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夢的實踐: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夢的實踐2: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夢的實踐3: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教育

【類別最新出版】
夢的實踐4: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成為文化知識家:帶孩子探索文化資產場所的奧祕(隨書附現地教學課程學習包)
夢的實踐2: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未來學校
夢的實踐: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夢的實踐4: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WP04007)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教育
叢書系列:方寸文創
作者:王政忠、MAPS種子教師
出版社:方寸文創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15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220頁
ISBN:978626979342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i的MAPS:iPad在MAPS課堂的教與學〉
──新北市板橋區文德國民小學.丁思與


【山中大叔導讀】
丁丁老師渴望成為一位能教孩子如何學習的老師,使他們能夠將所學應用於未來的生活中。
MAPS的訓練讓她發現基礎題設計的重要,理解文本分析需要練功,才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結構和內容;數位工具是丁丁的強項,她利用科技工具如Keynote和iPad,整合MAPS融入課堂,使學生更具互動性,並能夠即時檢視學生的進度和作業。
科技更給力,MAPS超有力,課堂風景越來越美麗。


◆ 初衷,仔細寫下報名原因
自己能成為「教孩子如何學習」的老師,讓孩子學會學習的策略與方法後,能將所學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
這天,一位積極進取的同事——惠玉老師,來我的班上問我:「要不要報名MAPS種子教師?暑假時一起去上課!」由於之前就有聽說過MAPS教學法,在我的國語課堂中也總會帶著學生畫心智圖,只是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無法很有系統與脈絡的教學生基於文本畫出心智圖。於是,我便立刻仔細的寫下為什麼想要報名MAPS的原因,勇敢寄出報名表,並期待收到錄取信的那一天……

◆ 頓悟,有效教學就是這樣
幸運的收到錄取工作坊的通知,倒數著暑假參與工作坊日子的到來。無奈受到疫情的影響,工作坊延至隔年的暑假辦理。一直以來,經常聽到與看到大家分享的MAPS提問設計,都是「暖身題—基礎題—挑戰題」,便以為教師在設計提問時也要按照這樣的順序來進行設計。
沒想到工作坊的第一天,就打破了我原本的「以為」,原來三層次提問是要先鞏固「基礎題」,提問設計首要是「基礎題」。基礎題是幫助學生文轉圖的核心,設計基礎題前必須要先進行文本分析:讀懂文本,挑出訊息,接著將訊息進行分類,分類完後要找到相同主題,並將相同的主題進行收束,最後要轉成圖像(繪製出心智圖)。在工作坊實作的練習歷程中,大叔說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文本分析是一種選擇,沒有對錯,重點在有意識!」所以,老師要教學生心智圖,自己要先畫出心智圖,心智圖的繪製方法,呈現的就是老師的教學決定,也會影響到基礎題的提問。
基礎題的提問方向是「認識架構、訊息主題」,設計提問時會先設計Q0認識架構,讓學生得以對篇章全觀或對段落關聯有所了解。接著便根據心智圖的支線提問,一條支線一個提問,以Q1、Q2、Q3……為問題序號。要確定問題是否精準的好辦法就是每問出一個問題,自己先試著回答,一定要自己先回答得出來,不然學生一定也無法回答。設計暖身題時,提問的方向要能讓學生猜測想像出形式架構與內容主旨,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導入學習的情境脈絡,以便學生連結新舊經驗,更能對文本有感。設計挑戰題時,提問的方向要讓學生能從讀到寫,讀寫合一,對課文的觀點與想法進行探究,甚至能在班級經營與不同領域做跨域延展的教學。
三天紮實的學習,令我頓悟,啊!原來有效教學就是這樣!MAPS是如此有系統的教學方法,三層次的提問環環相扣、層層堆疊!興奮的我,將所學整理成兩張圖卡,以便在設計三層次提問時,得以時時對照與檢視。

◆ 實踐,加入科技更上層樓
我對自己說:「學了,就要努力實踐!」在新學期開始之前,和四○七小組共備夥伴們一起分工,一人負責設計二至三課的三層次提問,並將提問設計裝訂成一本閱讀理解教材,開學後就決定努力實踐。但回想加入MAPS種子教師的初衷以及學生每次拿到學習單哀嚎的表情,我便思考要如何結合科技,讓學生在課堂中能有更多刺激、互動與討論。於是乎,產出翰林版六上第一課〈印象花蓮〉的Keynote+MAPS數位提問單。

一、什麼是Keynote?
Keynote是iOS系統用來製作簡報的APP,應用於教學中有以下優點:免上網、自動存檔、學生易上手、記錄學習歷程。教師設計完Keynote提問單後,透過iPad中的AirDrop,即時在沒有網路的狀況下,也能將Keynote數位提問單傳送給學生,學生便能在iPad上打開並開始完成三層次提問的任務。

