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開卷語 1
開卷語 2

戲劇、電影

【類別最新出版】
楚浮電影課
表演的魔法:人人都是大表演家,金鐘女伶范瑞君的二十五堂表演課
粽邪:電影所說的那些鬼事
電影的臉
從前,有個錄影帶店


夢幻.狂想.奏鳴曲(BA0104)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戲劇、電影
叢書系列:文化叢書
作者:周令飛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2年01月15日
定價:400 元
售價:31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00頁
ISBN:957130386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開卷語 1開卷語 2



  開卷語 1

.周令飛

1980年 4 月23日,剛過廿七歲生日的我,告別養育我的父母、家鄉和那一大片我熟悉的土地——中國大陸,前往日本求學,誰能預料在此十年之後,我竟然是在兩岸虎視眈眈勢不兩立的另一端——台灣,完成了這樣的一本書。這在不久的從前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正所謂世事難料吧!

想當年,我由日本攜未婚妻來台時,曾造成一陣話題,新聞追逐的困擾至今記憶猶新。宣傳上的需要自不在話下,各種媒體記者們犀利的追問,實在讓人難以招架。很多人羨慕我一夕之間成為大眾人物,可我至今卻只感到受累。那段期間,幾乎每日都會被問到同樣一個問題:「周先生,大陸好還是台灣仔?」「大陸有好的嗎?」「大陸不如台灣是在那些方面?」記者如是問,大眾如是問,學生們也如是問,真是不敢領教。

對於一個初到異地兩眼一抹黑的我要怎麼答?很多人都希望聽到一個肯定的答覆。可是天哪!一言蔽之曰是不可能的。問的是政治、經濟、還是其他方面?開始,我總是全面的答,不料經常是聽者先不耐,有的乾脆打斷或岔開,顯然,這不是他們想要的。記得有一次我受邀到台北某電台接受錄音訪問,兩三個記者輪流圍攻,繞來繞去的還是同樣的問題,他們要我一句斬釘截鐵的話。我有些惱了,一些積壓在內心深處的情緒躍出口中:「無聊!大陸有不好的方面,也有太多的地方比台灣好:山川大河好!人才濟濟好!地大物博好!中國傳統藝術好!……」

訪問不了了之,據說錄音並未播出。我討厭政治!不,倒不如說討厭被政治利用,我不願作一個自欺欺人的人。奇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常常要說一些謊話才能討生活呢?這或許是中國人的悲哀。我自問,我的脾氣有時確實有些怪,但難道實話值得一些人變臉?我說大陸的傳統藝術好,難道台灣的中國人不應因此而驕傲自豪嗎?

我因家庭之故,自幼就不斷的接觸表演藝術,除了能經常觀看各式的演出,亦結交了不少道中朋友。文化大革命期間,以及粉粹了「四人幫」以後,我又因記者身份對不少舞台藝術做過採訪,甚至也曾身著戲服登台表演,算是與表演藝術有不解之緣。不過,平心而論,我只能算個票友,對理論則沒有鑽研。我對大陸表演藝術,最多只能說是一知半解,應了古人的一句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真正引發我對中共「建國」以來四十年表演藝術的注意,進而對其進行探索研究的原動力,來自我的太太張純華。在日本留學期間,我曾三次向中國(大陸)大使館索票邀請她和學校的同學一起前往觀賞,一次是上海馬戲團的馬戲雜技,一次是中國京劇院的武戲,另一次是中國廣播藝術團的民族音樂和聲樂。這些表演團體我是熟悉的。對這類表演,直白的說甚至有些麻木。不想,在演出過程中她(他們)不停的鼓掌叫好,甚至在聽過男中音獨唱後興奮得熱淚盈眶、要求替她設法得到歌者的簽名。我辦到了,但她們對大陸表演的強烈反應卻大出意料之外,這時我才意識到舞台上熟識的東西竟是如此的傑出,我麻木的心開始劇烈的跳動,大陸表演藝術在我心中從此有了新的定位。

在此以後,我開始收集與其相關的錄音、影帶和書籍資料,至今已有十年。在這片藝海的漫步中,我漸漸領悟到中國的表演藝術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更是全人類的財富;它不僅能夠超越國界、超越種族,它還能夠超越政治、超越敵對!中國的表演藝術是燦爛的、是浩瀚的,是深奧的,是偉大的。

