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前言

企業成功案例

【類別最新出版】
服務革命:美國運通的百年從心哲學,打造高價值團隊的39堂課
ChatGPT:AI革命
台積電為什麼神?:揭露台灣護國神山與晶圓科技產業崛起的祕密
家的夢想,無限大:大家房屋的經營哲學
熱賣行銷學:促銷實戰SOP一次上手(熱賣新裝版)


鴻源風暴檔案(DH0025)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企業成功案例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張孟起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6月25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65頁
ISBN:957131719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前言



  自序

引筆一快鴻源夢

民國79年 1 月 7 日晚上七點多,家中電話突然響起。一位與鴻源機構有關的人打電話來告訴我:「今晚鴻源百貨十二樓有會議,很重要。我只能告訴你這麼多,其他的,你自己去問。」我因採訪新聞與此人接觸已近一年,直覺到此會的重要非比尋常。

雖然週日晚上是我難得休假與妻小共處的時光,但自從接觸鴻源以來,鴻源的一切皆對我有強烈的吸引力。我立刻呼叫鴻源公關總經理劉永安詢問,劉永安回電話告訴我:「是有會議,只是投資人的聚會。」

劉永安的輕描淡寫並未降低我對消息來源的信任感,加上自從跑鴻源新聞以來始終未淡的好奇心作祟,我帶著歉意向妻說明原委,立刻開車直奔鴻源百貨,途中心想,就算只是投資人的聚會,去看看現場氣氛,體會一下,也沒啥不好。

搭電梯上了十二樓,一出電梯就知道沒白來。電梯口站了不少鴻源機構鴻安保全公司的保全人員,單純的投資人聚會絕不會有此陣仗。鴻安保全總經理鍾濟時與鴻源副總裁室總經理張萬炘看到我,更是一臉驚愕,齊聲說:「你怎麼會來?」我哈哈一陣後說:「我怎麼不會來。」一向謹慎的張萬炘立刻正色說:「今天不能採訪,請你出去。」或許是平日和他們已很熟,可以耍賴而不致把氣氛弄僵,我回道:「我不會進會場,可也不會坐電梯下去,難不成你叫人把我抬走。」鴻源的人做事有其分寸,我的假設沒錯,我並沒有被抬走。這樣的假設在日後遭威脅恐嚇時也獲得證明。

於是我就賴在電梯間等了一個多小時,直到九點半會一結束,我立刻進入會場。只見五、六百位北部地區吸金專員一個個神色凝重、交頭接耳。我立刻找到仍被專員們包圍詢問的總裁於勇明,對他說:「你別走開,我等你。」在這之前,我幾乎每天下午到他辦公室,坐他對面「陪」他辦公,我沒拿出筆記本記過一個字,也沒發過一條和他有關的新聞,只是看、聽,和用「心」記。

隨後我攔下一位吸金專員詢問聚會內容,這位專員告訴我:「總裁剛剛說,一分四吸金再不理想,就要考慮把整個鴻源賣給國外財團。」當時政府取締地下投資公司的理浪已甚囂塵上,鴻源喊出一分四年息吸金就合法的口號,全力動員吸收新血,以支應付息的失血,但吸金情況不甚理想。

聽到這個大消息,我躲進會場旁小辦公室打電話回報社,給經濟組主任俞允之(當時我在《中國時報》當記者),我說:「詳情還得進一步查證,反正現場沒有其他記者,現在已十點多,今天發稿已來不及。」

再回頭找於勇明,他神情倒很愉快,對我說:「你沒和我喝過酒,要不要和我喝,我們邊喝邊聊。」我自然應允。

於是,我坐上於勇明的凱迪拉克,到於勇明和演員林光寧、副總裁劉鐵球(當時已逝世)太太羅台併合夥在長春路開的酒廊,記憶中於勇明一到,林光寧還出來打一下招呼,我和於勇明被讓進了一間小包廂,想是預期話題嚴肅,於勇明並沒有叫小姐陪酒。一瓶於勇明最愛的「藍帶」、幾樣小菜,於勇明執壺,我則旁敲側擊的問他會議情況,他說:「鴻源的負債已大於資產,晚上我對吸金專員說,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再發獲利,會發乾的,索興收掉不要幹了,我可以找國外買主。」

於勇明接著說:「我一說這話,那些專員立刻亂成一團,如大難臨頭。」於勇明又說:「也不知誰給沈長聲報信,沈長聲隨後趕到,上台哭著說道幾個月流血發獲利的情況,但他還是求專員團結,一分四吸金再努力看看,我看他這個樣子,也沒辦法。」

接著我們又談了一些鴻源的情況,我還是像以往跑鴻源新聞一樣,多聽少問,問題儘量沒有邏輯性。轉眼已經十二點,我就問:「總裁,你還想不想和我喝?」於勇明答說:「想啊。」我說:「想就換地方喝,去我家。」於勇明答:「沒問題。」於是於勇明吩咐司機「大頭」去買些滷菜,準備去我家,酒就從車子行李箱拿,他行李箱中至少都維持著半打藍帶的存量。

