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愛因斯坦的宇宙
2100科技大未來:從現在到2100年,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2050科幻大成真:超能力、心智控制、人造記憶、遺忘藥丸、奈米機器人,即將改變我們的世界
2100科技大未來:從現在到2100年,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在台暢銷萬冊,2019年全新封面版)
2050科幻大成真:超能力、心智控制、人造記憶、遺忘藥丸、奈米機器人,即將改變我們的世界:(紐約時報暢銷書,2019年全新封面版)
離開太陽系:移民火星、超人類誕生到星際旅行,探索物理學家眼中的未來世界
人類未來三部曲:《2100科技大未來》+《2050科幻大成真》+《離開太陽系》(物理大師加來道雄經典代表作)
神的方程式:對萬有理論的追尋

譯 者 作 品

愛因斯坦的宇宙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愛因斯坦的宇宙:想跟光賽跑、從椅子摔落……世紀天才這樣想出相對論及量子力學(CKB0066)
Einstein's Cosmos: How Albert Einstein's Vision Transformed Our Understanding of Space and Time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系列
作者:加來道雄
       Michio Kaku
譯者:郭兆林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9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288頁
ISBN:978957137603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天才。脫線教授。相對論之父。亂髮飛天、不穿襪子、衣著鬆垮、愛叼煙斗、對周遭世界渾然不覺……,艾伯特‧愛因斯坦神話般的形象深植人心。傳記作家布萊恩(Denis Brian)寫道:「這位天王偶像的名氣和貓王及瑪麗蓮夢露一樣響亮,不論是在明信片、雜誌封面、T恤及大型海報上,處處可見他凝思注視。比佛利山還有經紀人專門兜售其肖象拍攝電視廣告,他肯定會恨這類事情的。」

  愛因斯坦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這位科學巨人的貢獻與牛頓並駕齊驅。《時代雜誌》推選他為「世紀人物」自是眾望所歸,許多歷史學家更推崇他是千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之一。

  愛因斯坦享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如今更有幾點理由值得重新評價他一生的貢獻。首先,愛因斯坦的理論深遠奧妙,多年前的預測至今仍常成為斗大的新聞標題,因此對這些理論探本溯源相當重要。如今最新一代的儀器(衛星、雷射、超級電腦、奈米科技、重力波探測器等)可以探索宇宙更深處以及原子更底層,這些儀器在一九二○年代完全無從想像。愛因斯坦當年的預測,如今接連幫助科學家抱回諾貝爾獎;即使是愛因斯坦漫不經心之作,也經常為科學界開拓新視野。例如,一九九三年諾貝爾獎便歸於兩位分析雙中子星運動、間接證實重力波存在的物理學家,而愛因斯坦早在一九一六年便預測了重力波的存在。另外,二○○一年的諾貝爾獎由三名物理學家共享榮耀,他們證實「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效應」(Bose-Einstein condensates),愛因斯坦在一九二四年即預測,某些物質接近絕對零度時會到達這種新狀態。

  還有一些預測如今也獲得驗證。像黑洞原本被視為愛因斯坦理論的怪預測,現在哈伯太空望遠鏡及非常大陣列電波望遠鏡已經指認出黑洞了。至於愛因斯坦環與愛因斯坦鏡不僅已獲得證實,同時也是天文學家用來測量外太空不可見物體的關鍵工具。

  縱使是愛因斯坦的「錯誤」,也被認為對於人類的宇宙知識具有深遠貢獻。二○○一年科學家發現有力的證據指出,曾經被視為是愛因斯坦最大錯誤的「宇宙學常數」,其實占了宇宙總能量的最大比例,並且將決定宇宙的最終命運。隨著越來越多證據證實其預測,實驗界確實有股「復興」愛因斯坦遺產的味道。

  第二,物理學家正在重新評估愛因斯坦之遺產,特別是其思考過程。正當傳記作家滴水不漏地檢視愛因斯坦的私生活、企圖找出其理論起源的線索時,物理學家卻更加意識到,愛因斯坦的理論大多不是建立在晦澀難解的數學上(更不用說是他的愛情生活),而是建立在簡單優美的物理圖象上。愛因斯坦會說,一個新理論如果不是建立在簡單到孩童能夠明白的物理景象上,則可能是沒有價值的。

  因此,這些圖象與愛因斯坦的科學思考產物,便成為本書架構原則,依序呈現出其思考過程與偉大成就。

  第一篇談到愛因斯坦在十六歲時最先想到的景象:若是和一道光束並肩賽跑,光束看起來會如何呢?這幅圖象可能是受到一本兒童讀物所啟發,愛因斯坦藉此將當時兩大理論(即牛頓重力理論及馬克士威的場理論)對光的歧見解開了。在過程中,他知道兩項偉大的理論中必有一項是錯的,結果是牛頓錯了。基本上,狹義相對論(最終將解開恆星與核能的祕密)全部都包含在這個概念裡了。

  第二篇將會介紹另一幅圖象:愛因斯坦將行星想像成彈珠,繞著以恆星為中心的曲面運轉,藉此闡述重力起源於空間與時間彎曲的概念。他以平滑表面的曲率取代牛頓的作用力,給予重力一個全新、革命性的思考。在這個新架構裡,牛頓的「作用力」是空間自身彎曲所造成的錯覺,而這個簡單的圖象最後為我們帶來黑洞、大霹靂,以及宇宙終極命運等概念。

  第三篇沒有圖象,主要是談到愛因斯坦未能提出一幅圖象,來帶領「統一場論」(unified field theory)的發展,無法在人類兩千年來對物質與能量法則的探究上,登峰造極。愛因斯坦的直覺開始失靈,因為彼時對於支配原子核與次原子粒子的作用力幾乎一無所知。

  然而,這份未完成的統一場論與他三十年來對「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的追尋,並非全然是失敗,只不過這一點直到最近才獲得肯定。當時人們把他的追尋視為不智之舉,同為物理學家與傳記作家的培斯(Abraham Pais)感嘆道:「接下來三十年他仍然研究不輟,不過他若去釣魚的話,就算聲名不添光采,倒也不至減損。」換句話說,若是他在一九二五年便離開物理而非一九五五年的話,其名望應該更達巔峰吧!

  然而,過去十年來,隨著「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或稱「M理論」的新理論問世,尋找統一場論已登上物理世界的中心舞台,物理學家重新評價愛因斯坦晚年研究及遺產,比賽找到萬有理論也儼然成為年輕一代有抱負的科學家之最終目標了。過去,統一理論曾經被視為是老物理學家的生涯墳場,現在則成為理論物理學的主流課題了。

  藉由本書,我希望能重新檢視愛因斯坦開創性的研究,以簡單的物理圖象,更正確描繪出他留下的恆久遺產。他的洞見帶動了在外太空與高等物理實驗室裡的革命性實驗,也帶領物理學界熱烈追尋他最珍貴的夢想——萬有理論。以這種方法探究愛因斯坦的生涯與研究,我想他會最為高興的。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