二、基礎題:讀懂文本
設計提問前,老師要自己先畫出心智圖。為了讓學生可以習慣從提問中找答案,且難度不會太高,因此教師可以在一開始先將基礎題的題號標示在心智圖旁邊,讓學生一邊回答問題,一邊對照著心智圖,亦可將心智圖挖空讓學生填答,藉由標示題號和挖空的方式幫學生搭建鷹架,學生較容易進行心智圖的繪製。運用Keynote進行心智圖的繪製,可以讓學生在討論的歷程中隨時修正與移動答案,再加上「繪圖」的功能,學生可以直接在Keynote中為心智圖加上與課文內容契合的插圖。
〈印象花蓮〉這一課為詩歌,因此在基礎題的設計中,我希望學生在認識架構時,可以對段落之間的關聯有所了解,能分辨意義段落,甚至能將意義段落命名。因此Q0的設計如圖,透過字卡的可移動性和表格可輸入文字的功能,讓學生能更聚焦於思考問題、同儕討論上,當需要修改時,也能快速即時的進行修正。
Q1-Q4的設計則是隨著心智圖的支線提出問題。與紙本學習單不同的地方是用Keynote製作的數位提問單,再搭配強大的網路搜尋功能,讓學生根據文本找尋訊息時,也一併在Safari搜尋文本中提到的奇萊北峰、秀姑巒溪、太魯閣峽谷的樣貌與資料,讓學生更能感受到這些自然景觀的美。同時,搜尋資料時,可運用iPad的分割顯示功能,畫面可以呈現一半是Keynote,一半是Safari,當學生查找到自然景觀的圖片時,透過長壓著圖片,並拖曳至Keynote裡,便可讓圖片立即出現於圓形的圖框中,數位時代來臨,讓資料搜集與整理變得既方便又快速。

三、暖身題:連結經驗
在設計暖身題時,想要讓學生猜測想像本課的形式架構與內容主旨,因此找了一首和本課同樣是在描寫花蓮的新詩補充,讓學生除了了解新詩的字數、句數、押韻以及表達方式未有限制之外,更讓學生從字、詞、句中去讀出對花蓮的認識。我以詩人楊牧的〈帶你回花蓮〉為教材,讓學生根據詩中的氣候、地形等推敲出原來楊牧的家鄉在花蓮,同時連結學生已學過的臺灣地圖舊經驗,一步步導入本課的情境,而有了Q1的設計。搭配Keynote裡的「繪圖」功能,讓學生圈出花蓮的地理位置,並使用「重點」的功能,將證據標示出來,讓學生學會從文本中找證據。
詩歌有四個種類,對於學生來說,舊有的閱讀經驗以新詩和近體詩居多。而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再帶領他們認識與學會樂府詩、古體詩、近體詩、新詩的異同,因此便有了Q2的提問。運用科技可以讓學生在新舊經驗並行時,善用網路學會搜尋資料,並且移動字卡做分類,當與同學所查找的資料不同或討論時的想法有異時,都可以迅速移動,立即修正。

四、挑戰題:讀寫合一
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的痛點,為了讓學生能有愉悅的寫作經驗,教師就要幫學生搭鷹架,讓學生根據鷹架產生自己的寫作架構,並進一步根據自己的寫作架構,完成描寫家鄉的新詩。寫作前,先以本課的意義段: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特色景點當作框架,並善用科技,幫學生搭鷹架,讓學生運用iPad搜尋家鄉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特色景點,一邊搜尋,一邊將搜尋到的相關資料摘要並記錄在Keynote中。學生先根據自己對家鄉的印象,簡單羅列出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與特色景點,接著運用科技快速的搜尋相關素材,並練習摘要與列點。當有寫作的鷹架後,學生寫作時有架構可以依循,較不會無所適從,寫作也變得比較容易了。運用科技進行寫作時,學生不管是打字或語音輸入,都比原本手寫的速度快很多,寫完後,省下來的時間還能再反覆閱讀與修正,使文章更為流暢。

五、回饋與評量
使用科技融入教學中,經常會被詢問的問題就是:「這樣在上課的過程中怎麼即時檢視學生的檔案?」「怎麼收作業呢?」在課堂中,我經常使用的兩個APP:課堂、Padlet。
(一)即時回饋:課堂
先運用「課堂」的APP綁定教師和學生後,教師上課時可以運用「課堂」檢視每位學生的iPad畫面,可以了解每位學生進行三層次提問任務時,是否遇到問題,並即時協助學生解答問題。當學生完成任務後,教師也可以按下「檢視螢幕」,立即投影學生完成的Keynote數位提問單,並請學生上臺發表。課堂即時回饋在科技的輔助之下,變得快速又方便。
(二)收回作業:Padlet
學生完成Keynote數位提問單後,要如何收回學生的作業,當作多元評量的成績呢?這時候可以請學生運用Keynote「輸出影像」功能,讓每一頁都變成圖片,上傳到Padlet;或是運用iPad中的「螢幕截圖」功能,直接截下Keynote的畫面,上傳到Padlet。Padlet不但有作品收集的功能,也兼具展示櫃的功能,讓大家無須登入就可以直接看到每位同學的作品,甚至可以運用「評論區」給予回饋。另外,也能將Padlet的連結傳給家長,讓家長一起觀賞班級學生的學習歷程與作品,家長不但可以「點愛心」給孩子們回饋,也能知道現在教育部的生生用平板政策是如何在課堂中實踐的。

◆ 未來,無與倫比的美麗
善用科技但不炫技!雖以科技融入教學,但學科本質才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如何使科技的加入讓師生的討論更聚焦,讓學生的學習鷹架搭得更好,這才是數位科技融入教學的靈魂。
在課堂中實踐MAPS教學法邁向一年了,運用iPad中的APP(Technology)讓MAPS教學法(Pedagogy)與國語領域的學習內容(Content)更為彰顯,是我致力寫下的TPACK教學歷程紀錄,也讓學生跟我的學習歷程留下美好的記憶。未來,我的i MAPS課堂,並不會在這篇文章完成後就結束,而是不斷的努力與精進,持續譜出我與學生課堂中無與倫比的美麗!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