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精采摘錄

作 者 作 品

Make:Technology on Your Time國際中文版13
Make: 國際中文版14
Make: 國際中文版15
Make: 國際中文版16
Make: 國際中文版17
Make: 國際中文版18
Make: 國際中文版19
Make: 國際中文版20
Make: 國際中文版21
Make: 國際中文版22

譯 者 作 品

Make: 國際中文版24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Make: 國際中文版25(YX02725)
Make: Volume 49(英文版)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馥林文化
作者:MAKER MEDIA
譯者:Madison、王修聿、潘榮美等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16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菊8開/平裝/92頁
ISBN:978986405032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精采摘錄



  精采摘錄

【掌控光之迷幻的大師】
文:拉斐·尼多曼,Maker Media主編
譯:潘榮美


你知道什麼東西最吸引我嗎?就是機器人。要製造一個機器人,需要駕馭多種跨領域的技巧,有時候甚至是毫不相關的技巧,舉凡機械工程、電力管理、位移控制、無線訊號遙控、電腦軟體等,族繁不及備載。我會鼓勵我兒子製作機器人,就是因為能廣泛學習許多技巧。
不過實際製作機器人的時候,才會發現哪些技巧可以搭配在一起,比方說,PlasmaBot的製作者韋恩·史托拉特曼(Wayne Strattman)就巧妙應用了一般人想像不到的學問。
2015年秋天,我在紐約世界Maker Faire會場遇到PlasmaBot和史托拉特曼。那天,我逛到專門展示照明相關專題的「暗房」;甫一進門,就看見一個七呎高、全身發光的電漿玻璃機器人。
PlasmaBot是個詭譎但美麗的作品,即使擺在史托拉特曼原有的驚世之作當中,仍然非常突出。史托拉特曼自學了許多冷門技藝,而且世上可能無人能出其右,他身兼專業玻璃吹製工匠及電漿氣體放電燈專家。在創造PlasmaBot之前,他就發明了Luminglas,就是《星艦迷航記VIII:戰鬥巡航》(Star Trek: First Contact)裡面出現過的氣體放電裝置,在世界各地的牆壁和咖啡桌上也很常見。
PlasmaBot不只在吹製玻璃中注入發亮的氣體,這些玻璃還被接合成可動關節,四肢用線吊起,掛在支架上,用一堆開關操控。
我這輩子還沒看過玻璃製發亮電漿牽線人偶,當中的工法根本是不同領域的技巧,到底有誰可以同時具備這些能力?我想之後應該遇不到第二個人了。


光管中的稀有氣體

我還想更加了解史托拉特曼的工作,以及他製作PlasmaBot的緣由,因此我前陣子去波士頓時,順道拜訪了他的工作室。
他的工作室有一個訂製的巨大燒窯(直徑四呎),我到的時候他正用燒窯跟一片圓形玻璃奮戰。可惜,玻璃還是破掉了。採訪途中,玻璃冷卻時發出不祥的劈哩啪啦聲,但我從他這裡得到的收穫卻超乎預期,像是如何讓稀有氣體發出螢光、如何開發新的方法使其發亮 (這是他最鍾情的事,機器人偶只是順便)。
梅斯梅爾管(Mesmer Tube)就是他其中一個創作,這是一個長型玻璃圓筒,裡面裝了一點氙氣,圓管中還有一個包覆了一層磷的圓管,內管周圍有波浪狀的白色光線緩慢又任意地移動,類似熔岩燈(lava lamp)裡的蠟,讓你想不注意它也難。史托拉特曼解釋道,通常這種光線跳躍得太快,沒什麼觀賞的樂趣,所以他試著把管子用「電容接地」(capacitive ground) (又是第一次聽說)。就是這個!他發現這樣就能讓速度變慢。
PlasmaBot內部則是另一種氣體:氪氣,並保持僅七分之一大氣壓力。他另外混入微量的碘,以此比例混和後,就發出了明亮異常的藍色光芒。他說,這個特定的比例可是費盡千辛萬苦嘗試才得到的。
他不斷針對氣體進行實驗,試著改變輸入電量、壓力以及其他各種變項。有時結果非常順利,但有時候好景不常。有一次,他發現將氬與碘以某種比例混合,以60赫茲速度,施以5,000伏特直流電脈衝,就會發出明亮的翡翠綠。可惜20到30秒之後就轉變成黯淡的紫色。至今他還沒解開背後的謎團。
史托拉特曼在自己的領域已臻巔峰,卻仍持續嘗試和學習新技巧。氣體電漿雕塑的過程,也讓他接觸了機器人力學。他還沒有完全摸透這個新領域,卻顯得很高興。他真正的天賦,就是這種屬於工程師永無止盡的好奇心,以及藝術家特有的熱情,讓他從不停止創作。和他談話的過程,可以深深感受到,這個人永遠不會停止創作、停止學習。
Maker應該都是如此幸運的一群人吧!

 
精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