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言1
序言2
自序
第一章 人人都可以創業嗎?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超完美!股債平衡才能精準致富: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存債致富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


創業的常識:頂級投資人告訴你的創客生存法則(WHA0383)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艾誠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22日
定價:490 元
售價:387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384頁
ISBN:978988836956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言1序言2自序第一章 人人都可以創業嗎?



  序言2

我離開創投圈與名利無關,與幸福有關

艾誠邀我為她的新書寫序,我覺得義不容辭。她曾幾次在哈佛中心(上海)義務做主持,我很感激。在領導哈佛中心(上海)之前,我也是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的從業者,也曾與書中一些頂級投資人並肩工作過。今天讀了這本書,不由得感慨一番。

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不妨都問問自己到底為甚麼要做現在的事業。問了幾個“為甚麼”之後,就會談到“幸福”這個話題。

人們經常把生活和工作對立起來,說工作太忙損害了生活的質量,因此要尋求兩者間的平衡。好像幸福是生活的專屬,而工作是必要的邪惡。其實,生活是腳,工作是手,不一樣的作用,少了哪個都不好,不是嗎?

創業者怎樣才能在工作中有幸福的感覺呢?答案是,找到某個事業,自己真的熱愛,真的擅長,真的享受它所迸發的意義。這本書有不少章節討論是否人人都適合創業。能否將創業先放在一邊,首先人人都應該尋覓“自己”所愛的工作,而不是“公認”的好工作。

其次,是否適合這個工作非常重要。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測試下自己是否可以事倍功半。俗話說,你是不是這塊料。如果你是塊鐵,那麼只要功夫到,鐵杵磨成針。可你要是塊木頭呢?磨了一輩子,頂多是根牙簽!還不如做成個桌子讓你更有成就感,何必那麼執著呢。

再說“意義”,很多人都盼著先苦後甜。在拚命賺錢時,滿腦子都想著今後成功的樣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要提醒兩點:第一,如果你認為“苦”,是因為你在做既不喜歡又不擅長的工作,那麼你很可能等不到“甜”的那一天;第二,其實成功有很多詭異的偶然,你就是辛苦了一輩子也未必成功。所以,還是把過程當成目的吧,做喜歡並擅長的事,自己高興是硬道理。

我希望這本書沒有落入神化創業偶像的俗套。媒體有時會誤導創業新手急於求成、不擇手段、鋌而走險。我們千萬要知道因果關係,要知道有些短期的行為可能造成長期的損害。現在有些創業者造假,短期騙錢,但是這些人長期來看一定是痛苦的,因為誰都不是傻子,惡有惡報,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幸福這點事”也是需要創新的。好消息是,創造幸福感的本領是可學習的,並且可在試錯中漸入佳境。閻焱曾講過,創業的成功,需要在長期過程中不斷做正確的選擇。創造幸福也是一樣的。

首先,從小事做起。比如說,小艾找到了中國第一檔扶貧衛視節目《第一書記》。她工作這麼忙,有時候睡覺都沒時間,還去主持《第一書記》,為的是幫助國家級貧困村的村民和孩子。因為她熱愛,做得好,感覺有意義。在艾誠舉辦的一場公益晚宴上,我遇到了“為你讀詩”的潘傑客老師。他在跟所有人談話的時候都目不轉睛地看著對方,非常認真地聽別人講話。我猜他肯定是非常願意跟別人接觸和交流。問問題的這些年輕人,很多年之後還會感覺到他的關注。

每個人都能夠找到這樣的小事,關鍵是有沒有養成習慣去嘗試和體會其意義。比如,父母養你這麼多年不容易,你今天試試做件讓他們高興的事情。他們高興了,你會感覺很好。還有更小的事,對陌生人態度稍微好些,清潔工、快遞員、開車司機、空服人員等,對他們笑一笑,客氣一點。

許多年前,有一次投資談判僵持不下,我說:“咱們現在談崩了,都不肯讓步。不如這樣,咱們多喘口氣,然後想想,5年以後再回過頭來想今天的僵局,是不是會覺得咱們都很可笑??”十幾年以後,當我重新見到當時那位談判對手的時候,她回憶起這件事,說我那句話對她很有影響。有時候,一句話或一件事可能產生蝴蝶效應。雖然你當時不知道有沒有影響,但是你做事的時候就認定它是有意義的吧。

