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前言
書摘 2
書摘

動物、植物

【類別最新出版】
不過是具屍體:挨刀、代撞、擋子彈……千奇百怪的人類遺體應用史(暢銷三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牠們的情愛:動物的求偶心計與生殖攻防
森林,我們的家
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


孩子的動物朋友(CK0020)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動物、植物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系列
作者:范昱峰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18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6頁
ISBN:957133822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前言書摘 2書摘



  導讀

兒童的溫柔守護者

◎文/獸醫師 杜白

動物是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因此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十分良好的同伴。 喜歡動物的人深信這個事實,只是在認知上,卻是片段的。本書作者蓋兒‧梅爾森專研兒童發展,非常用心的把所有客觀的事實,整個連串起來,讓人的視野得以寬闊而深遠。在動物保護與生態保育上,更是助益良多。

長期關心動物保護與生態保育的同時,我發現,所有問題的癥結點在於教育,尤其是在啟智期的家庭教育。心智未開的時候,我們像海綿一樣,吸收了許多反智的教育。當我們碰撞跌倒而哭嚎時,大人會拍打桌椅、地板,說桌椅壞壞,地板壞壞,使得我們摔倒跌痛了,使我們習慣於先歸罪他人而不必先檢討自己。大人們滿臉殺氣的拍蒼蠅打蟑螂時,都不會告訴我們牠們是害蟲,我們有樣學樣的懂得撲殺那些看起來髒兮兮的小東西。我們活捉蜻蜓、象鼻蟲來玩的時候,從來不曾被禁止。我們撈蓋斑鬥魚、大肚魚來養著玩的時候,只被斥責不好好唸書,只會玩,沒有人告訴我們牠們是蚊子孓孑的剋星。我們戲弄貓狗而被抓被咬,從來不被苛責,反而是那些貓狗被毒打一頓。走在路上,看見狗貓想去摸一下,大人一定把我們拉住說,別去,牠們髒髒的會咬人喲。走在路上,所有想靠近我們的狗貓,大人們一定把牠們趕走,免得傷到我們。我們想養小動物,大人都會先阻止再說。阻止的理由都是髒亂,而不是牠們是生命,一樣要吃喝拉撒,會生病,會老、會死亡。

小學裡的自然課教我們養蠶,養小雞、小兔子來觀察,課程結束之後,蠶結繭吐絲產卵,又是一大堆小蠶,不知如何是好。小雞、小兔子變成家裡的惡臭來源,大人都會要求我們把牠們送人、丟掉或者放生。

我們養的小烏龜、小鳥會被大人連哄帶脅迫的拿去放生。於是,本土的生態平衡,逐漸被腐蝕。

貓兒上桌偷吃魚,大人一定大聲斥責,把貓兒趕走,卻忘了告訴我們,貓會來偷吃,也許是我們忘了把牠餵飽。鎖在鐵鍊裡的狗兒,無法按時出去蹓蹓,順便大小解,只好就地解決,大人只會一味的罵髒狗臭狗,也不想想牠還是個不必花錢也不會搞鬼的忠實保全。

大人們用不經思索的言語暴力給我們烙印,使我們誤以為只有人類才有生命,其他動物跟植物一樣沒有生命,花開了就會謝掉,果熟了就採來吃。豬羊雞鴨養肥了就宰來吃,五臟廟才是生命的重心。

這本書的主角有兩個,兒童與動物。兒童的部分探索的十分廣泛,也留下相當寬闊的研究空間給相關的學者,尤其是國內的學者。社會行為、兒童發展、罪犯心理的研究,國內的學者似乎還不太習慣,將動物的角色納入考量,也許是價值判斷的關係,或是能夠得到動物這部分的支援非常有限。

我們對動物行為的瞭解相較於人類心理學,終究還是不夠通透的,恐怕永遠也無法全盤,除非每個動物行為學家都有薩滿教巫師一般的法力。因此作者主張以生物學的角度、全方位的來看待所有的生命體,來看兒童與這些生命體的互動,從而瞭解許多兒童行為與認知的發展。儘管重點是兒童,其附加的價值則是對動物行為的更深一層的認識。因為從兒童的角度看到動物所產生的影響,從動物的角度,則看到兒童對動物的影響。這種資料數據是在最無壓力之下產生的,不是在特定的框框中,在飢餓、電擊等壓力之下產生的,則更貼近自然狀態,尤其不會引起愛護動物團體的嚴重關切。

在國外,愛護動物團體的關切,常常是研究單位沉重的壓力。有關團體自許握有正義之劍,卻常常使用非常激烈的手段,甚至郵寄動物屍體給研究機構來抗議。

這種「生物中心」的教育、研究、矯正的方式,有別於主流西方醫學邏輯在於:主流西方醫學堅持要用實驗結果的數據來呈現,過程中必然犧牲無數的生命。「生物中心」的研究,在於大量的觀察結果,並加以統計分析,不但不必犧牲生命,整個過程又充滿啟發,對於研究者與被研究者,會有教學相長的雙贏效果。就像有別於西醫之外的其他另類醫學,包括中醫、藏醫、原住民醫學等等,都只是透過其文化角度的思考、觀察,先驅們親身去嚐百草而累積的經驗。他們不必做動物實驗,卻能自成一個體系而源遠流長。

本書在乍看之下,一度以為是本很艱深的學術論著。待看了作者的前言,加上全書有許多生動的實例,給了我很多的啟發。

不管家裡是否有兒童,只要你對跟兒童很相似的動物有著一些喜愛與好奇,看完本書之後,會對周邊的動物多了幾分尊敬。在那麼複雜的社會體系裡,唯一不變的是牠們,牠們遵循著萬千百年來的生存模式、思考方式與判斷方式,在沒有相同於人類的教育方式下,牠們依舊成長、成熟。自古以來,不斷被人類利用、駕御、畜養、捕食,卻依舊嚴守身為地球上一個物種的分際,不斷的為人類伸出援手,守護人類,犧牲自己來撲滅黑死病,填補空虛的心靈,撫慰受傷的靈魂,展現生命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