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一 用扎實的史料還原歷史的真相(張憲文)
序二 不僅僅為了重提舊事(馬振犢)
導讀 滿洲歹土-本書的歷史背景(步平)
第一章 我為張作霖工作

香港中和

【類別最新出版】
大灣的鄉愁
尋訪中國古村鎮
紅軍長征記:原始記錄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數碼港元:Web3.0構建香港新金融


日本在華的間諜活動:1932-1936(WHA0069)

類別: 總經銷代理>香港中和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萬斯白
       Amleto Vespa
譯者:文緣社、康狄 譯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19日
定價:490 元
售價:387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320頁
ISBN:978988828474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一 用扎實的史料還原歷史的真相(張憲文)序二 不僅僅為了重提舊事(馬振犢)導讀 滿洲歹土-本書的歷史背景(步平)第一章 我為張作霖工作



  導讀 滿洲歹土-本書的歷史背景(步平)

《日本在華的間諜活動》的作者萬斯白是一個經歷相當豐富、背景也十分複雜的人物。而他在這本書中描述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東北,也是列強在那裡逐鹿爭奪,導致國際關係犬牙交錯的地方。譯者康狄囑我為本書寫一篇導讀,以方便讀者讀懂書中涉及的各種複雜的關係。在通讀本書的精彩內容之前,讀者朋友們預先了解一下那個時代的中國東北很有必要。

中國東北在地理位置上與俄羅斯交界,所以是沙皇俄國從17世紀以來就一直覬覦的地方。雖然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曾一度阻止了沙皇向東擴張的步伐,但隨著近代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壓迫下打開國門,俄國的勢力也迅速地擴展到黑龍江、烏蘇里江一?,俄國成為當時佔領中國領土面積最大的列強。越過那兩條江進入中國東北,對於俄國來說輕而易舉。當然,俄國在這一地區佔有的優勢地位自然也引起同樣覬覦中國東北的其他列強的擔心與不滿。開始,英、美也認為自己在中國東北有自己的利益,認為俄國的擴張是對其利益的威脅。而作為近鄰的日本則更視俄國為該地區競爭的勁敵。於是,圍繞在中國東北的利益,列強間的矛盾不斷,衝突頻仍。

1895年,日本在取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後,迫使中國割地賠款。但是,由於開始的條款中涉及遼東半島,成為列強干涉的口實。俄羅斯聯合其盟友法國及德國先迫使日本退出對遼東半島的佔領,同時又借款給中國以償還對日賠款,取得了中國清政府的信賴,達成了“共同”修築中東鐵路的協議。

1903年開通的中東鐵路的?路在地圖上呈丁字形,西起滿洲里,與俄羅斯境內自莫斯科開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東至綏芬河,接俄羅斯境內烏蘇里鐵路直抵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從滿洲里與綏芬河的中間位置的哈爾濱,鐵路開始向南到達大連。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當時的中東鐵路構成了橫跨俄羅斯西部到東部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一部分,因為那時俄國的統治者認為中國東北地區像楔子一樣插入俄國的遠東地區,所以不想繞道黑龍江北部地區從俄國境內將西伯利亞延伸到海參崴,而要穿過中國東北走一條“捷徑”。這種將中國東北視為自己領地的做法顯然打破了列強在這一地區的平衡,英、美先是在鐵路建設方面與之對抗,而當俄國利用中國國內發生義和團運動的機會出兵佔領中國東北後,日本更找到了藉口,通過1905年的日俄戰爭終於達到了與俄國分據中國東北南北部的抗衡局面。中東鐵路也相應地分為兩部分,日本控制了自長春到大連的縱向部分,即“南滿鐵路”,俄國保留了滿洲里到綏芬河的橫向部分,即“北滿鐵路”。

到1907年,日俄依據第一次密約,更明確地瓜分了中國東北及外蒙古和朝鮮。即中國東北南部為日本的勢力範圍,中國東北北部為俄國的勢力範圍。日本與俄國,以及與這片土地有千絲萬縷聯繫和利害關係的列強各國有勾結、有爭奪,這種局面就構成了本書作者在中國東北活動的歷史背景。這一歷史背景說明:列強之間圍繞中國東北的權益存在諸多的利益衝突與矛盾,這些衝突與矛盾的激化甚至導致了戰爭的發生。但是戰爭的結束,幾乎都是通過犧牲中國東北的利益得到實現的。

