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譯 者 作 品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變革的力量:法國史上最年輕總統 馬克宏唯一親筆自傳
焦慮是禮物:24個練習,學習自我治癒技巧,擁抱真實的自己

生涯規劃

【類別最新出版】
最高效益的時間管理:用目標管理時間,打造爆發性成長的一年
最佳狀態:超越心流,掌握個人持續卓越的情商
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
人生準備40%就先衝(謝文憲經典著作全新改版)


超強記憶學習法:用遺忘、複習的學習周期,加速理解與維持記憶(VW00045)
Super Learning: Advanced Strategies for Quicker Comprehension, Greater Retention, and Systematic Expertise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生涯規劃
叢書系列:優講堂
作者:彼得.霍林斯
       Peter Hollins
譯者:林幼嵐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30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4頁
ISBN:978626353239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Chapter2. 維持記憶

記憶當然與學習密切相關。如果有人面對一件事情時,實際上什麼相關內容都記不住,我們很少會說他已經學會了!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針對學習的技巧和方法,都把重點放在記憶的回想上。然而,就與我們認知的其他面向一樣,如果我們好好花時間了解其最理想的運作方式,以及如何用它來協助讓學習進步,就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記憶。

倘若記憶是一種存在於特定神經傳導路徑中的儲存系統,那麼「學習」這件事,就等於是改變神經迴路,來讓一個人的行為與思考,適應新訊息的出現。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學習的目標是將新知識內化於記憶中;要是沒有學習更多事物的能力,空有記憶也枉然。雖然記憶的技巧有很多,但它們的運作方式,其實都是基於本章的內容。

記憶是我們儲存和檢索資訊以供使用的方式(基本上就是學習的過程)。要創造記憶,需要三個步驟。這三個步驟中的任何一步出錯,都會造成知識無法有效地轉化為記憶——也就是記憶很模糊,或者某種像是「我不記得他叫什麼名字,但他穿的衣服是紫色的??」之類的感覺。

1.    編碼(encoding)
2.    儲存(storage)
3.    檢索(retrieval)

編碼是透過你的感官來處理訊息的步驟。我們不停地在做這件事,你現在也正在做。我們透過自身所有的感官來為訊息編碼,無論自己是否有意識到。如果你在讀一本書,那你就是正在用自己的雙眼來為訊息編碼;然而,你實際上對這件事的關注和強調到底有多少?你對一個活動愈注意、愈專心,你的編碼就會帶有愈高的覺察——否則可以說是透過潛意識在進行編碼,例如在咖啡廳裡聽到的音樂,或是停紅燈時看見自己周圍經過的車水馬龍。

許多人誤以為自己「記性很差」,但其實說得更精確點,問題是出在注意力上。這種人會忘記剛認識的人叫什麼名字,並不是因為記憶力不好,卻很可能是因為對方在被介紹給自己的時候,他們不夠專心而已——但這些人的確會記得在那一刻,有隻繫著牽繩的超可愛狗狗,剛好從旁邊經過的各種細節。

你所投入的關注度多寡也會決定記憶的強度,除此之外,這最終還會決定它只會成為你的短期記憶,還是得以通過長期記憶的門檻。如果你在看電視的同時又看書,你的編碼可或許不會太深刻或強烈。同樣地,和只在智識層面上與你相關的東西比起來,你比較可能會記住對你來說,有強烈情感意義的事物。

在你用感官體驗訊息並經過編碼後,下一個步驟就是儲存。訊息在通過你的雙眼或耳朵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上述訊息有三個去處可以選擇;這些去處,將決定它會不會是你覺察得到其存在的記憶。記憶系統基本上有三種:感覺記憶(sensory memory)、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與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記憶過程的最後一步是檢索,也就是我們實際運用到記憶、可以說是真的學到什麼東西的時候。你也許完全不需要任何提示就會想起來,或可能需要一點線索才能喚醒記憶。其他記憶可能只能透過依照順序、或是作為整體的一個片段的方式,才能被記得——例如在背ABC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得用唱的,才能想起它的順序。通常,你在記憶的儲存和編碼階段投注了多少注意力,會決定你檢索這些記憶的難易程度。學習過程不一定大都著重在檢索上——而是集中在儲存的面向,以及你可以如何努力使訊息從感覺記憶和短期記憶,進入到長期記憶的區域。

