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覺醒之路 莊國榮
從「大中至正」到「自由廣場」

作 者 作 品

素養教育:成就每一個孩子(12年國教108課綱的願景與挑戰)

教育

【類別最新出版】
夢的實踐4: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成為文化知識家:帶孩子探索文化資產場所的奧祕(隨書附現地教學課程學習包)
夢的實踐2: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未來學校
夢的實踐: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PEX0391)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教育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韓國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26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0頁
ISBN:978957136536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覺醒之路 莊國榮從「大中至正」到「自由廣場」



  推薦序/覺醒之路 莊國榮

下筆寫這篇序文之前,我和太太閱讀這本書的原稿,我太太讀到第二章的時候,深受吸引,欲罷不能,整本讀完時,不知不覺已凌晨三點了。杜部長從大中國意識蛻變到臺灣主體意識的歷程,是如此地撼動人心,也勾起了我對年輕歲月的一連串回憶,因為我的成長歷程,也是由大中國意識轉變為臺灣主體意識,以及由支持國民黨轉變為追求台灣的自由民主。

我出生在一個欠缺政治覺醒、支持國民黨的「忠黨愛國」家庭,高中時期,家裡訂的是《中央日報》,因為敬佩蔣經國,所以買了一套《蔣經國全集》來研讀。大一入學時,我參加的學生社團之一是「三民主義研究社」,當時我相信三民主義是台灣和中國未來的出路。

高三時,我申請加入國民黨,直到大一上學期,還一直以為自己是黨員,甚至還被同學選為國民黨校園組織的小組長。等到大一寒假才知道,或許應該說很幸運地,台南一中的教官當時把我申請入黨的資料遺失了。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也正是我讀大一的時候,台美斷交。當時羅斯福路的台大校門口,不像現在,是很空曠的,因此陳婉真和陳鼓應都選在那兒舉辦政見發表會。聽政見發表會及閱讀黨外雜誌,帶給我很大的衝擊,讓我開始懷疑國民黨政權的許多統治神話。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發生美麗島事件,審判時《聯合報》和《中國時報》將林義雄等被告的心路歷程逐字刊出,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這些報紙,我蒐集起來保存了好幾年,因為擔心有些真相會被湮滅。

大二轉到法律系後,修習憲法等課程,我逐漸領悟,三民主義在孫中山那個時代有其價值,但到了民國一九八○年我讀大二的時候,已經沒有甚麼重要的價值,對台灣的未來也幾乎沒有甚麼用處了;相較之下,讓台灣成為一個自由民主、公平富足的國家,才是真正重要的。但當時聯考要考三民主義,國父思想還是大學的共同必修課程。

大學時,我喜歡讀各式各樣的書,經常翹課去旁聽不同的課,也常跟好友深入討論臺灣的問題。這些閱讀及思考,我讓深刻體會,所謂的法統、不能解除戒嚴、民意代表不能全面改選,都是國民黨鞏固政權的謊言。美麗島事件之後,又陸續發生林宅血案(一九八○)、陳文成命案(一九八一)、江南命案(一九八四),讓我對國民黨政府嚴重侵害人權的種種作為深感厭惡。

服兵役時,我擔任軍法官,抽籤抽到憲兵司令部;但因我不是國民黨員,所以分發到憲兵學校教法律課程。剛去憲兵學校的時候,長官和同事都勸我入黨,因為全校的教官,只有我一人不是國民黨員。當時軍中「莒光日」這個節目,會大力宣傳一種觀念,就是海外台獨運動者、黨外民主運動者、以及中共是「三合一敵人」,是勾結在一起的,所以革命軍人要致力消滅的敵人。我熱愛我的國家,但經常感覺我心中對自由民主的渴望,有可能讓我也被歸類為「三合一敵人」。

我喜歡教書,很用心教學,在憲兵學校教了一年多後的某一天,教育長把我找了過去,對我說:「最近幾個月的調查,學生反應最好的教官就是你,校長本來要表揚你,但有一些考量,所以沒有公開表揚,要我給你勉勵。」後來,我還是當選了憲兵的優良教官,退伍後接受憲兵司令表揚。但我的長官曾經告誡我,教學時要注意言論尺度,因為學生中有不同單位佈建的「細胞」。

服兵役時,我深切感受到,當時的國軍,就是國民黨的黨軍!

