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引言 1
引言 2

作 者 作 品

江澤民傳
胡錦濤:中共跨世紀接班人
中共外交教父錢其琛
李登輝 vs. 江澤民
中共新領袖胡錦濤
平步青雲:中共新總理溫家寶
賭王何鴻燊傳奇
中國即將發生政變:解析政變前夜的九大關鍵人物
習近平:站在歷史十字路口的中共新領導人
李克強:危機時代的中共新總理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未解的問題:伯恩斯坦哈佛六講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朱鎔基傳(BC0094)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楊中美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03月12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8頁
ISBN:957132519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引言 1引言 2



  引言 1

蔡鍔是中國近代的風雲人物,是發動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名將。該詩是其攀登湖南長沙岳麓山時的乘興之作,抒發了其有逐鹿中原、問鼎神州的豪情。

蔡鍔壯志未酬而死,岳麓山淚洒幾度春秋,時移勢換,星換斗轉。在1997年秋召開的中共十五大,中共高層巨頭經過較量,最後擊掌而定,由長沙岳麓山下之子朱鎔基出任中共建國後的第五位總理,成為主宰十二億人口經濟活動的龍頭。

一位平民之子,一位戴過「右派」帽子的政治「賤民」,居然當上了強調講政治、重視階級出身和階級鬥爭之國的總理,真可謂世紀中國發生鉅變的象徵。那麼,如何解讀這象徵著世紀中國之變的朱鎔基現象呢?!

美國科技文明戰勝了蘇俄政經教條

朱鎔基是中共建國前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的高才生,在中共建國之初完成學業,可以說他接受的教育是承先啟後的清華教育。

朱鎔基對清華感情深厚,對母校的教育難以忘懷。1984年,清華大學成立經濟管理學院,時任國家經委副主任的朱鎔基欣然受聘擔任院長和兼職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創立八十周年之際,已是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剛結束訪歐歸來,立即趕赴清華祝賀並寫下「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的題辭。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校,自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校成立,至今約可粗略劃分為五大階段,1911~1928為清華學校時期,1928~1937為清華大學時期,1938~1946為西南聯合大學時期,1946~1949為清華大學時期,1949至今為中共建國後清華大學發展時期。

早期的清華,人們通稱它為「賠款學校」(Indemnity College),因為清華最初是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辦起來的。

1906年,美國總統羅斯福(Throdore Roosevelt)決定將美國自清政府得到的八國聯軍中的美方部分賠款用來培養中國留學生。促使羅斯福下此決心的是該年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詹姆士(Edmund J. James)給他的一份備忘錄。該備忘錄中說:「中國正面臨一次革命……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哪一個國家就能夠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的影響上取回最大的收穫……這就是說要使用那種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的領袖的方式。」

1911年4月創建的清華學校的教育宗旨便明列為「造就中國領袖人才之試驗學校。」

由於辦校方針是為留美作準備,所以學校主要使用英語進行教學和課外活動。學制、課程、教材、教學法、體育、課外活動幾乎全部是美式的。

為培養「領袖人才」與合格的留美學生,按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學校教育質量相當高。不僅師資質量高、教學嚴,而且考試嚴格,口試、筆試相當頻繁,從而養成了學生鑽研學問的風氣和嚴謹的學風。

清華學校的立校基礎、建校宗旨、教育方針和教學精神,歷經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直至中共建國後的清華大學,可謂一脈相承。

中共建國後的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就曾公開說:未來中國的部長、總理就是要從清華出。清華大學教育的嚴格要求和嚴謹學風始終如一,基礎課程必須由系主任等老教授講授。教授微積分的施學喻教授(著名數學家蘇步青的弟子)在回答如何提高積分技巧的問題時說:「我做了兩萬道積分習題。」然而,教授的傳道真訣是:「給學生獵槍而不是乾糧,這樣學生會在社會大森林中殺出自己的天地。」學生進入學校,清華的校訓就成為學生的座右銘,而校方也力誡同學「大事幹不了,小事不屑幹」的驕習,培養「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的與美國務實精神相通的素養。

1996年7月25日,朱鎔基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委員會創建成立管理科學部的慶祝會上說:「今天到了要大力提倡改善中國的管理和發展中國的管理科學的時候了。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沒有經巧的道路可走,只有老老實實地研究改善經營管理,建立一套企業管理制度才行。沒有現代財務、成本、質量和科學決策制度,就不能搞現代市場經濟。朱鎔基還強調:現代管理當然西方起步早,我們也可以多出版一些介紹外國經驗的書,看看人家是怎樣發展的;看看艾柯卡怎麼把克萊斯勒汽車廠救活的?福特是怎麼勤儉辦廠的?蘋果公司、微軟公司是怎麼白手起家的?……」