想想你為了考試抱佛腳的時候。你想要你所接收到的訊息可以在大腦中留存24小時,這意味著它必須留得比短期記憶還長,而且當然一定要長於感覺記憶。你也許不在乎自己年底是否還記得法國大革命的資訊,所以你能夠付出的關注程度,就剛好是可以將這則資訊推入短期和長期記憶之間的模糊地帶。事實上,你會一直重複這個訊息,直到它足以在你的長期記憶中,留下非常微弱的印象。但在那之後,這個印象就會很快消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加快你的學習速度,和提升記憶能力及吸收力是同一件事——愈像海綿愈好。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你要有意識地去控制此過程的幾個階段,因為正常來說,它們是會自動地不斷進行下去的。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記憶是如何且為何運作的,就可以充分利用它了!


遺忘

然而,學習不只是在增進記憶的過程而已,它也是在提升我們避免遺忘的能力。我們為什麼會忘記?我們為什麼不記得這件事?我們怎麼會讓事情從腦袋中溜走?

正如同你所讀到的,遺忘通常是儲存過程中的失敗或缺陷——你想要的資訊只到達短期記憶,還過不了長期記憶那一關。問題不是你無法在腦海中找到資訊;而是它從一開始嵌入的強度就不夠。會發生這種事情,有部分可能是因為你從來沒有透過一次又一次地回憶,來鞏固記憶;也就是說,你並沒有強化那些暫時性的神經連結和自己的大腦,所以大腦覺得那些不是真的需要的東西,就會隨它們去。

有時候把遺忘視為是學習的失敗,會比較容易。你在檢索或存取記憶時,通常會有三種不同的方式:

1.    回憶(recall)
2.    再認(recognition)
3.    再學習(relearning)

回憶指的是在沒有外部線索的協助下,就得以想起某段記憶。這指的是你能夠從一片空白中,根據要求背誦出某事物——比方說,看著一張白紙,就寫得出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首都。當你可以回憶起某件事的時候,表示你對它有最強烈的記憶。要不是你反覆背誦的程度足夠,就是你賦予它相當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它才會成為你的長期記憶中極為強烈的記憶片段。你前往自己腦袋的儲存庫,精確地找到你要找的東西,接著再完整重現。

當然,因為回憶代表的是最強等級的記憶,因此它通常也是最難達成的。通常會需要幾個小時的練習或學習,才能夠稍微靠近這個層次。然而,只要我們的資訊是以這種方式取得的,好處就是若要將其捨除或忘記,會困難得多。我們在學習時,會想要資訊進入這個範圍,不過,我們通常會滿足於達成檢索記憶的下一種類型。

再認指的是倘若有外部線索,你的記憶就會在腦海中浮現。你可能無法只憑回憶就記起某事,可是如果有小小的線索或提示,就可以想起來。舉例來說,你也許記不得世界上所有的首都,但若你得到像是首都的第一個字母或某個押韻的詞之類的線索,要講出來就相當容易。這足以「喚醒你的記憶」,讓你一旦開始了,就可以繼續下去。

當我們把訊息硬塞進腦子裡時,我們得到的記憶度通常停留在再認。記憶術(mnemonics)和其他類似的記憶法也是這麼運作的。我們知道如果自己沒有經過大量練習,是無法永久儲存和回憶這麼多訊息的;因此,我們會努力將訊息切割成可辨認的線索。有了正確的線索,我們就能面對正確的方向,並可以逐漸存取原先儲存得沒那麼具體的記憶。

