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作 者 作 品

日間演奏會散場時
那個男人

譯 者 作 品

火口的二人
假面飯店
30秒輕鬆學:電話英語
真夏方程式
全思考:吧台旁說人生
企鵝的蝴蝶效應
日間演奏會散場時
人生不是名利場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阮光民 卷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小莊 卷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我的冤家我的親
善,最好的禮物:靜思心靈小語
【靜思語三十五周年精裝紀念版】善,最好的禮物:靜思心靈小語:(附限量靜思小語隨機藏書票二入)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分人:我,究竟是什麼?(芥川獎作家平野啟一郎鼓舞人心的處世哲學)(YY0269)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新經典文化
作者:平野啟一郎
       平野啟一郎
譯者:陳系美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3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0頁
ISBN:978626706152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本書的目的,在於重新思考人的基本單位。
  從「個人」聊到「分人」。
  什麼是「分人」?只要置入這個嶄新、比「個人」還小一級的單位,我們就能完全改變看世界的視野。倒不如說問題在於「個人」這個單位的籠統粗略,已經快無法對應我們現在的生活。
  日文的「個人」譯自英文的「individual」,到了明治時代才廣泛使用,有段時期譯為「一個人」。

  「individual」由「in + dividual」構成,來自「divide」(分開)這個動詞的「dividual」加上否定字首「in」所組成的單字。individual的字源來看,直譯為「不可分」,也就是「無法再分下去」的意思,到了近代之後,演變成現在的「個人」之意。
  日本人從西方引進這個概念,但從「個人」這個詞彙,很難感知到它的原義為「無法再分下去」。因此很多人都沒想過這件事吧。不過,我們對於「個人」所抱持的各種問題,其實恰好隱藏在這個看不出來的字源裡。
  個人是不可分的。若以這個概念理解「人的身體」,確實如此。
  一個人的身體,只要不被殺得四分五裂就不會分開。這獨一無二的身體——以實體存在的個人,分別被賦予例如「森林太郎」或「川端康成」等不同名字。
  那我們的人格呢?人格是否也和身體一樣不可分,是唯一的存在呢?一直以來我們認為,這還用問嗎?當然是!我是我,你是你。人格就和身體一樣界線分明,感受思考各種事情的自己都只有一個。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這符合我們實際的感受嗎?如果我們重新觀察自己與周遭的人際關係,會湧現「似乎不是這樣」的疑問。
  例如,在公司上班的自己,跟和家人在一起的自己,真的是同一個自己嗎?又例如,和久違的高中朋友去喝酒,跟和戀人獨處時的打情罵俏,我們的語氣、表情和態度相當不同吧?
或許你會說,當然不同,因為人有各種面貌。
  可是這和人格只有一個的看法不就矛盾了嗎?很多人可能會回答「不矛盾」。因為人確實會看當下的情況,戴上各種「面具」,扮演「人設」,分別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但認為核心的「真正的自己」也就是「自我」只有一個,一個人的本質、主體性與價值都在這裡。
  其實這樣的人性觀根深蒂固。我們討厭表裡不一的人,認為看場合說真心話或場面話是日本人的惡習,八面玲瓏代表輕薄之輩,最好能呈現「原本的自己」才是最理想的。
  無論去哪裡,和誰見面,都要呈現出我就是我,才是誠實之人的生存之道。但我希望各位再核對一下自己的實際感受,這種事真的可能發生嗎?你自己或許無所謂,可是被你這樣對待的人可能受不了。
  到頭來對方可能會吃不消,覺得你是個難搞的傢伙。
  其實每個人都有多樣的個性。儘管如此,「不管對方是怎麼樣的人都能接招」的人格,是怎麼樣的人格呢?是聖人君子般的理想人格嗎?或是宛如符合任何消費者而量產的產品,那種沒個性、不得罪人的人格嗎?倘若兩者都不是,而是一位「貫徹我就是我」的人,難道我們只能非常寬容、非常忍耐地接受他嗎?
  我想說的不是,人到頭來只能看別人的臉色,分別使用「真正的自己」和「表面的自己」活下去;也不是與別人共存,只能被迫以「虛假的自己」活下去。這種想法太淒涼了。
  所有錯誤的源頭,在於獨一無二「真正的自己」這個神話。
  因此,我們試著這樣想:唯一的「真正的自己」並不存在。反過來說,所有人際關係中展現的許多面貌,都是真正的自己。
我在開頭寫過,「個人(individual)」這個詞彙的字源是「不可分」的意思。本書為了思考上述問題,置入「分人(dividual)」這個新單位,拿掉否定字首語「in」,將人視為「可分」的存在。
  所謂分人,就是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各式各樣的自己。與戀人在一起時的分人,與父母在一起時的分人,在職場上的分人,和同好夥伴在一起時的分人……這些分人未必相同。
  分人,是透過和對方的反覆交流,在自己內在形成的一種人格模式。不僅是直接面對的人,也包括只在網路交流的人,還有小說或音樂之類的藝術,以及自然風景等等,人以外的對象或環境也可能是促成分人化的要素。

(中略)

  本書並非廣泛論述抽象的人性的理論書。若要整理成理論屬性的體裁,必定要先建構模式,這將抹煞潛藏在我們實際感受中的細微差異。況且我不是學者,而是小說家,因此我談的內容,自始至終都是具體的事情。我想極力排除無益的複雜論述,盡可能以率直、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談這個議題。

 
內文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