另一方面,在那一時期,積貧積弱的中國面對列強在中國東北的為所欲為則幾乎沒有抵抗的能力。清末的改革雖然力圖振興東北,但在對外關係上官員們要麼主張“聯俄拒日”,要麼呼籲“聯日拒俄”,最後則提出“放任列強進入,在列強競爭的縫隙中尋找機會”的無奈的建言。雖然這些主張的思想與理論基礎都是千百年來形成的“以夷治夷”思想,但是,處於朝氣蓬勃的強盛的漢唐時期中國的“以夷治夷”,和沒落到對列強的進入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清末民初時期的“以夷治夷”,顯然不可能有同樣的結果。寄希望於列強競爭的“以夷治夷”,其結果必然是“為夷所制”。從這個意義上,沒有任何列強能夠真正考慮中國的利益。對於中國來說,這些列強只有獲取利益的多少之分,沒有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國東北的開放程度相對比較高。從地域上看,特別是中東鐵路沿?,尤其是哈爾濱和大連這兩個城市,哈爾濱與俄羅斯的關係、大連與日本的關係,都是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

本書的許多事件在哈爾濱發生,因為哈爾濱自中東鐵路修建後,就成為很重要的中心城市。哈爾濱自1906年對外開放,從那時起,東正教傳入,先後建設了二十餘座教堂;大量僑民流入,先是來自俄國,繼而來自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家。

俄國僑民的流入伴隨鐵路的修建,由於中東鐵路公司設在哈爾濱,所以鐵路公司在這裡掌握有相當多的附屬地,開始有大量俄國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定居,然後是各種行業人員陸續進入。所以,中東鐵路公司提出在附屬地建立自治公會,即將該地作為“國中之國”的自治地區。當時主要分為道裡區、南崗區和道外區三大部分的哈爾濱市區中,前兩部分都屬於自治會管轄,可見其勢力很大。

日本僑民也不甘示弱,從中東鐵路建設開始也迅速進入,在俄國自治會控制的道裡區建立了僑民團體松花會。到1916年,共9萬人口的哈爾濱市內有俄國、日本、波蘭、英國等僑民4萬人。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後,大批俄國僑民遷居中國東北,特別是哈爾濱,形成俄國僑民遷居的高峰時期。1923年定居哈爾濱的俄國僑民竟然達到20萬人,甚至超過當地中國居民的數量,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俄國僑民聚居中心。

哈爾濱市自然成為重要的國際大都市,先後有二十多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以照顧管理本國僑民,也充當了干涉中國正當權益的先鋒。大量居住在中國東北的外國僑民產生的種種需求促使東北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其中很有特色的是外國報刊書籍的出版與發行,當然,大量外國僑民的流入呈現的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局面,也為許多不逞之徒提供了嶄露頭角的機會。這是作為國際間諜的萬斯白在當時的中國東北活動起來並不顯山露水,沒有絲毫障礙,甚至如魚得水的重要原因。

萬斯白在東北地區活動的那一時期,也是東北政局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不久,趁其國內戰爭混亂無暇顧及周邊,並曾宣佈廢除沙皇俄國和一切國家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北京政府有可能改變對蘇俄政策,解聘俄國的鐵路局長。但是,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很快改變了態度,不願將中東鐵路讓與中國,宣佈鐵路所有權屬於蘇聯,任命新的蘇聯方面的鐵路公司會辦和鐵路管理局局長。通過與中國簽訂的《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在哈爾濱臨時開設總領事館,蘇聯一方面繼承了沙皇時期奠定的在中國東北的權益,另一方面則要求在哈爾濱的俄僑選擇是否加入蘇聯國籍,導致在哈爾濱的俄國僑民大批南下遷居,留下的則面臨生活的艱辛,產生巨大動盪。這一動盪則直接影響了當時中國東北的社會環境,削弱了蘇聯在中國東北北部的影響。

民國初年,東北政局的混亂造就了各路軍閥勢力走馬燈式地上場下場,逐漸顯露出張作霖的能力與手腕,同時他也要應付來自國內外的種種壓力,特別是與各列強周旋。所以在他的周圍也聚攏了一批來自不同國家的各色人等,其中就包括萬斯白。萬斯白也得以近距離地觀察東北政局的變化對社會各個層面的影響,特別是東北地方當局與日本人之間的斡旋與交涉。

在這一過程中,從鐵道守備隊發展起來的關東軍代表了狂熱的以佔領“滿蒙”利益?為目標的日本軍部少壯派的政治主張,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完全改變了東北的政局。在東北三省逐步被日本軍隊佔領,並在日本的控制下成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的過程中,日本與蘇聯及各列強的關係也發生了相應變化。1935年3月,蘇聯把中蘇共同經營的中東鐵路北段(北滿鐵路)以1億4000萬日元賣給了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終於使東北成為日本完全排他的“一統天下”,包括萬斯白在內的長期生活在中國東北的外國政客、間諜及各色人等也失去了浪跡生活的空間。

對於研究這一時期的中國東北歷史,對於認識日本與列強在爭奪東北權益方面的種種手段,認識日本軍人和特務在東北的卑劣行為,萬斯白的這本書確實是值得一讀的。

步平
2014 年 2 月
(本文作者是中國抗戰史學會會長,中日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中方首席代表,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