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最後一哩路(總策劃‧王政忠)
▶一路走來,那些日子啊……(張允蒼)

作 者 作 品

夢的實踐2: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夢的實踐3: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夢的實踐4: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教育

【類別最新出版】
夢的實踐4: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成為文化知識家:帶孩子探索文化資產場所的奧祕(隨書附現地教學課程學習包)
夢的實踐2: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未來學校
夢的實踐: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夢的實踐: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WP04003)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教育
叢書系列:方寸文創
作者:王政忠、MAPS種子教師
出版社:方寸文創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202頁
ISBN:978986953677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最後一哩路(總策劃‧王政忠)▶一路走來,那些日子啊……(張允蒼)



  ▶一路走來,那些日子啊……(張允蒼)

允蒼老師的MAPS 課堂實踐歷程紀錄就是一齣細膩曲折的宮廷劇。

細膩,是因為你可以看見一位教學工作者從起心動念到付諸行動的心路歷程,恰恰寫中諸多老師的想說卻不敢說。

曲折,是因為你可以看見一位嘗試改變的老師從鬆動舊思維到建構新樣貌的策略發想與實踐,滿滿提點諸多老師的想做卻不敢做。

文青筆記本進化史、基礎挑戰題雙軌制及口說發表戒依賴,諸如此類的巧思妙策,都是允蒼老師一路走來的那些日子,最動人的沿途風景。

你不一定要蕭規曹隨踏上允蒼的步履,但你絕對可以因為允蒼的先行足跡而忘憂解惑。

◆ 開始改變之前

2014年10月20日,一場針對校內國文老師的專業研習,是我開始鬆動框架的楔子。
對,只是鬆動而已,改變根深柢固的思維談何容易。我領到的10年服務獎章,表彰的竟是汗顏的僵化思維,更甚是食古不化的教學歷程!

不再汲汲營營地需要湊滿研習時數,反正已經是正式老師了;不用著著急急地輪流擔任召集人員,反正授階成為校內一兵學長了;不須戰戰兢兢地認真備妥課堂資料,反正幾乎是選用固定版本了。學期中遇到親朋,大抵都是這樣問候:「現在的學生很難教吧?」寒暑假遇到好友,必得都是這樣問候:「今年要去哪一國啊?」其實,後面這一句實在令人難堪,普羅大眾如是般看待這個職業,手執教鞭,專業不被關注,關注的卻是休憩享樂,難堪至極。

回到那場專業研習。山中大叔王政忠老師還沒被拍成電影,還沒當成三冠王,也還沒準備敲金鐘,但他仍舊親自宅配到校講述MAPS教學法。我很喜歡樹狀圖,考上師資班前,整整1個月時間,每天反覆比較考試重點,再產圖幫助記憶,這方法的確能將所學導入長期記憶。所以毫無疑問地,我與MAPS的心智繪圖自然心有靈犀一點通。可撇開那花繁葉茂的圖表,投影布幕上邊邊角角有兩段小短文,後來我知道那是I Feel / Think,是學生對於文本的個人觀點陳述,或直指文章優劣與否,或人物評價臧否。「這不是我教完之後,最希望看到的學生自我省思嗎?」空谷迴響,嘈嘈切切錯雜彈,彈奏我心震盪不已;大珠小珠落玉盤,盤點自心羞愧未息。

「閱讀上述文章,為何經歷振聾發聵般的研習之後,也僅僅只是稍微鬆動框架的楔子而已?請從文本中找出證據,並說明你的看法。」給你3年時間找出答案,GO!
凡事得先醞釀、躊躇、質疑、觀望也是情有可原。

◆ 重新打造一個我
1.
2017年暑假,剛帶完第三個畢業班的我,選擇毅然轉身、緊皺眉頭地刻意忽略Facebook動態──那些滿滿溢出的貼文——同事「們」闔家出國旅遊的魔性誘惑,默默買了一本《我的草根翻轉:MAPS教學法》,然後窩在咖啡館戮力埋首苦讀,當時真覺得自己周身有聚光燈投射,散發一股「壯士斷腕,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爾後回憶此段往事歷程,總笑說其實我的首枚MAPS成就勳章,竟非學生帶來的收穫感動,而是我成功解鎖咖啡店金星級資格。然則這盛夏鎮日的殷勤報到,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可金卡光環並未庇佑我的實踐之路,而是漸次走進腦袋僵化的荊棘衚衕,因為諸如此類的復刻重制表層操作,最終還是見樹不見林,無法覓路走進核心價值,努力終究枉然。我耽溺於所有的名詞理解:自學及共學、心智圖內容或形式標、大聯盟選秀法……,試圖消化成為我的專屬動詞進行式,甚至為防堵浮濫紅利倍數加分,燒腦後異想天開,希冀導入線上手遊1比10的代幣制度。

