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行銷企管

【類別最新出版】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企劃學:打造企劃腦,讓你的方案更有說服力
【限量典藏】三度榮獲金書獎品牌大師叢書:《以MARTECH經營大數據會員行銷》+《ESG品牌創新六部曲》
叛逆,成就精彩: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旅遊創意


7-Eleven物語(DH0003)──24H歡樂賣場經營哲學
Seven-Eleven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行銷企管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緒方知行
       Tomoyuki Ogata
譯者:朱炳樹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2年08月10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64頁
ISBN:957130480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前言

7-Eleven是軟體企業

「公司規模擴大之後,人員增加,搭乘飛機出差的次數也隨著增加,但是卻沒有一家公司會笨得想自己擁有飛機。縱然擁有飛機,但機庫、維修廠、維修人員等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就算這些問題都能解決,但是飛機飛到其他地點時,又面臨同樣的問題,由此可見一般公司根本沒有自購飛機的必要。既然專業航空公司已經提供便捷的服務,我們有需要的時候再加以利用,不僅費用低廉,而且隨時都可以享受機種最新、維修最佳的飛航服務。」──日本7-Eleven公司(本書中簡稱7-Eleven)在討論是否必須引進大型電腦時,鈴木敏文社長針對這個討論案,發表了「當頭棒喝」的訓飭。

7-Eleven是個民營公司。它擁有立即連線的資訊網路系統,但是所使用的主機電腦卻不屬於公司資產,而是向野村電腦公司租賃。鈴木社長認為電腦科技日新月異,在更新及維修方面,必須依賴專業電腦公司提供服務。如果因為使用頻率很高而自行引進電腦,短期內也許頗具投資效益,但以長期的觀點衡量,則不一定划算。

.借重外籍兵團

鈴木社長的觀點並不僅在引進電腦方面,而是「一以貫之」地活用於企業的所有領域。換言之,鈴木倡言的「活用而非擁有」原則,便是7-Eleven的經營哲學。該公司將本身定位為活用技術面謀求生存發展的「軟體企業」,由於不斷地追求創新,因此締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為人業績。

7-Eleven於1974年創業。1983年年度決算的淨利已超越了零售業龍頭大榮公司。在稅前盈餘方面,該公司比前一年度成長了34 %,總金額為一四六億日圓,雖然比不上大榮公司的一五○億日圓,但在淨利方面,卻以六九億日圓凌駕放大榮公司的六三億日圓,當然也超過西友、Hichii、Eii、三越、高島尾等大型流通業者,使得伊藤榮堂(7-Eleven的母公司)在零售業企業排名上,獨佔鰲頭,而丸井、Shisesuko、大榮分列第二、第三、第四(詳細業績數字,請參閱附表資料)。

7-Eleven在日本景氣最低迷時創業,短短十年間,獲得了令人訝異的成長,每年營業額和利潤平均成長 30 % 左右,展現出企業青年期活潑的衝勁。

母公司伊藤榮堂針對股票投資者發行了《投資者指南》,1983年版統計出世界零售業股票時價總額(股數X股價)的排名,日本7-Eleven名列第六。在世界著名零售業巨擘的環伺之下,該公司能躍居第六,實在不容易。

1984年5月,7-Eleven的股價約在8000~9000日圓之間,【1983年秋天,日本開始推行無面額股(non-par stock)若換算成以前的股價,約為17000日圓】,而股票時價總額約是7000億日圓,遠超過母公司伊藤榮堂的2400億日圓。不過,7-Eleven真正的強勢並不在表面的業績,而是創造優異業績的企業結構。

大榮公司雖然在一片低迷聲中,奪得流通企業王者的寶座,但業續不相上下的7-Eleven,卻僅有990名成員。當然若是計算全國二千家7-Eleven便利商店的從業人員(包括打工人員在內),約為二萬~三萬人。這些從業人員分別隸屬於各加盟店,因此不能算是公司的人。若將每家加盟店的獲利額都算進公司的獲利額裏,那麼數字會更驚人(請注意!前面所提到的獲利額,只是7-Eleven的部份而已)。

7-Eleven以不滿千人的職員,創造了足以與兩三萬人規模的流通企業匹敵的業績,但是該公司的發展並非單靠這些人的力量,而是必須藉助各加盟店所有工作人員的總體力量,才能奠定7-Eleven的經營基盤。不過,這些從業人員是各加盟店僱用的勞工,總公司不負責支薪。換句話說,這種經營模式,正如前面提到購置電腦的情形一樣,是採取「活用而非擁有」的經營原則。

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7-Eleven每人每年的稅前盈餘為1400萬日圓以上,淨利額為700萬日圓。唯有徹底屬於「軟體」型態的企業,才可能創造如此輝煌的業績。截至1984年2月底為止,7-Eleven便利商店的店鋪總數有2000家之多(1990年成長到4000家左右,現已增至5000多家)。自1974年5月第一家便利商店開幕以來,十年之間,便利商店的成長令人咋舌,尤其在1983年度,一口氣增加了358家。在這兩千家便利商店連鎖網之中,7-Eleven本身所擁有的直營店,只有370家,佔全體的18 %,而且這些店大多具有教育與實驗性質。由於大部份店鋪都不屬於公司資產,因此與一般流通業者的擴展方式不同。雖然7-Eleven急速擴張企業規模,但是無須擔負店鋪、不動產等巨額投資,而且投資所需的資本,也能以高價位股票作為後盾,靈活地從市場上調度資金。