到我家後,已睡的妻子也起來一睹於勇明的盧山真面目,接下來話題就很軟性,大多是於勇明的個人歷史,直到三點,我說:「總裁,我喝得差不多了,你可以走了。」

作記者六年多,我只邀請過三位採訪對象回家,一位是劉鐵球、一位是於勇明,另一位則是華隆案的檢察官許阿桂。

1 月 9 日,我到報社把週日夜裡知道的新聞寫了出來,一篇新聞、一篇專訪、一篇特稿。第二天新聞見報,軒然大波從此起。使我嚐到了第一大報一版頭獨家新聞的滋味,也使我備受威脅、恐嚇、抹黑、懷疑。

1月10日上午十點多,我像往常一樣,到鴻源機構民生東路劉永安的公關室跑新聞。一出電梯,國內所有媒體採訪地下投資公司新聞的記者已全部到齊,我還是到得最晚的。是我的獨家新聞把他們全引來查證。

.由排斥到著迷

77年11月,我進入《中國時報》經濟組當記者,78年 4 、 5 月間,由現任立委、當時還在《中國時報》的沈智慧手中,接下了採訪地下投資公司的線,她只給了我一份鴻源機構蒐集的國內地下投資公司名單,以及鴻源公關副總經理劉奇偉辦公室的電話。那時我主跑的路線是汽車、信託投資公司、外銷產業,我心想這會兒糟了,地下投資公司的新聞要怎麼跑呢?他們怎麼會願意告訴你新聞,那些公司不都有黑道撐腰嗎?

才接這條線,有一次中央銀行調整存款準備率,報社長官要我配合對地下投資公司資金影響的新聞,我依「地上存款利率高,則地下亦高,反之亦然」的理論,根本沒採訪就胡謅了一篇稿子交差,反正是「某地下投資公司表示……台北市東區一家地下投資公司指出……」其實全都是我自己說的。

那時心想,往後日子還長得呢,都這樣編新聞那還得了,於是開始去劉奇偉那裡走動:我問些膚淺的問題,他給些不著邊際的答案。

沒想到這種敷衍的跑新聞法,卻演變成一連六、七個月每天都耗在鴻源四、五個小時;四年多的時間我一直對鴻源新聞保持高度關注,甚至有一陣子每晚上床睡不著,心中想的都是鴻源。

所以至此,一方面是78年中,《中國時報》成立證券版,我被派去跑股票,地下投資公司仍兼著跑,我自己不作股票,對股票也毫無興趣,好在證券新聞每天都有,不愁沒稿可交差,所以大半時間都可投在鴻源身上。

二則是鴻源實在太迷人了,它是國內地下投資公司的開山祖師、龍頭老大,其他地下投資公司所能想出的名堂,鴻源無不兼備,且玩得更精。愈接觸、愈好奇,也愈覺得搞不懂它,卻又愈想把它搞懂。

我做記者的初衷,無非是想要瞭解人;瞭解自己也瞭解別人,瞭解自己生存的環境,從何而來,往何處去。鴻源人多,有特色的人也多,更有一位精通玩弄人性的沈長聲,把鴻源造就成一座人性展示場,所以能如此吸引我。

親眼目睹鴻源樓起、樓垮;沈長聲由不可一世到淪為階下囚;投資人山一擲千金到四處告貸四出自救。而鴻源新聞就像後來相繼發生的華隆案、十八標案、尹清楓命案一樣,雖曾在報上佔據極大篇幅,而今卻漸漸為人所淡忘。

在鴻源身上,我投下了大量的心力與時間,好奇心獲得了部分滿足,對人性有了更透徹的瞭解,也引筆成一快,寫了些自認為不錯的稿子,但常常細想,總覺得「不知所為何來」,因為不論我採訪得多深入,投資人的損失並沒有減少,不公平不正義仍一再發生,社會好像也沒變得更好。

我寫這本書也可說是「不知所為何來」,或許,只是讓這本書幫我為心中的「鴻源」兩個字劃下句點。

其實,用「不知所為何來」來形容採訪鴻源機構的新聞,和為這本書背後的心態,可能過於浪漫了。鴻源新聞影響了我日後在新聞界的走勢,不是鴻源新聞,我可能不會在《中國時報》只做了一年半就離開,展開冥冥中似有安排的遊走各報的「跨報之旅」,迄今已服務過六家報社,政治、經濟、社會組記者都當過。這樣的影響並沒有正面或負面的問題,不同的路都可能到得了、也都可能到不了羅馬。

回想當鴻源資產已小於負債的獨家新聞見報之後,如雪片飛到報社的恐嚇信,一通通打來家裡的恐嚇電話,新聞界流傳著的「新聞陰謀論」,都讓我感受「人性竟然脆弱到這種程度」,似乎只有「一步一腳印」,才能證明我的「誠信」。這種感受用在目前於《中時晚報》採訪政治新聞還挺管用的。

民國84年 5 月於台

 
自序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