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何政廣
編者序/藝術家出版部
序Ⅰ/倪再沁
序Ⅱ/倪再沁
序Ⅲ/李思賢

藝術美學

【類別最新出版】
神聖黑色的魔力:徹底改變人類文明、藝術、歷史的黑色故事
明室:攝影札記
恆隆行 :美好生活的代理 Be Your Daily
綠色思維 自然美學:一筆懸命,台灣藝想設計師&畫家柯鴻圖的美學之路
解構游本寬影像美學


台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家雜誌40年版(YT02856)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藝術美學
叢書系列:藝術家
作者:倪再沁、李思賢、徐婉禎、范峻銘、安懷冰 ◎合著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12日
定價:800 元
售價:632 元(約79折)
開本:菊8開/平裝/608頁
ISBN:978986282151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何政廣編者序/藝術家出版部序Ⅰ/倪再沁序Ⅱ/倪再沁序Ⅲ/李思賢



  序Ⅰ/倪再沁

在1994年5月,初次和何政廣正式會面,談《藝術家》二十周年的計畫,當時並未做成決定。回高雄後,我把1975年所有的《藝術家》看了一遍,也不過幾天而已。算算還有一年的時間,於是就爽快地對何先生說:「沒問題。」

問題很大,看一遍和整理一遍大不相同,寫什麼?怎麼寫?把1975年的《藝術家》反反覆覆看了不下十次才決定寫什麼,一下筆洋洋灑灑萬餘言還停不了筆。但不能這麼寫,否則會沒完沒了,於是從頭再來,簡明扼要地寫,1975年的「細說從頭」不到一萬字,前前後後卻耗了一個月。

剛開始寫還滿懷信心,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閱讀和思索,許多以往沒興趣或懶得看的部分都仔細讀了幾遍,收穫很多,但寫作進度卻很慢。才寫不到幾年就開始著急了,看著書架上一排排《藝術家》,哪一年才寫得完?於是,我只好逃離書房,逃離兩百多本《藝術家》,每天早晨,把要看的《藝術家》裝進書包,到「麥當勞」去。

剛開始,我可以把一整年的《藝術家》裝進書包,叫杯咖啡,在最吵雜的聲音裡,最能陷入沉思或振筆疾書;之後,我可以帶走七、八本《藝術家》,從早上八點「德州炸雞」開始營業一直坐到回家吃晚飯;之後,只能帶五、六本《藝術家》,帶三、四本(愈來愈重),雜誌是愈帶愈少,而地盤也愈來愈吵,肯德基、溫蒂、儂特利……這些都是我「上班」的據點。

我最常去的是大立百貨對面的「德州炸雞」,裡面的服務生都知道我這個只點咖啡不吃炸雞的老學生。一個人、一疊稿紙、一堆書,還有一顆早已疲憊的心,每天看《藝術家》,讀了後寫、寫了後改,重複不停地做同樣的事,你累不累?寫到80年代中期,我就後悔接下這個工作了。

由於規格所限,人物、作品、展覽、論述……要百中選一何其難也,是《藝術家》的重點又要是「台灣美術」的一段,而前提是在《藝術家》的分量夠不夠?我很想寫羅青的〈柏油路〉、于彭的〈後花園〉、許自貴的〈天地海人〉、李俊賢的〈飛蛇在天〉……,但這畢竟是《藝術家》的回顧。

就算在《藝術家》夠分量,也得要一枝獨秀的局面才行,我也想寫黃海雲、楊識宏、郭振昌、莊普、盧怡仲……,但總是有特別突顯的人物出現,只好擱下某些重量級人物了。《藝術家》和台灣美術往來密切、互動頻繁,但雜誌所能顧及者是十之八九,總有一、二難以周全之處,有遺珠之憾實在所難免。

記得,我曾在回顧某雜誌歷史時,說自己寫的是「筆記」,但美術界卻視之為「歷史」,以致大家憤怒不已。為什麼筆記會變成歷史呢?這是我一直想不透的。寫《藝術家》二十年,雖然是「細說從頭」,二十萬言,但它仍然是「筆記」,希望美術界人士不要想偏了。

《藝術家》二十年,撇開「寫」不談,只要「看」就夠看死人了。如果不是頭腦壞了,誰能把它看完。能看完再寫下心得,豈不是不太正常嗎?說實在話,對《藝術家》,我是又愛又恨,看到好文章、精采的圖片、豐富的資訊……,所以,我的書包裡常有剛出爐的《藝術家》;不過,太多的廣告、夾帶的吹捧文章,還有愈來愈厚的重量……,曾經,有那麼幾個月火大不買《藝術家》了,但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心裡一直不踏實,只得又去把漏掉的幾期補全,然後──一口氣讀完。所以到今天,我的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二十年來的《藝術家》。

自1975年6月開始,自主性強、珍視文化傳統,在沒有廣告支持下滲澹經營的《藝術家》從此走進台灣美術的歷史中,這二十年來,它的自主性由強轉弱又轉強、由文化傳統走向本土、走向國際而後兼容並蓄;由沒有廣告到滿檔到下滑到再攀升,由慘澹經營到強勢運作到呼風喚雨到四平八穩,《藝術家》的變化真是令人目不暇給,甚至眼花撩亂,想要把它看清楚,恐怕得好好看它個二十年,或至少看「細說從頭二十年」,就知道《藝術家》真是豐富又精采。

終於看完也寫完了,想想真是像書蟲一樣把它給啃光的,過去幾個月,我幾次動念想「毀約」。如今,看看堆滿一桌子的稿子,散落一地的《藝術家》,想想二十年的點點滴滴,還有這一年來的念茲在茲。我在想,其實寫得太少了,應該把它擴充為四十萬字或六十萬字……。??,算了吧,想搞清《藝術家》和「台灣藝術」這二十年的歷史,還是自己慢慢一本一本看吧!

由於要看要寫的實在太多了,我每看完寫完一章就把雜誌和稿紙扔到一角,後續作業是由別人代勞,此外,五、六百頁的《藝術家》如果不先濃縮是找不出重點的,我開始動筆前也有人替我先做好前置作業。謝謝小禪和雅麗幫我做前置和後續作業,我才能真正「細說從頭」。也謝謝戴小蘭和倪晨幫我校稿,我的習慣是寫完就累得不想再看,沒有他們,我自己只能爬格子罷了。

當然,真正要感謝的是《藝術家》,它為台灣美術提供了豐富的互動,使台灣美術愈來愈精采,而讓它順利走過二十年的何政廣也值得我們致上最高的敬意。畢竟,二十年不是可以輕鬆走過的,尤其《藝術家》有過一段艱苦的歲月,沒有恆心和毅力是難以堅持到底的。

《藝術家》二十年和「台灣美術」的這二十年,是一起走過的,願它們愈來愈圓滿也愈光彩。

說了那麼多「感想」,最後,不能免俗地要再補上最後一句──祝《藝術家》二十歲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