我就讀博士班一年級的時候,考上教育部的公費留學考,有四年的獎學金。一九八九年年底到德國留學,我對西德如何從納粹法西斯統治,轉變成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充滿著興趣,讀了很多這方面的書,也參訪了許多德國推動轉型正義的博物館。一九九○年代,適逢東歐共產黨解體,我對東歐國家如何推動轉型正義,也很感興趣。回到台灣後,我很關心台灣如何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真正自由民主的國家,如何推動轉型正義。

雖然二○○○年臺灣經歷了第一次政黨輪替,但扁政府執政初期,受限於朝小野大等因素,並未用心推動轉型正義。台灣社會對於民主、人權等重要價值的認知頗為薄弱,社會上仍然遺留了許多威權統治時期的象徵,例如每年耗費大量公帑公然紀念威權統治者的「中正紀念堂」,以及蔣介石銅像遍布全台各級學校、公共場所的獨特現象,在民主國家實在極為罕見。我對這些現象很不以為然,因此在拆換「臺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和「自由廣場(大中至正)」牌匾的時候,有時會相當激動。

但話說回來,民主自由背後的基礎是「國家主權」,每一個個人都應該發展其生命的主體性;同理,每一個國家也要有其主體性。因此,杜部長接掌教育部之後提出的四大施政主軸:培養現代國民、建立台灣主體性、拓展全球視野、強化社會關懷,不但方向明確,更重要的是,他以建立台灣主體性作為四大施政主軸的核心,要將台灣主體意識推動到「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前夕爆發的「周子瑜事件」,證明了台灣主體意識已遍植於台灣年輕人的心中。

二○一五年,德國在二次大戰終戰七十周年,接納了超過一百萬名敘利亞、伊朗、阿富汗……等國的難民。德國從一個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國家,轉變成一個廣收難民的國家,有非常重要的啟示。七十年過去了,曾經大力推動「種族清洗」的德國,透過推動轉型正義,從根本改造自己的政治社會結構,真正成為族群多元、自由民主的國家。德國走出黑暗過往的歷程,是他們留給未來世代最好的禮物。

再回頭看看杜部長主掌教育部的時代,台灣正處於新舊觀念交替,以及落實民主人權的關鍵時刻,政治的衝突、對立嚴重,但他勇於挑戰禁忌,以他超凡的膽識和決斷力,推動本書從第三章到第八章的各項施政;面對媒體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時,仍堅持立場而不動搖。

我成長過程中,台灣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尤其是兩蔣時期)的謊言和迫害、教育及文化禁錮,我有切身的體會。杜部長的教育施政,有一部分正是在改革國民黨黨化教育的遺毒。因此我非常樂見這本書在此刻出版,因為這本書不僅記錄了杜部長如何在風尖浪頭的險惡政治環境中,推動四大施政主軸,確立台灣主體及自由民主的教育;此外,這本書可以作為第三次政黨輪替後,如何推動教育施政的重要參考。

年輕時,我很敬佩那些有熱情、有理想、不怕死的人,去辦黨外雜誌,去做街頭運動,去參與選舉,去逼國民黨解除持續三十八年的戒嚴、開放黨禁、報禁,讓台灣社會變得比較有希望。

最近幾年,看見許多有熱情、有理想、不怕困難的人,去參與白衫軍運動、去投入太陽花學運,去反對課綱違法調整,去投入社會運動及選戰,帶給台灣新的希望。從二○一三年二十五萬白衫軍上凱道,促成軍事審判制度的廢除;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擋下了違反程序正義的服貿協定;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九合一大選讓國民黨幾乎全面喪失地方執政版圖。到二○一六年一月十六日總統及立委大選,我們可以看到,人民力量的覺醒,已經帶來台灣的重要改變。

人民力量的覺醒,並不是憑空發生的,而是幾十年來許許多多民主人權鬥士奮鬥的結果,杜部長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在風尖浪頭的險惡環境中,杜部長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走得艱辛,但方向明確、毫不退卻。臺灣這些民主人權鬥士的貢獻,我們要永遠記得。我們要效法他們的精神,繼續獻身於他們尚未完成的志業,讓台灣成為一個更自由民主、更獨立自主、更公平進步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