整個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必然要求社會組織形態適應科技的發展。採取理性的方式、務實求變的方法,這樣的精神是美國科技文明的精髓,也是超越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中國的經濟改革,中國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現代化國家目標的追求,其社會變革的實質也在於此。鄧小平強調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說法和朱鎔基提倡的科學管理、科學決策的論述,正是美國科學技術文明的精神。

在本世紀中共的革命與改革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清華大學的學生,始終站在這個歷史大潮的前端:

胡喬木(毛澤東政治秘書,原中央政治局委員,重要歷史文稿的起草人)
喬冠華(原中共外交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
朱理治(原華北局書記)
周小舟(毛澤東政治秘書,原湖南省委書記)
康世恩(原國務委員、經委主任、中央委員)
姚依林(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政治局常委)
宋平(原中央組織部長、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錫銘(原北京市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
何東昌(原國家教委副主任、國務委員、中央委員)
蔣南翔(原高教部長兼清華大學校長、中央委員)
艾知生(原廣播、電影、電視部部長,中央委員)
王漢斌(原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人大常委副委員長)
朱森林(原廣東省省長、中央委員)
蕭秧(原四川省省長、中央候補委員)
胡錦濤(現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校校長)
吳邦國(現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黃菊(現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
吳官正(現中央政冶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
伍紹祖(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會長、中央委員)
周光召(現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央委員)
張福森(現北京市委副書記、中央委員)
賈春旺(現公安部部長、中央委員)
田成平(現青海省省長、中央委員)
陳士能(現貴州省省長、中央委員)
彭珮雲(原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中央委員)
曾培炎(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中央委員)
張孝文(現國家教委副主任、中央候補委員)
李嘉廷(雲南省委副書記、中央候補委員)
習近平(福建省委副書記、中央候補委員)
劉延東(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央候補委員)
朱光亞(現中國工程院院長)
張皓若(現經濟體制改革委員副主任)
張春園(現水利部副部長)
陳元(現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慕綏新(現瀋陽市市長)
蔣以任(現上海市副市長)
華建敏(原上海市副市長)
李子彬(現深圳市長)
李蒙(現四川省副省長)
騰藤(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錢偉長(現上海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

此外,還有成千上萬清華出身的中級幹部分布全國。

他們人數眾多,位居樞要,決策和推行能力強。自中央至地方能形成氣候,往往主導著中共的政策走向。目前,清華大學在中國大陸,猶如哈佛大學等常春藤名校在美國;東京大學在日本;台灣大學在台灣的類似性格和作用。他們中間出類拔萃者,正成為走向新世紀中國的風流人物。而朱鎔基為首的清華科技技術官僚集團(包括江澤民,上海交通大學有南方清華之稱),從李鵬為首的留蘇太子集團接過中國經濟權力,是美國科技文明戰勝蘇俄政經教條,也是西方市場經濟粉碎馬克思、列寧、史達林為代表的國家計劃經濟的先鋒。這是中國建立市場經濟秩序合乎邏輯的反映,也是中國要走向現代文明立國的必然選擇。中共黨內的科學技術官僚必將追隨現代科技文明的潮流,不斷吐故納新,使黨的體制和中國社會組織形態發生理性的變革。可以預料,在下一個世紀,留學美、歐、日為主的中共科學技術官僚集團,將使這種變革向著深度和廣度推進。

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與西方民權思想相結合的人格體現

朱鎔基在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上海市長任內就以能吏清官著稱。在上海市長任內,有兩件小事可以見微知著,窺見其嫉惡如仇的個性。

上任之初,在一次召開市府幹部會議休息時間,一些幹部在相互敬讓高級外國煙,朱鎔基見狀問道:你們的工資收入能每天抽外國煙嗎?!幹部相覷而視噤不敢言。從此,上海市府幹部之間,外國煙成了「禁煙」。

還有一次,朱鎔基與一些下屬幹部討論問題,突然見到一位幹部戴著一塊進口的高級手錶,他覺得有些可疑,是不是這位幹部在涉外活動中私自接受了外商贈送的禮物,他詢問這位幹部該錶的來歷,震驚之下,這位幹部不能自圓其說。朱鎔基立即下令市紀委查詢此間題,果然發現這位幹部在與外商洽談時,私自接受了。按照中共規定,外商贈送的禮品要向組織申報,超出一定的金額必須上繳。朱鎔基下令立即撤職查辦。這種鐵面無私,除惡務盡的作風,贏得了上海市民的喝采,鎮懾了幹部的腐敗之風。

朱鎔基深知官場之弊——懶、貪。他在任上海市長的施政演說中,以辦事要高效率、為官要清廉兩條來要求部屬。朱鎔基強調:「我們是人民的公僕,公私一定要分明,一定要做到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古人說得好:『吏不畏我嚴,而異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朱鎔基嚴格要求自己,施政注重民生,決策剛毅果斷,辦事作風嚴謹,故在任上多有建樹並建立了較為公正的社會秩序。

 
引言 1引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