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一
序二

戲劇、電影

【類別最新出版】
楚浮電影課
表演的魔法:人人都是大表演家,金鐘女伶范瑞君的二十五堂表演課
粽邪:電影所說的那些鬼事
電影的臉
從前,有個錄影帶店


電影南渡:「南下影人」與戰後香港電影(1946--1966)(增訂版)(WHA1472)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戲劇、電影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蘇濤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15日
定價:580 元
售價:458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12頁
ISBN:978988876326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一序二



  序一

中國電影南渡香港地區,起初只是作為上海電影製作的一個分支,是權宜之計,但發展下去竟然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後分裂成左、右兩個陣營,各自進化,以爭取市場、發揮影響力,而且與本土的粵語片競爭,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香港電影史的重要轉變過程,影響到香港的政治、社會、文化層面。

對於「影人南下」這個現象的研究,過往好長一段時期,內地的影史學者大多採取宏觀史學方法、民族主義的視角,論述集中於進步影人來港後的活動成效:怎樣在香港建立中國電影基地,推動民族電影向海內外傳播;怎樣形成左派陣營,而和右派對峙競爭;怎樣啟示本地電影業改善電影生態環境,提高技藝水平。但由於對香港社會的認識不夠深入,史料和電影文本搜集存在困難,其論述不免有所偏頗。開放改革以後,情況逐漸有所改善。此時香港的研究者開始獲得資源,進行香港電影史資料的整理研究和出版。雙方的研究開始交流而互參互補,戰後香港電影發展史的書寫就在開放交流的情勢下豐富並優化起來。新一代的研究者嘗試在舊有的基礎上另闢新途。其中有引用西方史學理論於民族電影研究的;有採用微觀史學方法,?重發掘新史料和影片而加以細讀分析,就個別電影公司、影人和事件作專題論述的。蘇濤君在後一途徑積極實踐多年,曾把研究心得寫成《浮城北望:重繪戰後香港電影》(2014)一書。期間我們常有通信,又多次會面,就一些疑問交流討論,他對一些微末細節也不放過,具見態度之嚴謹。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香港電影史逐漸進入國際視野,加上近年海內外研究東西方冷戰的興趣重燃,戰後到六十年代香港電影的發展與它帶出的政治和文化意義成為新興的研究內容。蘇濤君再接再厲,把此一時期的香港電影放置在東西方冷戰的背景下加以論述,以客觀嚴謹的學術態度探研「南下影人」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制約下各自的業績和作品表現的變化,陸續發表論文多篇,再經過增修整理,結集而成本書。接續上書的研究方式,本書在數據搜集上更加細緻,在引用前人的研究著作之外,更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搜索當時的原始數據以求實證,為此而在海峽兩岸及香港的圖書館及電影資料館訪尋,閱覽一手文獻和影片。其成績歷歷可見於本書章節中。比如對龍馬影片公司和遠東影業公司的研究,就深入到前所未知的領域,作出了不少補充和修正。難得的是不論左派、右派,他都同樣重視,同樣細加探討。

「南下影人」在改善香港的電影文化生態和提升製作水平方面發揮了推動作用。但另一方面,他們留在香港謀生發展要面對很多困難,要經歷多年的努力,才能逐漸適應,融入當地社會。這樣的轉變過程有?複雜的社會和個人心理因素,不能單純地用「左右轉」來標識。蘇濤君嘗試在這方面做出比較深入的解析。比如張善琨在戰後多番轉變:脫離「永華」「長城」自創「遠東」,卻為了影片能進入內地市場而「左傾」,之後又為迎合臺灣市場而「右轉」。朱石麟作為傳統知識分子也幾經掙扎和轉型,特別是協助費穆、吳性栽經營龍馬公司而至自創鳳凰公司的一段歷史過程,蘇濤君做出了詳細的論述。他的努力也顯見於對右派的亞洲影業有限公司的論述,對岳楓的「左右擺動」、程步高的「重生」、馬徐維邦的「沉淪」的研討。
而在本書最後的第三部分,蘇濤君嘗試引用西方對影星形象分析的理論,結合冷戰時期香港社會文化的特殊情況,把韓非、葛蘭、尤敏等影星放置到時代變遷的背景中,解讀其形象與身份的文化和政治意義,新穎又饒有興味。

「南下影人」對戰後香港電影的影響不單及於香港的國語片製作,也及於同期和以後的土生土長的粵語片。在這方面,本書未有涉及。由於工程範圍廣大,關係錯綜複雜,與其泛泛而論,不如不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今次的成績已相當可觀可喜,我期望內地、香港和海外的年輕學者今後繼續努力,實現更大步的跨越。滿心歡喜而為之序。

羅卡
2019年5月

 
序一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