章之譜得無悖於本旨乎???」予曰予曰:︰‘不然,琴之設,無非禁人之不正以歸於正「不然,琴之設,無非禁人之不正,以歸於正,,咒為佛秘密語,雖不可以文字解,而其為教,亦欲攝群魔以歸之正,咒為佛祕密語,雖不可以文字解,而其為教,亦欲攝群魔以歸之正,此其意旨原不謬於聖人,況道流乎此其意旨原不謬於聖人,況道流乎????人患不達先王作樂之本耳,達其本則觸處泠然無性,非正性之具,即佛氏之風水樹鳥皆能說法,梵音潮音皆屬妙音。人患不達先王作樂之本耳,達其本則觸處泠然無性,非正性之具,即佛氏之風水樹鳥皆能說法,梵音潮音皆屬妙音。於琴理又何礙也於琴理又何礙也????」’賓桐氏遂釋然領悟,並已此語並之簡端。賓桐氏遂釋然領悟,並以此語並之簡端。余嘿然無言嘿然無言。。

在琴曲中,除《三教同聲》琴譜之外,其他許多琴譜如《伯牙心法》、《太音希聲》、《太古正音》、《理性元雅》、《陶氏琴譜》、《琴學心聲》、《德音堂琴譜》、《琴瑟譜》、《五知齋琴譜》、《琴學入門》、《古音正宗》、《臥雲樓琴譜》、《治心齋琴學練要》、《琴劍合譜》、《蘭川館譜》、《琴香堂琴譜》、《研露樓琴在琴曲中,除《三教同聲》琴譜之外,其他許多琴譜如《伯牙心法》、《太音希聲》、《太古正音》、《理性元雅》、《陶氏琴譜》、《琴學心聲》、《德音堂琴譜》、《琴瑟譜》、《五知齋琴譜》、《琴學入門》、《古音正宗》、《臥雲樓琴譜》、《治心齋琴學練要》、《琴劍合譜》、《蘭川館譜》、《琴香堂琴譜》、《研露樓琴譜》、《自遠堂琴譜》、《晨露軒琴譜》、《峰抱樓琴譜》、《琴學端》、《張鞠川琴譜》、《稚雲琴譜》、《蕉庵琴譜》、《天聞閣琴譜》、《梅庵琴譜》等近四十種琴譜中都收錄了《普庵咒》譜》、《自遠堂琴譜》、《晨露軒琴譜》、《峰抱樓琴譜》、《琴學端》、《張鞠川琴譜》、《稚雲琴譜》、《蕉庵琴譜》、《天聞閣琴譜》、《梅庵琴譜》等近四十種琴譜中都收錄了〈普庵咒〉((或《釋淡章》或〈釋談章〉))一曲。一曲。總括所有琴譜,可以看到琴曲《普安咒》大體存在三種不同的形式總括所有琴譜,可以看到琴曲〈普安咒〉大體存在三種不同的形式:︰︰配以咒文誦唱的配以咒文誦唱的二十一段《釋談章》,配以咒文誦唱的段〈釋談章〉,配以咒文誦唱的十三段《普庵咒》,以及段〈普庵咒〉,以及脫卻咒語,脫卻咒語,純器樂化的琴曲《普庵咒》。純器樂化的琴曲〈普庵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