嗯!我好棒,猶如朱自清〈背影〉人格附身——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回到復刻部分,捫心自問,其實還是一知半解,得尋求協助。恰巧這時我的昔日實習夥伴,傳達了南投夢N的研習資訊,但是舉辦時間實在令人焦躁不安:8月23日——暑假尾聲、新生訓練,再加上甫開學即上路操作的壓力。我躊躇不已,可頭都剃了,必得走這一遭,宛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2.
研習的過程,當然是爽度破表,全身細胞似有天降甘霖得到充分滋養,舉凡三層次的提問要訣、MAPS系統脈絡的操作法、有意識的文本分析,無一不是衝擊我原本僵化的教學歷程,身在這個變革道路正確的時代真好!我完全信服了這個類直銷洗腦首領的潛意識暗示——讓共備成為日常,回到課堂實踐。

挑戰真不小,說實在的;爆肝變日常,講真話的。

學習單部分,自製講義本就燒腦,另導入提問設計模式,且得熟稔心智圖思維脈絡,本身就得大破大立,強拆框架。小組競賽部分,再覓海螺圖記分法,天曉得我跑了幾家文具行,就是尋不著必備的數字磁鐵,(小聲劇透)最後是婦嬰藥妝店含淚購入。課堂引導部分,怎麼問、怎麼在奇妙的對話中爬梳核對答案,他們的雞同鴨講與我的黑人問號,還有加碼強壓自己不耐情緒炸裂。教具輔材部分,就不細講了,小白板、白板筆、海報、文具等殺紅眼入手不囉唆。

「書到用時方恨少」,明顯感覺自己急就章所導致的困窘,好在求學過程養成的堅毅不屈派上用場,但這次不再是閉咖啡館造車,而是眼見許多貴人逐漸靠攏指引明燈,走出舒適圈,一路上都是有力夥伴:不會提問話術嗎?不妨就來入班觀課吧!「你的回答令我十分好奇,你可以再深入說明一下嗎?」「你的答案很接近核心囉!為你的勇氣加兩分!」不會評點心智圖嗎?神級研習講師透過實作,手把手傳授技巧;不會操作軟體嗎?跨校優秀夥伴願意傾囊相授,隨時Uber Need。

上學期焦頭爛額,在學習單與研習之間交相忙碌,但是從一課14節的操作,慢慢可以7、8節達標,雖然時間仍舊不足,卻也從此摒除了購買成卷的陋習,專心於探討文本,加諸校內同仁願意在段考考題中嘗試導入問答題,讓我振奮不已。

3.
國文科何其有幸,更正確來說,國中國文這一塊,非常幸運有山中大叔王政忠老師當領航者,我的日常備課開端即是Facebook社團搜索提問單,線上觀課教學,再來是Xmind自行練習繪製心智圖,最後產出學習單。可看出問題所在了嗎?缺少了自己的文本分析,以為是模仿實則是偷懶取用便利包,乾坤大挪移,不懂提問背後的問題意識,必然搞不懂到底在問什麼,甚至覺得題目怎麼變少了,原來大叔開始拆學習鷹架,但自己卻焦慮無法獨立產題。

我追過數次夢N,每次都會實作基礎及挑戰題,大致清楚出題脈絡及方式,且可以很明顯察覺大叔漸次努力將自己的產題思維以文字或語言表達,例如挑戰題便是涵蓋了「讀寫合一、觀點探究、跨域延展」三面向。實作之後,回到課堂本該嘗試運用所學,但不可諱言地,迫切的時間因素,週週編製講義的壓力讓我只能繼續厚顏撿現成。「邯鄲學步」是我這段時間以來的心得總結,並非自暴自棄摒除證明一無所獲,相反地,相信這一路走來改變及獲得最多是自我本身,可若一味著墨於流程操作而略過文本分析,討論就無法聚焦,對答就流於哈拉,教學成效當然大打折扣。

