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學點老子的智慧

哲學

【類別最新出版】
從此不再煩惱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附8支催眠學習影片)催眠療癒新手村
知識考古學


正解老子(圖文版)(WHA0161)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哲學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汪致正 譯註、張凱 創繪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03日
定價:400 元
售價:316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208頁
ISBN:9789888369805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學點老子的智慧



  學點老子的智慧

今天讀《老子》,可以讓你增長智慧,學會舉一反三。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位姓李名耳字聃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在研究如何認識和實踐,如何趨吉避凶、趨福避禍、趨利避害方面,做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貢獻。古今中外的人們都十分崇敬他,因為他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全面、系統地論述了認識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無論是研究自然界,還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領域,他那充滿智慧的哲學思想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李耳是楚國苦縣人,因為長壽,再加上當時稱大知識分子為「子」,於是便被尊稱為「老子」了。老子當過周王朝的圖書館負責人,看了不少竹簡。老子的智慧體現在:他最早系統地提出了辯證認識和實踐的哲學思想,指出了如果要想在各個領域都能觸類旁通,那麼就要解決普遍存在的基本問題,認識萬物的「根本」或者說各種事物的「本質」到底是甚麼?認識各種事物為甚麼「必然如此」或者說為甚麼要遵循「規律」?老子還提出了應該如何認識,應該如何應用。而要認識這些,就得用心思索,歸納總結,理性認識而不能光憑感知現象所得到的經驗。

後來,老萊子、太史儋和其他一些學者在此基礎上,不斷補充完善老子的哲學思想,逐漸形成並完善了道家學說。後世學者把不斷完善的學說都歸於最早提出這種思想的老子名下,並把不斷完善的著作定名為《老子》,後來有人也稱其為《道德經》。由於先秦後期不同地域的多人曾參加過補充、完善工作,因此早期就已經出現了令後人莫衷一是的多種版本。

《老子》全書的大義是告訴你,如果想要趨吉避凶、趨福避禍,就要在觀察事物的具體規律呈現出的現象之後,注重用辯證思維的方式歸納總結,理性認識規律,掌握規律,遵循規律;反過來,如果違背了規律,就會出現問題,甚至可能受到規律的懲罰。

讀懂《老子》原本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可是事實上,漢代以後的《老子》卻給人一種難懂的感覺,以至於有的學者振振有詞地說:「《論語》是給中等智慧的人讀的,《老子》是給上等智慧的人讀的。」一些學者把《老子》搞得難懂,這正是老子曾告誡的:「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沒有緣由而胡亂猜度,將道說得華而不實,那就是開始愚弄人了。)

其實,老子自己曾明確說過:「我說的話很容易懂,也很容易施行。」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不光老子充滿了智慧的話語容易懂,就連他當時選用的字也很容易見形識義。

例如,為了認識事物「為甚麼必然如此」的必然聯繫,即現在所說的規律,就得先觀察認識「在同樣情況下,總是反覆出現同一事物的事實」,老子選用「道」表示必然關係。是因為當時「道」的字形可大體看出「反覆觀察四面八方的事實」的意思。

又如,為了表示「用心思索」,即現在所說的「理性認識」,老子選用了「德」。這是因為當時「德」的字形可大體看出「反覆觀察四面八方的事實之後,要用心思索」的意思。

再如,為了表述一種本來就存在,卻看不見的東西,這種東西就像是一種存在卻看不見的模板,它生成了看得見的東西。老子原來是用「亡」字表示這種東西的狀態,後來,先秦哲人根據老子的意思,在表示初始的「元」的基礎上,新造了一個「?」,用來表示「存在的隱性生成模式」。

還有,為了表示事物極微的成分或相應本性是甚麼,老子選用了「玄」。是因為「玄」字是從表示細的「絲」字中取了一部分,用來表示極其細微的意思。即使在現代自然科學中,用「玄」的字義是「極微的成分或相應本性」,去解釋「玄之又玄」是認識眾多事物的門道,結論也完全正確,老子的哲學概念實在是太令人嘆服了。

最後還有一個「眇」字,從字形上就可以看出來,它既可以作為動詞表示眯著眼睛努力看、仔細看,也可以作為名詞表示微小的事物。

「道、德、?、玄、眇」這五個字是怎樣讓讀者見形識義的,在第一部分「先知字義」中會逐一說明。

需要強調的是,老子的關鍵字是基礎層概念,是適用於萬事萬物域(宇宙域)的哲學概念。在不同的層與域中,同一個字的概念其內涵與外延是有區別的。

以往注《老子》的許多版本中,經常把社會哲學的概念與哲學概念混為一談,而這樣做會縮小老子哲學概念的普遍適用範圍。

這本《正解老子》的依據是筆者另一本學術著作《汪注老子》,那本書做了大量考證、對勘、註釋的工作。《汪注老子》根據「近古較真」的原則,以1993年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楚墓發掘出土的戰國竹簡和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帛書為主要版本,兼取漢代河上公本和嚴遵本、魏晉王弼本、唐代傅奕本等版本中,基本符合老子大義的後出轉精的語句,以便讀者能欣賞到老子的智慧,而不僅是優美的文辭。

這本《正解老子》裡,簡單提示了經文的主要大義,可以供讀者參考理解經文和譯文。

這本書中的圖是漫畫家張凱在理解了《正解老子》的大義之後,獨立創繪的,他很好地借用圖說,提示了讀《老子》經文的主要意思。

最後說明一下,《老子》第一至三十七章的《道經》主要論述規律和本原,側重於論規律;第三十八至八十一章的《德經》主要論述認識並遵循道的結果、理性認識道、理性認識、理性。這只是初略分類,目的是為了讓讀者看完《正解老子》之後,對《老子》這本經典有個大致的了解。


先知字義

通過考證、比對、實證,可以知曉春秋戰國時期《老子》的「道、德、?、玄、眇」這五個關鍵字的基本概念是大體清晰、便於交流的,否則當時如何能形成令人信服的道家學說?漢代以後各種注本中關鍵字的基本概念不清,才使得《老子》變得難讀難懂。

關鍵字是指各種注本中字義不明確,影響理解《老子》經文,需根據造字初衷,從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開始探源的字。

第一個關鍵字 道

道  =  (四面八方)+  (目)2

從字形構成可見道的本義是指反覆觀察四面八方的事實。

老子注意到,只有反覆觀察四面八方的事實,才能從「同樣情況下,總是反覆發生同一事物的事實」中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切事物的基本問題,於是便使用「道」來稱謂這些基本問題。

《老子》中道的字義:動詞,觀察;名詞,主要是指事物的規律,有時兼指本原。

問題一:漢代以後的學者各抒己見,使得道的概念莫衷一是。
問題二:將道的動詞字義「觀察」誤注為「言說」。具體考釋
如下:

「道」有「目」,與「看」有關;「道」無「口」,與「說」無關。可是大多數人都將「道可道」的第二個「道」解釋為「言說」,這很可能始於東漢大儒鄭玄,例如,《周禮.夏官》:「掌道四方之政事。」鄭玄註釋:「道,猶言也。」又如,《周禮.地官》:「掌道地圖。」鄭玄註釋:「道,說也。」考證史實可知,「四方之政事」和「地圖」都應該是先觀察、巡視、審視,後言說、評議、上奏。鄭玄將「道」的動詞字義「觀察」註釋為「言、說」是不符合史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