來台以後,我與中國表演藝術接觸的機會少了,卻無法停止對她的思念。我對當今台灣表演團體的匱乏、傳統表演藝術的衰亡、大眾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無知、政府對文化建設的忽視以及文化政策上的種種失誤是不滿的。尤其無法釋懷的是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幾乎不了解,不關心乃至於不知道她的存在。雖然近年來大陸探親開放以後這類的資訊時有所見,然而畢竟那是片段的、零亂的,大眾無法對大陸的表演藝術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這對瞭解她、喜愛她,進而繼承發揚她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在《中國時報》上做了一系列連載,對大陸四十年表演藝術做了概括性的報導,不過礙於篇幅有限,充其量也只能稱之為梗概。我為此耿耿於懷,終於「時報出版公司」給了我這個機會,得以在今天出版成書,我感謝他們。

想以一句話來概述中國大陸表演藝術的得失,是頗為不易的,不論是冷眼旁觀者,不論大陸的專家學者都不太願意以一言蔽之。但是筆者認為,僅從比較狹隘的角度來評判,恐怕只能用「坎坷不平,未來堪虞」八字來形容。「坎坷不平」是指文藝在這四十年間波折太多、磨難太多,順了一陣馬上又是逆勢,不然情形會比現在好。「未來堪虞」是說當今中國大陸正處在轉型的岔路口,政治與經濟的走勢讓人無法猜測,與其唇齒相依的文化藝術自然前途未卜。不過,由於開放政策,大陸民眾在娛樂休閒活動上的選擇開始多樣化,表演藝術逐漸走下坡路成了趨勢,「堪虞」就在所難免。假如政治上再有什麼運動,恐怕是雪上加霜,只會加速表演藝術的頹敗。

誠然,政治與藝術本來就不應該糾纏不清的。大陸的藝術家們追求了四十年,盼望政治的歸政治、藝術的歸藝術,盼望藝術能夠徹底擺脫政治的層層羈絆,走出一片比較自由的天地。可惜四十年間文藝始終是御用工具,「建國」初期較不明顯,此後愈演愈烈,不僅成為政治的附屬品,一段時期甚至淪為階級鬥爭的利器。翻一下近四十年的中共歷史,不難發現有多場的政治運動是由文化領域發端,又以文化領域損失最為慘重。

「反右」、「反右傾」、「文化大革命」,即使是在比較平穩的時期,政治依然是主導,反映在文化藝術界,只不過比運動來臨時寬鬆一些罷了。文化藝術為政治服務、為國家服務,這本來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問題是比重,是一種分配和均衡。在為政治與國家服務以外,應該更多的為大眾,而為大眾絕對不能流於口號。正是由於大陸過多的重視文化藝術的政治性、教育性、乃至於鬥爭性,忽視了一般大眾對文化藝術娛樂、消遣和多樣化的需求,所以畢竟走的是一條搖擺不定、發展畸形的偏差道路。檢視這四十年,大陸有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文革」前較為穩妥,「文革」中慘遭迫害,「文革」後百廢待舉。

不可否認,四十年來大陸在各個時期也曾出現很多的優秀的舞台表演藝術作品,像筆者印象深刻的歌劇有《劉三姐》、《江姐》,舞劇《寶蓮燈》,話劇《茶館》、《槐樹莊》,新編歷史京劇《曹操與楊修》,黃梅戲《天仙配》,紹興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相聲《帽子工廠》,評書《武松傳》,民俗舞蹈《孔雀舞》,歌曲《祖國頌》等等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優秀作品至今仍時常被大陸人民提起,也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耳邊。大陸表演藝術對我的人生旅途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歌曲《祖國頌》,如今每當我唱起了她,家鄉的山川大河便湧入眼簾: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邊住,
  聽慣了梢工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我愛我的家鄉,受那片養我育我的土地。真的,當這首歌樂句響起的時候,我總會弄濕自己的眼睛,可見藝術的魅力。遺憾的是,這樣的作品屈指可數,剷入歷史垃圾堆的竟然占了大多數,怎能不使人痛心呢?近十年,大陸終於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改革,文化藝術在這片「經政」的大勢中放了大步卻步履蹣跚,這是因為改革派和保守派仍在對壘勝負難料,一些表面政策的鬆動尚未徹底證實文化藝術界的春汛已確實到來。今後的十年、也是關鍵的十年中,政治和文化藝術會怎樣的相互依存,文化藝術能否擺脫政治的嚴格控制恐怕是最引人注目的事。不過,走回頭路,甚至再次陷於像「文革」那樣恐怖的因獄裡,則是幾乎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