《易經》:「窮則變,變則通。」當覺得課堂操作卡關,我就開始了自己的折衷調整。由於班級人數為34人,所以我分為8組,基礎、挑戰題提問時,大致可以搶答、共同舉牌或使用平板AirDrop功能快速瀏覽各組答案。但在口說發表時,8組可能耗去兩節課時間,必得有所調整。突發奇想地,我設置了2組「獎勵組」,條件是最先繪製完心智圖海報者擁有上臺自訂報告順序及內容的權利,有了此番鼓勵措施,學生反應熱烈,更見組內分工效率提高;接下來的6組則是歸為「挑戰組」,上臺時「才」由老師「隨機」指定報告部分,且可利用下課10分鐘,請學生至辦公室鐵櫃前,攤開海報,放上磁條,即可開始驗收成果。

甫操作MAPS時,因為考慮王政忠老師是按照心智圖而設計提問,脈絡思維應不可變動,所以我幾乎是照單全收,一題不漏地進行實作,基礎題如此,可挑戰題部分卻是在日後研習中,才知悉原來有些題目的背後動機是為當時班級經營而設計,我一味參照沿用,確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甚至質疑這樣的提問所為何來。

言而總之,回顧這一路走來,從MAPS外顯表徵開始,拘執於瞭解操作流程及技巧,固然有其必要性,但無異買櫝還珠,深切反省,幸而益處是自己亦從中建構專屬的紅利計分及獎勵制度。再者,實作提問,習得師生問答技巧,鼓勵話術也是一項值得修煉的功夫,功不可沒。然則,更多的反思是在於文本分析,基礎心法斷不可因循苟且,必得先確認課程的核心價值,再建構心智繪圖,然後鋪展提問,備妥「暖身、基礎、挑戰題」三層次,橫向縱向軸線知識方能兼顧。

◆ 師生成果分享
1.
實作心得分為兩階段。
前期每課操作完基礎題之後,即發下A4大小的白色影印紙,以利學生完成心智圖及小短文,接著收回進行批改,並掃描與保存作品。優點是掃描便利,放上影印機數秒間即可完成備檔;缺點是學生容易遺失紙張,或者皺摺破損,甚為困擾。後期我改為所有課別統一裝訂成筆記本,A3大小,上下翻頁,上頁附課文,方便學生參照文本,下頁則為空白,作為產圖之用,優點是可以很完整地保留學生學習的歷程。

而若想再進化筆記本,我想會結合NLP(神經語言程序學)關於視覺感官接收的概念。

原本筆記本中會附上課文,但我想如此將容易造成學生與「課本」之間的疏離,怎麼說呢?這個想法起心動念來自於同事,她問自己的孩子,端詳這本厚重自編講義以及沉甸課本,覺得孰輕孰重?其答案令我震驚:「因為不知以何者為重心,所以覺得雙邊都是『輕』的。」是故,補充資料減量及加強與課本連結是我未來想調整的方針,文青筆記本會刪去課文附錄,讓學生產圖時以課本為參照。再者,關於小短文,即為I Feel / Think,先前是直接加註於I See旁邊,我想若能以稿紙方式呈現,透過視覺化不斷刺激,讓學生習慣於格子中創作,相信對其寫作測驗減敏必有助益。

2.
同事觀課國中數學學思達,其操作方式為雙軌甚至三軌以上,讓課堂呈現多軌進行的樣態,老師可以入組討論,拔尖或扶弱,實現因材施教之可能。可國中國文並不若數學科容易區分程度。於是乎同事將講義的題目調整難易,並將學生區分為高手及一般組,兩組題目不盡相同,當然,這也衍生一些問題待解決,例如共同核對雙組答案時不易操作。而我思索的是,雙軌制似曾相見,與MAPS的「自學、共學」鵠的如出一轍:P1、P2階段,透過基礎題引領學生看見作者觀點,並訓練洞察文章架構的上位概念,接著P3、P4階段,省略基礎題,由自學組依循先備知識產圖發表,共學組則繼續觀題、討論、發表,然後共同繪圖,朝向自學標的前行,殊途同歸。於我本身,或許因為題目取材一直仰賴大叔,核心問題缺乏「看見」系統化,舉例來說,「論點、論據、論證」寫作技巧於哪一課導入?又於哪一課準備再次幫助學生複習上述知識?最後哪一課進行讀寫合一?事到臨頭才抱佛腳,怎會有全觀的課堂設計理念?國文科課次安排一直不若數理具有階段性,於是「課程地圖」概念才會風起雲湧,引人側目,但新課綱熱騰騰端上的課別安排,又有哪一家能真正輔助學生實現自學理想呢?

