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重製史上首套簡訊系統】

作 者 作 品

Make:Technology on Your Time國際中文版13
Make: 國際中文版14
Make: 國際中文版15
Make: 國際中文版16
Make: 國際中文版17
Make: 國際中文版18
Make: 國際中文版19
Make: 國際中文版20
Make: 國際中文版21
Make: 國際中文版23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Make: 國際中文版22(YX02722)
Make: Volume 46(英文版)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馥林文化
作者:MAKER MEDIA
       MAKER MEDIA
譯者:Madison、Karine、謝孟璇等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18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菊8開/平裝/100頁
ISBN:978986405021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重製史上首套簡訊系統】



  【重製史上首套簡訊系統】

文:戴爾.多爾帝,Maker Media創辦人與執行長
譯:謝孟璇


參觀維吉尼亞州阿爾伯馬爾郡(Albemarle County)的薩瑟蘭(Sutherland)中學時,我看到一群學生用3D列印、雷射切割、衣架鐵絲纏繞的零件來製作馬達。教室前方螢幕上有一個3D模擬馬達圖形。該堂課的老師羅比.孟西(Robbie Munsey)向我解釋,學生正試著重製裴吉馬達(Page motor)──這款馬達的名字取自它的發明者查爾斯.葛雷頓.裴吉(Charles Graton Page),並於1854年取得專利。孟西說:「參考過往的發明,是讓學生接觸科學並了解科學的好方法。」不滿現行科學課程的他,希望課堂上有更多實作。裴吉馬達清楚展示了馬達該有的功能與運作方法, 動手實際製作的學習成效也最好。

一開始,孟西在取得複雜材料時遇上不少困難;不過他認識了維吉尼亞州大柯里教育學院(Curry School of Education)的教授葛蘭.布爾(Glen Bull)。他對3D列印懷抱熱忱,(參考《MAKE》國際中文版Vol.17《教室裡的實驗室》)。孟西說:「葛蘭借我一臺真的非常老舊的3D列印機,要我把它帶回去,看看能變出什麼把戲。」孟西照做,結果這臺機器果真為他解決了材料問題。他表示:「它什麼都能印,我發現學生們也很入迷」。

布爾邀請孟西加入他的科技教育線上研究課程。該課程其中一個任務是自製一臺電報機;孟西非常感興趣,靠一己之力便完成了。布爾知道後欣喜若狂,問他八年級的學生是否也做得到。「那當然,」孟西答。於是孟西邀請薩瑟蘭中學裡另一位經營自造空間的工程教師艾瑞克.布萊德(Eric Bredder),一同在課堂上協作帶領。

孟西相信,對學生而言,以3D列印零件打造電報機最實用也最有意義。「我告訴他們,電報機是人類史上第一套簡訊系統,」他說。「現代的繼電器都是一些你打不開的塑膠盒。即使打開了,你也搞不懂它們在幹嘛。相反地這些老舊發明最棒的地方,就是你能親眼目睹它們的運作原理。」

孟西和布萊德提供了像是專利申請等原始文獻給學生。學生得在沒有成套工具或說明手冊的狀況下,試著了解它的原理,並設計出自己的版本。他們後來憑著 Autodesk 123D 與一臺全新 MakerBot 3D 列印機成功再次製造出電報機。孟西說:「我們全都沒想到竟然能成功。」

布爾為他們的成果雀躍不已,建議他們展示給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博物館的人看。於是他們發表了簡報,「他們全都看傻了,」孟西說。這次成果展,促成了維吉尼亞州大、史密森尼博物館與薩瑟蘭中學三方正式合作,甚至成功申請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獎學金。

後來,布爾又聯絡了歷史發明領域的專家、任職普林斯頓大學的麥可.立特曼(Michael Littman),他帶著一位研究生與3D 模型模擬器加入了合作課程。

該課程的第二項挑戰,便是重製裴吉馬達。孟西說:「很難,超級難。」但是學生竟然又成功了。「製造裴吉馬達的過程裡,學生總算了解到它的神奇與它的瑕疵,」他說。「然後我問他們,你會怎麼改善?你要如何改善?它的外型能否更貼近原版的裴吉馬達?」對話中,學生們開始用起專業術語來──「轉換器的摩擦力太大」、「我們的拉電流有三安培,要怎麼降低?」──這讓孟西很欣慰。它不再只是一堂科學實作課,而是屬於學生自己的科學實作。

「我從來沒教過他們有關馬達的知識,一堂課也沒有。現在不是我硬把知識塞給他們了,而是他們主動在吸收,」孟西說,「選擇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孩子說,當研究史上經典科學發明、並研讀發明家的文字時,確實感應到了像摩斯等偉大發明家的心思,」孟西說。「當我向學生點出,這些發明家當時尚未完全理解電學,我這才發現我的學生何嘗不也是如此。發明家與我的學生在理解上都存有盲點,但我們仍能探討科學。」學生不僅因此對發明略知一二,更了解到,發明家的思考曾經與他們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