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蒐藏、工藝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留心臺灣的平凡日常

作 者 作 品

Brick Journal 積木世界 國際中文版 Issue 1
Brick Journal 積木世界 國際中文版 Issue 2
Brick Journal 積木世界 Issue 4

譯 者 作 品

Brick Journal 積木世界 Issue 4

蒐藏、工藝

【類別最新出版】
小資藝術投資入門---藝術投資水很深?其實比你想得更簡單!
沉船外貿瓷
博物館營運新思維
世界家具大百科:從古典到當代
日日物事:簡單又富足,葉怡蘭的用物學


Brick Journal 積木世界 國際中文版 Issue 3(YX03303)
Brick Journal: Issue 30

類別: 蒐藏、工藝
叢書系列:馥林文化
作者:TwoMorrows
       TwoMorrows
譯者:林維彥、林姿君、林虹穎等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29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菊8開/平裝/120頁
ISBN:4712631190031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留心臺灣的平凡日常



  留心臺灣的平凡日常

大黑白鎮長,逐步打造「臺灣街景」。
文、圖:大黑白


2011年開始,我踏入了奇幻樂高之旅,那一年我還是個大學生,因為畢業專題製作而長期投入設計與繪畫,是個爆肝的節奏。有一次假日在百貨公司看到了樂高,發現那些盒組與小時候的印象不太一樣,似乎變得更精緻,卻又有種熟悉感,有種彷彿回到童年的感覺,當場立刻抱了一組回家,讓畢業前的生活放鬆許多。

因為這樣,也花光了當年的紅包,收集非常喜歡的官方「街景系列」。這系列售價非常高,但是不收集全部又對不起自己,因此家人有點反對。為此,我還特地印了圖片,做了購買樂高盒組的企劃書,沒想到連一向支持我的媽媽都駁回提案。現在想想,還在當學生就想花幾萬塊在這上面,實在有點誇張……後來爸爸完全不理會我,我只好關在房間裡自己靜一靜,姊姊還來敲我房門,講了很多家裡的故事,希望我們可以存錢做更多事情,講到最後我們甚至一起大哭。

但是我的個性很硬,決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好。從小畫畫就常聽長輩說「畫畫沒有前途」,愈是聽到這種言論愈是想證明什麼。在樂高上面,我也想證明我玩的不只是玩具,而是一種「藝術創作」。考慮良久之後,開學時回到學校宿舍,我就不顧一切地下手,買了街景系列的轉角咖啡店(#10182)。轉角咖啡店有三層樓,原本想一天組裝一層樓就好,沒想到就像吃到飽一樣,根本欲罷不能,結果組裝完成後,才發現太陽已經快升起來了。那天睡覺前我把組好的轉角咖啡店放在床邊,像個笨蛋一樣一直看著它笑。

大概在2012年年初,因為在網路上搜尋樂高街景系列開箱文,逛到了「玩樂天堂樂高積木論壇」,發現了臺灣蓬勃的樂高社群,雖然感覺很宅,但是看到這麼多同好在玩同樣的東西,感覺超興奮!那時才知道有自創作品(MOC),不一定要侷限於盒組,於是激發了我的創作欲,馬上把手邊收藏的三棟「樂高街景系列」全拆了,把拆下來的零件組裝成一臺「摩托車」,並且放到網路分享,這算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創作,這臺摩托車後來被我放到了「臺灣街景檳榔西施」中。

後來收集的零件愈來愈多,我自己也參考了樂高街景系列的模式,又創作了幾棟洋式街景作品,包含樂高當時沒有出的「電影院」、「郵局」、「博物館」、「花店」。在創作第五棟之前,某天下班走在街上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是臺灣人,為何我不製作臺灣特色的建築街景?」那天晚上回家,我把完成的洋式街景又全拆了,這就是樂高的好處,可以一玩再玩、不斷砍掉重練。

第一棟臺灣街景卡關了好一陣子,要設定很多比例規格的東西,當時已經考慮深耕臺灣街景系列,如果一開始沒設計好,未來會很辛苦,所以花了很長時間規劃。當下覺得自己很像鎮長,逐步規劃自己的城鎮,廟宇、雜貨店、警察局等紛紛興起。城鎮的生活機能完善,樂高人偶可以在這邊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每個人都有漂亮的家、舒適的生活、美好的工作環境,假日還有地方玩樂,這大概是樂高城市迷玩家的夢想吧!