再學習無疑是回憶最弱的形式。它會發生在你重新學習或複習資訊的時候,而且之後的每次需要耗費的心力都會愈來愈少。譬如你在星期一要花30分鐘,才能讀一張國家與首都的列表,隔天應該就只需要15分鐘,依此類推。不幸的是,我們每天辦得到的最多就這樣而已。我們也許對某個概念很熟悉,但還沒有投入到可以讓它長存在記憶中;這樣在我們之後再看到它的時候,才不用再重新學習一次。

這會發生在我們面對一個新主題時,或已經忘得差不多的內容上。當你處於再學習的階段時,基本上你並沒有跨越短期記憶的障礙,把任何東西送到長期記憶中。從你大腦的視角來說,這種資訊單純就只是不夠重要、不夠切題,或重複得不足而已,沒有理由在你的記憶中占據更多空間。


遺忘曲線

在學習的探索旅程中,我們在抵抗的,不只是平淡的編碼或儲存而已;我們還必須對抗大腦天生就會盡快遺忘的傾向。

這可以用由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首先提出的遺忘曲線概念來概括。以下為遺忘曲線的圖表,由Wranx.com提供。

這張圖顯示的,是如果沒有嘗試將資訊轉變為長期記憶,記憶會隨著時間變化而退化與遺忘的速率。倘若你在星期一讀了一些和法國大革命有關的東西,四天後通常就只會記得一半;僅僅一週的時間,你的記憶就會掉到剩下30%。要是你不複習已經學過的內容,關於法國大革命的事,你很可能會只記得10%。

然而,假使你有複習且經過多次練習,就可以從上圖知道,隨著時間經過,你如何得以維持、並記得更多內容。你會將記憶度再次拉回100%,接著線條的曲度會變得比較淺,表示退化的程度減弱。這就好像是你在教育自己的大腦:「這很重要,我會一直需要知道這件事,所以你得把它記起來。」

我們的目標是讓遺忘曲線的曲率變小——盡可能讓它看起來愈像水平線愈好。這表示衰退的比率非常小,但需要持續的複習與演練。

艾賓浩斯發現了記憶喪失的模式,並且獨立出兩個影響遺忘曲線的簡單因素。第一,如果該記憶很強大,又對受試者獨具意義,它的衰退速度會顯著減慢。其次,時間的多寡和記憶的久遠程度,會決定它退化的速度和嚴重程度。這表示除了想出策略來為訊息賦予個人意義、並且更常複習之外,面對遺忘,我們也無能為力。

如你所見,遺忘並不是像「怎麼突然想不起來」,或在你大腦的儲藏庫裡翻箱倒櫃那麼簡單。有一些非常特定的過程,讓我們近乎奇蹟般地可以記得這麼多事情。你也許也注意到了,提高記憶力和良好的編碼與注意力、以及適當地複習與回憶,都同樣重要。

能夠回憶訊息向來都是第一目標,但若要更實際一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努力追求「再認」,以及如何熟練地使用線索與暗示。我也許無法背出我最喜歡的歌的歌詞,但可以確定只要聽到旋律就會想起來。如果我成為一個為自己管理線索的專家,就得以解決記憶那無可避免的限制。


學習週期

另一種與大腦和記憶的內在機制合作的方式,是使用所謂的學習週期。這種方式不只是單一技巧而已,而是為了最大化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某個特定期間依照某種順序,所使用的一系列不同技巧。事實上,學習週期背後的法則,正好能夠解釋為何像回憶練習或間隔重複(spaced repetition)之類的戰術,會這麼有效。

此週期由五個連續的步驟組成。它會幫助你強化新的內容,而且,你在這麼做的同時,還能夠邊增加知識、邊繼續每個階段的新發展,因而給自己更多自信。這個週期也很適合讓你保持條理,充滿動機。通常,當我們只是坐下「學習」的時候,我們的意圖模糊到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也錯過真正能夠好好學習的機會。但如果有一個結構分明又流暢的學習週期,我們就會知道自己的狀況——也可以把這些步驟,應用在任何我們想要的修業上。

