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健康的食品健康吃:選對你要的健康食品

美容養生

【類別最新出版】
用直覺解碼宇宙物語:橋本太太純天然育兒法
讓生命回復原始設定:橋本先生半斷食養生術
正是時候開始中醫芳療【上集】86種植物精油百科
正是時候開始中醫芳療【下集】54個對證芳療配方
正是時候開始中醫芳療【套書全二冊】:86種植物精油百科與54個對證芳療配方


養生樂活概念餐(CS0079)

類別: 醫療‧保健‧美容>美容養生
叢書系列:身體文化
作者:黃惠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23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大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57134651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飲食養生觀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這是人類存在的基本條件。換句話說,人要生存與活動,就得每天從飲食當中獲取各種營養物質,以提供身體細胞執行運作所需的能量和物質。如果身體無法得到足夠的熱量,就會影響身體發育,導致體弱多病。現代人的營養問題,多出自營養過剩或是營養不均衡,加上生活環境惡化,癌症、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罹患率逐年漸增加。因此,如何正確飲食,已成為現代人養生的重要課題。

  • 中國飲食養生保健觀念

飲食養生保健的觀念在中國歷史上形成很早。根據文獻資料記載:秦、漢起就有「食醫」、「疾醫」等官職的設置,加上漢代出現的藥物著作《神農本草經》,收載的365種藥物中,其中有不少是食品,如:常用的大棗、山藥、蓮藕、芡實、薏苡仁……等都名列其中,書中並推崇其補身、健身、延年益壽的作用;到了唐朝,由於貞觀之治,經濟、科技、文化都出現了新的繁榮景象:唐代的卓越醫藥學家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干金藥方》中首列了食治專篇,序論中就指出,飲食得當就長生不老,而且生病時以食治之,即可不藥而癒;飲食養生保健學從宋、元、明、清至今,已有完善的發展,與現代營養科學並行不悖,且互相補充,此種知識如能大量推廣至現代人的日常飲食中,必可以增強體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中醫學上對飲食保健的觀念是很看重的,因為它涉及人體的臟腑、氣血與形體百骸的形成、發育及保護。如以西方營養醫學的論點來看,要維持生命,飲食是不可或缺的。綜合中醫及西方營養醫學的論述,「飲食乃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中國飲食養生保健上,有幾個大原則是必須要注意的,以下分為「飲食有節」、「因人而異」、「依食物的四性五味」來調配飲食。

A. 飲食有節

飲食有節的意思就是吃東西必須要有規律,三餐正常吃而且要有節制,不可暴飲暴食或過量;明代敖英在《東穀贅言》中提出:「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擾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養,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自然界四季的變化,對人體生理和疾病的形成上,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中醫學上,氣候的變化常以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的形式出現,依照四季中六氣的變化,飲食會影響身體的寒熱體質特性,所以要特別注意。

四季又分為二十四個節氣,一般人都只知道農民曆上的「立春」代表春天來了,「冬至」除了吃湯圓外,過了冬至那天,白天會慢慢的愈來愈長,黑夜會愈來愈短。其實「立春」與「冬至」都是中國農曆裡,依據太陽和月亮的位置,將一年的節氣,除了四季以外,又再平均分為二十四等分,也就是說,節氣實際反應太陽運行所引起的氣候。自古以來,中國人多會根據二十四節氣來進行農事:何時插秧?何時栽植農作物?利用這種微妙的天體運行,了解會直接影響我們每日日照的長短與溫度,節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B. 因人而異

由於季節氣候、地理區域、每個人身體特性的差異,在飲食養生保健時也必須綜合考慮,依不同年齡、不同性質、不同體質,其生理和病理的特徵皆有不同,因此必須「因人制宜」,依據體質不同,設計出不同的養生計畫是很重要的。比如:體質寒的人宜多吃熱性食物;體質熱的宜多吃寒性食物,並忌辣、菸、酒等。每類食物皆有其屬性,瓜類及水果屬性都較寒,雖然可以清熱解渴,但對寒性體質的人宜減少食用。一般紅肉類或動物類食物與蔥、?、大蒜、辣椒等都屬於較熱性食物,熱性體質的人不可多吃。

C. 依食物的四性五味來防治疾病

食物具有四性,古人很早就用食物來防治疾病。戰國時期名醫扁鵲就曾說過:「為醫者,當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用藥。」這種食療藥療並重,甚至先食療後醫療的思想,對後世的中國人影響很大。中醫學上治病很注重病人所吃的食物,所謂「藥食同源」,食物與中藥都具有相同的性與特性,與疾病有密切的關聯。此外,中尚有「醫食同源」的說法,有醫療的時候就有食療了。這兩種說法都很有道理,因為很多治療疾病的中藥就是日常的食物。事實上,食療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醫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