我是上了歲數的人,在世的時間有限了。趁還活著的時候,我提倡給予,給予就是獲得。如何給予也是需要學習的。哈佛商學院有個教授寫了一本書叫Happy Money(意為“花錢帶來的幸福感”)。書的開場白很有意思:“很多人說有錢買不到幸福,我們不同意。你覺得有錢不幸福是因為你不知道怎樣去做。”這位教授在TED(美國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上也做了演說,講到捐款,捐款的方式可以很不一樣。如果你只是捐給紅十字會,這樣被動的捐款會失去創造幸福的機會。他指出,創造幸福一定要在給予的同時創造親身經歷。往往你記住的、有意義的是那段經歷給你帶來的體驗。比如說,小艾做的《第一書記》電視公益節目,她有一串串難忘的經歷。她也可以單單捐錢,可是那樣就不如她親身參與得到的幸福感更強。所以如何把捐款變成體驗,為你本人及其他一起參與的人創造經歷並且多年不忘,這個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除了捐“款”之外,還有捐“慧”,智慧的“慧”,即人力資本。我們在成長過程當中都積累了很多經驗、能力和人脈。如果能夠把這些經驗、能力和人脈也貢獻給你幫助的人,有時候比捐款還要有效。以我自己為例。在從事投資業多年之後,我想做教育,因為我熱愛,能做好,又有意義。那時候,我已經開始計劃自己出資辦個中學生領導力培訓項目,正巧哈佛大學讓我推薦領導哈佛中心(上海)的人選,我就毛遂自薦了。記得他們對我最大的疑惑是我圖甚麼。“私募股權投資人掙得非常多,為甚麼要做教育工作?”另外,“乾脆你還繼續做投資,把你掙來的錢捐給哈佛不就行了嗎?”其實,我要捐獻的不是金融資本,而是人力資本。

創業團隊也是可以捐贈時間的。比如,創始人獎勵員工的方式,能不能不是給錢,而是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做好事呢?或者更簡單點,獎勵時間讓他們去陪伴家人。這是不是可行呢?

還有,作為創始人和董事長,你可以貢獻時間關注最基層的員工。有一位頂級對衝基金的創始人,哈佛商學院的校友,過去30年他的業績應該與巴菲特不相上下。他跟我說了一個獨特的方法:將同一個月加入公司的新員工組成一個月份小組,比如說10月份加入的員工組成10月小組,從前台到合夥人各層級的人都有。月份小組有權利定期跟創始人吃一頓午飯。這家幾百億美元的基金有幾百名員工,基層員工一般沒有機會接觸到創始人。可是,他們許多午飯時間都是和月份小組的成員,以及與創始人一起度過的。創業家們現在就可以用這個方法,特別是當公司成長到幾百個人的時候,員工跟創始人能夠近距離地聊聊天也是好事,你在給予員工你的關注。

最後,員工也可以創造幸福經歷。不少公司都有團隊精神的培訓。實際上這些活動可以跟公益結合在一起。我們最近接觸到“春暉博愛”這個組織,它為孤兒院的殘疾兒童提供教育幫助,跟全國很多福利院合作,已經做了17年了。如果誰能夠到這些福利院表演節目,孩子們都會非常高興的。所以,愛唱歌的員工,可以把卡拉OK搬到與春暉合作的福利院裡,給孤殘孩子們唱歌。這不是做了好事嗎?為員工創造幸福經歷可以從點滴做起。

我原來做投資的時候經常要防著別人騙我。自從來到哈佛中心(上海)之後,我才發現原來社會還是挺美好的。此時此刻,哈佛商學院在全世界都在研究“社會企業”。所謂社會企業,是指某類商業組織,在運營過程當中,或者在利潤分配方面,為社會做公益。因為這個課題,我們就接觸了一些在中國做好事的人群,吃驚地發現世上居然還有這麼多的好心人,這麼多好心的年輕人,不是都傳80後、90後很自私嗎?有一個頻道理論,說你做甚麼樣的事情就會招來甚麼樣的人。看來,我一不小心換了個好頻道。

跟比你優秀的人在一起,你自己就不知不覺變得優秀了;跟比你善良的人在一起,你自己就不知不覺變得善良了;跟比你幸福的人在一起,你自己就不知不覺變得幸福了。

看完艾誠的這本書之後,請問:“你和誰一起創業呢?”

TPG(德太投資)貝恩資本前合夥人,
現任哈佛中心(上海)董事總經理 黃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