言歸正傳。雖然第一輪我的MAPS不盡理想,彷彿學生自學能力依舊無法確實建立,所以利用暑輔操作文本時,跟隨同事腳步,亡羊補牢地將基礎題進行題目改造,讓自學組挑戰獨力完成上位概念的統整,共學組則將題目再簡化,提供鷹架輔助學習,希冀能讓自己的課堂出現MAPS與學思達的最終理念——自學風景。

3.
承前文所提,操作口說發表的確花費時間,尤其組數多時更加不易,但這裡想聚焦的是,透過這樣的檢核過程,口語表述能力一併牽動中、長期記憶的刻劃,進而遷移新課程。某回我在整理教室數量可觀的心智繪圖時,學生看到自己昔日的作品,竟不加思索地回應其內容,印象之深刻令我詫異,畢竟已時隔一年有餘。當然,憶起「課文內容」不算什麼成就,可學生若對舊經驗有感,教師再引導學習遷移,自學之路不遠矣,不是嗎?

甫操作時,我先讓學生自行分配報告順序,組內「老闆」、「黑馬」因缺乏表達自信,通常負責簡單的部分,一段時間後,發覺低成就的學生,透過共學組織圖像,逐漸能以流暢口語表達知識脈絡,即使在心智圖海報上沒有文本內容,亦能熟記內化,看著他們能夠運用肢體指引,幾個月的前後差異甚大,令人感動。

約莫一年後,我開始嘗試將「教練」或「明星球員」歸為自學組,不再與組內夥伴共同產圖,發覺一旦抽離高成就學生,反而可以讓組內更加有效率,老闆與黑馬較有發展空間,戒除依賴習慣,無論是繪圖或是口說發表皆能完成交付工作,教師再適時透過投影機,發表自學組所構思之心智圖架構,提供共學組參考,如此一來,高成就學生獲得鬆綁機會,低成就學生得到實現自我鼓舞。分組教學必定得由共學走向自學,否則學生容易失去耐心及樂趣,組內討論僅限縮高成就學生對話,其餘同學甚至會淪為傳話筒角色,且,不知所云。

◆ 課堂上的雙軌風景
夢N一直在進化,先前曾經著墨於提供模組,試圖消除教師對於繪製心智圖的障礙,爾後則是專注於文本分析的概念釐清,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也符合自我反思歷程。就像剝洋蔥,我從外層仿效開始,雖然不得要領,邯鄲學步,可意外習得提問技巧以及熟稔MAPS教學流程,然後透過操作大叔的題目,逐漸看見三層次提問精髓,亦能開始嘗試自我產題以及重視文本分析。

操作MAPS進入第三年,我的課堂終於有了雙軌的風景,自學與共學並陳。可挑戰難題不斷,例如如何提供自學組加深加廣的題目,以及面臨會考最後一年趕課壓力,能否確實操作亦不可知。即便如此,「入組討論」或許是我很想嘗試的方式,尤其是在教授「複習講義」部分,讓自學組進度超前,不囿於共學組,然後教師入組協助複習單元重點,我認為學習效率能有效提高。

從接觸夢N開始,最後參加MAPS種子教師培訓營,一路走來,遇到的優秀夥伴及講師不計其數。離開舒適圈,雖然多了不斷備課的壓力,卻讓我有更踏實的感覺:耳聞不錯的研習,會搶著報名;得知不錯的教學法,會願意嘗試。未來對自己的期許,希冀能緩下腳步,對於所習得的教學策略,能多多揣摩,實際運用至課堂,否則百花爭妍,爭奇鬥豔,一味追星,只得其表,不得其意,終究浮雲過日,船過水無痕,我想以此自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