這些步驟包含了預習、注意、複習、研讀、評估??再繼續重複此循環。

第一個步驟是預習。不要直接一頭鑽進去;相反地,先試著從大概知道你在做什麼下手,整體脈絡為何,又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先看一下全貌。這看起來會如何,取決於你本人,以及你正在學習的主題。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讀一本教科書中的重要章節,你可能會需要從瀏覽開始,也就是讀完主要的標題和副標題,大致看過任何圖片和圖表及它們的說明、任何最後的結論、曲線圖和表格之類的數據,以及已經被標示為重點的粗體字或引述的內容。如此一來,你就為自己的學習做好了準備,也知道大概的情況。

即便你學習的形式沒有那麼傳統,可能也還是會想快速地瀏覽一下內容,來取得粗略的概念。快速瀏覽完一份樂譜,並記下拍號、速度和調號,來對旋律有個大概的了解。如果你在閱讀的是學術期刊的文章,先把每一篇的摘要看完,再大概地看一下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結論是什麼,才接下去閱讀細節。

下一個步驟是注意,也就是要專心。重要的是,預習的部分能幫助你將注意力引導至某個地方(也就是最重要的概念);但到了第二個步驟,你就必須完整地用上這份專注力。在這裡,你會想要盡可能專心並充滿覺察。不要光是被動地坐在課堂上或看著教學影片,卻沒有抄筆記。

積極地閱讀或觀看。這意味著你要投入你所接收到的資訊,做筆記、問問題(人、事、時、地、為何及如何),並且和內容進行「對話」。在書頁的空白處快速記下問題,並且找出如何回答。自己寫摘要或簡化圖表——並且在你為這項新訊息編碼的時候,盡可能多運用自己的判斷力。當你產生了自己的學習輔助工具、也可以向自我解釋這些概念時,就能夠理解得更清楚,並記得更多。

第三步是複習。就像預習一樣,現在,我們會再看一次我們涵蓋了哪些範圍,以及吸收了哪些內容。光是重新檢視你吸收了什麼的這個動作,就能夠記得更牢。在學習進度告一段落時,停下來評估一下。要是你再看一次自己的筆記和摘要,甚至可能回答你在這個學習階段剛開始時,所懷抱的某些疑問。

基本上你只是再瀏覽一次而已,但這一次你要看的,不是即將學習的事物的總覽,而是對已經學到的內容,進行快速的考察。鑽研一些新概念、重新審視重要的主題,再花一點時間讓所有內容沈澱。如果你在學到一些新資訊之後,立刻就練習檢索,那麼你不只能夠教會自己的大腦把重要訊息歸檔,更是在構築一條你之後可以藉以搜尋並回憶該訊息的通道。

第四個步驟是研讀。現在學習的材料就在這裡,而你需要確定的,就是它會永久在你的腦海裡扎根。達成這件事的祕訣,就是重複。花大概30到50分鐘,複習概念、定義、問題或想法,來強化你的理解。特別留意那些對你來說最困難的部分,但記得要持續注意每個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在此處,你可以利用之前的所有步驟來整理這些內容,並將它們編碼到你的大腦中。

最後一個步驟是評估。在這裡,你會想要檢查一下自己的學習歷程進度如何。檢查你記住了多少,但也問問自己你的學習技巧是否有效?試著做一些測試或考古題,來評估你的表現和記憶力,並且根據結果來調整接下來的方法。

當你能夠充滿自信地教另外一個人你在學習的概念時,就會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已經充分吸收了內容,也會覺得你已經理解到可以複述它們,或是在測驗中得到好成績了。然而另一方面,你也可能覺得自己對這些內容沒什麼問題,但會希望改變學習方式,例如在不同的步驟上多花或少花一些時間,或是使用不同的積極閱讀技巧。

等到你完成這個週期之後,再從第一個步驟重新開始!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