遍佈日本全國各地的7-Eleven便利商店,透過嚴密的物品流通系統,形成了龐大的店鋪網,但是它並未擁有配銷中心、倉庫、配送車輛,以及負責配送事務的人員,而是徹底活用各種經銷管道。

不論在店鋪、勞動力、物品流通、以及電腦等方面,7-Eleven都不擁有自己的資產。它靈活地運用他人的資產來創造自己的利潤,這種企業經營的方式,等於是借別人之力,去進行相撲比賽。

.資訊資產

以往對企業資產大多定義為有形的資金、勞動力和物質性生產手段(店鋪、賣場、工廠、機械等),今日要解釋企業資產,則必須加上無形的資訊資產。從這個觀點分析,7-Eleven並非依賴傳統的企業資產生存發展,而是依靠資訊資產締造今日的規模。

資訊資產就是智慧,也可以稱為軟體。7-Eleven便是靠著優異的軟體,才能創造高收益和超高度成長。

一個不依賴有形資產(資金、土地、不動產、勞動等)的企業,居然也能在日本產業界保持極高的股價,並以巨額的股價總額,在世界流通業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7-Eleven賴以成長的因素,可說是無形的軟體資產。

在今日,產業所生產出來的價值總體中,無形的價值(服務、資訊、軟體)日益重要。根據日本大藏省的調查,生產價值總體之中,有形物之外的附加價值約佔60~80 %,換言之,軟體比重較高的企業在整體產業中所佔的比率,從1969年的1.5 %,提高為1980年的17 %。在時代的新背景裏,7-Eleven可以算是最現代化的企業之一。若把7-Eleven歸類為傳統零售業,根本不適切,而且以傳統產業分類的標準來分析7-Eleven的結構及業績,也無法作正確評估。事實上,7-Eleven應該超越所有傳統企業的分類方式,以完全嶄新的企業型態來加以定位。

如果將日本大型零售業與7-Eleven比較的話,則會發現二者在保有或投資有形資產的作法上差異極大。7-Eleven在有形資產方面的投資比例很小,但是對於資訊、軟體的開發投資,則遠超過其他傳統零售業者。

例如:7-Eleven建立了便利商店、經銷商、總公司之間的即時連線資訊網路,是日本民營企業中最具規模的網路系統,據說該公司曾經為此投下150億日圓的龐大經費。

.創新是永遠的籌碼

為了確保便利商店能夠充分發揮活力,7-Eleven在全國各地部署了350位現場諮詢人員(Field-Counselor,簡稱FC),全力支援兩千家便利商店。這些散佈全國各地的FC每週必須聚集在東京總公司,進行徹底的教育研習和溝通訓練。這項教育訓練的目標是希望維持各銷售現場與總公司的密切聯繫,使屬於資訊和軟體企業的7-Eleven能夠在時代的變遷中,永遠保持創新的活力。

7-Eleven每次花費在教育溝通訓練的費用,大約是600萬日圓(包括各地人員的交通費、住宿費、出差補助等),一年五十二週的花費高達三億日圓左右。雖然費用如此龐大,該公司的鈴木社長卻認為:「本公司是依靠資訊而生存發展的公司,投資巨額經費在訓練和溝通上,也是理所當然。」不論便利商店的總數增加到五千家或一萬家,這項耗費龐大的活動都不會中斷。

在日本許多擁有分支機構的企業之中,只有7-Eleven耗費如此龐大的經費和人力,徹底進行總公司與各銷售現場之間的溝通。此外,該公司為了確切地掌握主要顧客(年輕世代)的生活感覺,每年投入一億五千萬日圓,建立全國性市場調查系統──青春熱線(Young Talk Talk),廣泛地接受來自各地年輕人的電話諮詢。

7-Eleven本身的年營業額是600億日圓,再加上加盟店的業績,可達3190億日圓。1989年度,該公司本身的營業額約為1000億日圓,整體業績為6863億日圓,但在資訊方面,卻投入比一般流通業者高出很多的經費。從來沒有一家連鎖超級市場或百貨公司,在資訊方面投注如此高比率的費用。

從傳統流通業者擁有自己約有形生產手段的角度來分析,7-Eleven完全屬於另一種異質的企業類型;在經營方面,也無法用傳統流通業的標準來衡量。7-Eleven的營業額僅600億日圓,純利益額卻高達69億日圓,比起一般零售業3 %的純益率,該公司高達11.6的比率,確實令人咋舌不已。

7-Eleven的經營結構和型態,完全無法以現有的產業基準來加以分類。它屬於嶄新的產業類型,無法歸類為銷售商品的零售業,而應定位為軟體企業。

 
前言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