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論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玻璃天花板(DH0034)──管理女性VS女性領導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王大方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6年08月20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92頁
ISBN:957132111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論



  序

前進的女性,落伍的企業

女性運動在台灣方興未艾,但一位在專業領域頗有成就,也曾在大企業服務有年的女士曾對我說:「性別議題在絕大多數的台灣企業裡經常完全被忽視。」她也常聽上司說些什麼「男女先天有別」、「女性本來就不是當主管的料」──在西方國家,這早已成為心中或仍揮之難去的魅影,卻絕不能形諸文字語言的落伍思想。因此這個學者探討有年且早已證實為無稽之談的迷思,在此或有更進一步的討論空間。

也有一些在個人事業發展備受壓抑的女職員表示,國內很多老闆及主管根本不覺得女性管理是個值得討論的企業議題。女性就業人口中,有許多還在為基層的「單身條款」奮鬥,那還顧得了高階管理中的性別比例等等。

惜乎手邊缺少較全面的第一手資料,國內雖不乏有關女性就業的統計數據,但女性在管理階層的長期觀察則付諸闕如。財經媒體有時做些專案的女性CEO或優秀專業經理人才的訪談,似乎也較偏向特殊的個案處理,不見得有代表性;所以之前所引用的一些言論亦難驟下定論。但台灣企業組織中的女性對昇遷機會、公平待遇,大概都很有點情緒,這是一般觀察所得的印象。

個人感受最深刻的自然也是與親身所見有關。二十多年前我從大學畢業時,系裡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女生,但除了少數在襄助夫家事業的經營上有一番作為,似乎並未聽聞任何一位女同學在公家或民營機構做到CEO的位置。相較之下,至少有兩種懸殊令人感慨良深:

一、同期的男同學們,幾乎在短短幾年內就當上主管,二十年後差不多全在高階主管的位置了。當初借筆記給他們的女生,如果在同一機構中,也就只好給他們當下手、打打雜。

二、大約十年前左右,有一位在美國的女同學也在一家大企業做到副總裁的位置。通常銀行界、保險業,以及一些小型高科技企業,VP比比皆是,並不稀奇。但她所屬的是一家大規模的出版事業,這個VP是有決策實權的。

然而即以美國企業環境對女性主管而言,其實距離理想狀況也遠遠得很。研究女性管理多年的許華芝(Felice N. Schwartz)曾將企業是否善用女性資源從0到5分成幾個階段,她認為多數美國企業正處於「二」的狀況。如果前面所引述的皆屬實,那麼台灣企業在女性管理方面是否還停留在「0」階段?

1994年夏天開始,我陸續在《中時晚報》「時代版」發表一些有關女性管理的論文,多少也有些為老同學及女性友人抱不早的心理。另一方面,好像台灣專論女性管理方面的著作並不多;提議寫這本書的還是《中國時報》的財經主編陳永誠先生。陳先生比我們年輕了將近十歲,可能也代表了新一代的台灣男性對這個議題有較真誠而深刻的認知。無論如何,女性主義延伸到企業管理,在台灣應該可以有更加完善的空間。

此書的第二及第三部分談的是企業改造及企業領導,倒也不全因為這是近年管理學界的熱門議題;而是因為女性管理之所以難有重要突破,癥結就在於企業結構的框架與最高領導人缺乏全盤的認知與真誠的承諾。此在《導論》及書中多篇論文均有涉及。

近年盛談「企業改造」。漢默及史丹頓(Michael Hammer and Steven A. Stanton)1995年新出版的《企業改造的革命》(The Reengineering Revolution)一書中就說:

「……說到團隊及人際溝通技巧,我們很容易發現這些跟「女性」的特質有高度相關……」

從事組織改造的女性之多,與她們在企業中的人數簡直不成比例。他們甚至說:

「一個最理想的企業改革家應是個女性工程師,經常換工作,並且有銷售方面的經驗。」

然而就如其他管理學的大師如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之承認當代管理有「女性化」趨向,漢默與史丹頓雖肯定女性改造企業的能力,卻未能就企業結構不曾善用女性資源有所討論。在台灣方面,漢默諸人談論企業改革的著作多已有中譯本發行;企業CEO及主管在財經媒體上發表有關企業改造高見的亦所在多有,但卻從未見就女性管理與企業結構諸般問題作認真嚴肅的探討。

所以此書除了第一部分事談女性管理之外,第二部分談企業改造及第三部分談企業領導,幾乎每一篇章之後都可以加上一項討論問題,如「對女性管理之意涵及影響」等。

大部分的文章在《中時晚報》發表之前,均曾請「時代版」的嚴曼麗過目;有時她會給我一些意見如「談談對台灣企業的意義」,所以有些題目與時事緊密相連,我在書寫過程中也力求平易通俗。雖如此,心中也覺得台灣應該另有一位學界更專精企管及女性議題的學者來撰述一本更詳盡、更學術性的專著──如卡斯登(Margaret Foegen Karsten)在1994年出版的《管理與性別》(Management and Gender, Issues and Attitudes),再加上台灣方面相關的統計資料及個案分析。

在此要特別謝謝老同學蔡素菊,她住在華府附近,因地利之便幫助我找了不少資料。素菊真是個「教我讀書」的人,說亦師亦友也不為過。想起不久前剛過世的張繼高先生所云之「九種人不讀書」,我若不是有這麼個好讀書的朋友,大概也早掉入那「不讀書一族」去了。我在研究所時專攻的是數量,當時對管理學涉獵不多,思考方式亦如早期台灣學生之傾向保守,關於女性主義方面的言論、著述、近況,素菊不憚其煩的做了我的啟蒙師。我們的知識交換與共享的經驗,有時與在台灣服務於公、私企業的其他同學說起,都說是難得的福氣。看來女性需要的真的不只是「時間管理」,還要有「情緒管理」。

此書初稿雜亂,時報出版公司的余幸娟與柯淑芬小姐尤其在小標題的修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編輯對作者粗疏作品的「恩同再造」,我真是感佩不已。如此書有一、二可讀的篇章,其實最該感謝的自是她們及「時代版」曾幫我看過稿的諸位編輯。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