兩個月後,我來到臺北工作,完成了第一個臺灣街景創作「老街豆腐店」,這個作品是參考大溪老街與三峽老街的建築街景風貌,而製作的豆腐店與中藥行,那陣子下班也常常繞路走去迪化街逛逛,欣賞路邊的景象。市場上的每人都有目標,忙碌於工作,那種生活其實就是日常,但通常不會留心觀察,也不覺得有什麼稀奇,正因為如此,我覺得這非常值得融入作品當中,可以喚起大家對周遭生活的注意和感動。我從來沒這麼喜歡臺灣的建築風格,是因為要製作這一系列的作品,才開始細看臺灣的人文建築,更深入了解背後的歷史,更喜歡這片自己生長的土地。我比學生時期還認真找資料,做功課,享受不斷發現與創作的過程。

後來作品上傳到了論壇上,可能是題材有趣,大家的反應都很不錯,我也因此認識了很多夥伴,甚至還有國外的朋友。透過這些積木作品,好像也讓大家更了解臺灣了。此時創作是一種交流,樂高化身為語言,透過這個另類的語言,傳達了我的想法,我的藝術。

玩樂高之後,很多人對我的評語是:「大黑白的創作一點也不黑白,總是這麼多色彩。」我從樂高創作上學到更多配色、更多歷史、更多想法。樂高是個非常好的創作媒材,除了可以拆解重組的特點之外,只要配合想像力,事實上什麼都可以製作出來。零件顏色或種類千變萬化,就像墨水一樣,讓畫家可以盡情揮灑,因此我也差點成了「大彩色」。

我喜歡用西洋的的樂高玩具來呈現東方的臺灣特色,聽起來很衝突,因為大家對樂高的印象就是外國人的玩具,盒組的作品幾乎都是西洋風格,零件也是以這樣的考量設計,很少有東方元素出現。目前最常見的是「忍者系列」,但這個盒組的設定風格又不是這麼的東方,還帶有一點未來感,很難用於臺灣的傳統建築。不過這也是最有趣的地方,要將西洋元素的零件轉化成傳統建築,需要在限制中求變化,過程會有很多妥協。例如在廟宇創作中,我利用「蛇」零件代替廟宇屋頂上的「龍」,轉化零件原本的功能,開發零件的使用可能,實在很有趣!

後來臺灣街景的「警察局」完成,許多報章雜誌開始報導「臺灣街景」,這系列作品的知名度也慢慢提升。或許是明顯的警局建築造型與烙印在腦海的警徽標誌,觀者的印象深刻,驚訝於原來樂高不只是玩具,可以表現這麼生活化的一面,甚至很有共鳴地說:「這就是我家旁邊的警察局啊!」其實這並非現實中特定某一棟警察局,只是我自己虛構出來、符合大眾印象的警察局。

每一棟建築我都仔細規劃,也嘗試一些想法。例如在最新的作品「檳榔西施」,我融入一些可動機關,讓作品有更多互動,像機車行內可動的升降機,還有可推進推出構造的檳榔攤。除此之外,我也在其中加入了更多小故事與人偶的角色設定,目前也一直在研發更多可能性,融入未來的街景作品中。

臺灣街景系列作品,平均一件作品需要花上一千至兩千顆的積木,還需要花上幾個月的創作時間,包含了尋找題材(三不五時就要在街上亂走),用樂高直接打草稿,最後還要尋找適合的樂高零件,如果零件不夠還要馬上補充,找不到還要想替代方案,在這樣繁複的創作過程中,我所追求的不只是打造臺灣特色的建築物,而是希望勾勒整體臺灣的文化及氛圍,呈現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風情,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風格都在同一條街上留下印記,整條街景就像是一臺時光機。這條時光迴廊還沒結束,我會一直持續創作下去,讓臺灣街景變成完整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