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內文摘錄

譯 者 作 品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藍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洗大象的女人
老虎的妻子(暢銷新版)
直到黑夜盡頭
直到黑夜盡頭(作者親簽版)
天堂


失格媽媽特訓班(AI00348)
The School for Good Mothers

類別: 文學‧小說(翻譯)>藍小說
叢書系列:藍小說
作者:陳濬明
       Jessamine Chan
譯者:呂奕欣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18日
定價:480 元
售價:379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84頁
ISBN:978626374093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內文摘錄



  推薦序

推薦序

無論我失格或及格,我都會永遠愛你
作家/許菁芳


讀者若是身為母親,這本書是一本驚悚小說。

主角斐莉妲的生活是幼兒母親的日常,細節斐然,令人有強烈的既視感。斐莉妲因為留置女兒單獨在家,被判定為失格,失去親權。在旁人看來,這是明顯的失職,不可想像的錯判,怎能把小小孩丟在家裡出門辦事?但是,任何曾經一打一的照護者都知道,這是世間最辛苦的工作,沒日沒夜,沒有休假,沒有自我,進入以小孩為中心且只有小孩的異世界。對於無後援的母親來說,別人看到的是這兩個半小時的母職失能;但別人看不到的是,她已經有上千萬個小時不得閒、身心俱疲、瀕臨滅頂。母職並不只是扮演那個小孩的母親,母職是關於那個小孩所衍生出來的成千上百件任務。小孩的吃喝拉撒全仰賴母親,但食物不會自動煮熟切碎,餐具不會自動清潔消毒,散落滿地的殘渣也不會自動消失——這還只是吃。全戶家事,包括母親本人自己的生存需求,也都不會自動完成。

我特別感同身受的,不只是育兒艱辛,還包括斐莉妲欲振乏力的分裂。其實做媽媽就是個左右為難,媽媽本人就是個充滿矛盾的情結(complex)。一方面非常愛小孩,時時刻刻都想陪伴小孩左右;但另一方面,又深切渴望能保有自己。所有小孩都長得好快:彷彿昨天才剛驗到兩條線,今天已經躺在懷裡哼哼嗨嗨。在月子中心的嬰兒,晚上推回嬰兒室早上再回來,已經長得不太一樣。出差回家,小孩一日千里獲得新技能:會抓握了,知道怎麼開門了,甚至是放手走路了,說第一個字或第一個句子。變化都是一瞬間。不能陪伴在小孩旁邊見證他的變化,是媽媽深刻的遺憾;但如果從未離開小孩,難以喘息,難以獲得空間時間心量,消化孩子為母親帶來的身心巨變。

離開了小孩,還是一直滑手機照片。在小孩身邊時,又忍不住滑手機放空。這就是媽媽。

當然,本書最令人動容的是斐莉妲對女兒哈莉葉的思念;而最毛骨悚然的,是學校之荒謬。其荒謬之中又捕捉到深刻的真實:世上所有對母親的完美投射、嚴酷要求,都在學校裡幻化為真。

在意外發生之後,斐莉妲的生活變成了編年體。所有日子都以其為分水嶺,紀錄她有多久沒見到哈莉葉,有多久沒擁抱她。為了回到哈莉葉身邊,斐莉妲接受入校訓練的要求,辭去工作、搬入集體住宿的校舍,在講師、諮商師與其他「失格母親」環繞下,開始練習照顧被指派給她的機器娃娃。這是學校的企圖——以客觀的標準衡量愛——從字彙量,從語速,聲音頻率,從肢體與眼神接觸,計算母親對孩子的關懷,並透過客觀且不錯漏任何細節的機器記錄。最終在完善資訊與標準架構底下,評估母親是否合格。

我認為這完全狗屁不通。要求人類對機器娃娃表現愛,本質上違反人性。我想起年輕時準備托福考試,要求一群外國人考生對著機器講英文。完全不合理且必然失真。語言發展源於人有溝通的企圖;但人為什麼要跟機器溝通?對著溝通不能的機器,怎能表達自我,還要用外語表達自我?這簡單的邏輯幾乎不用動腦:母親之所以為母親,是因為她的孩子才成為母親,任何一個不是那個孩子的孩子,都不必然能觸發母親的愛。何況是機器。

但神奇的是,機器娃娃雖不是可愛的(unlovable),但母親的愛卻也不是可限制的。故事發展到最後,斐莉妲竟然也對她的機器娃娃付出了愛。斐莉妲照顧機器娃娃發燒,為她更換機器冷卻液,給她說故事,帶她散步玩耍,與她分享家庭歷史,以及無數無數,斐莉妲流露害怕,委屈,擔憂,牽掛的真實情緒——她雖不是這個娃娃的母親,也不可能是任何其他人的母親,但在這些時刻,她確實展現了她是一位母親。

學校對母親有諸多投射。假設母親是完人,而任何母親都必須以此為標準,努力符合完美典範。失格媽媽們不斷拿這些不可能的完美期待鞭打自己,反覆叨念,反覆批判,我是自戀狂,我是個差勁的母親,我為我的孩子帶來危險。這些虛假的投射當然不正確;但卻非常真實。人人都知道母親不可能完美,但人人都不可控制地期待母親無所不能,全力付出,全心接納。整個社會,乃至於全人類的集體意識,都對母親有深切的期待。學校令人毛骨悚然之處在此:它雖是虛構,卻再真實不過。做母親,只要犯下一個錯誤,便是千夫所指、千古罪人;而所有母親心裡也都有無數個自我批判,任何自己犯過的錯誤、可能犯而沒有犯的錯誤、以前沒有犯但未來不排除會犯的錯誤,都會在心裡引發一句話:「我是個壞媽媽」。

無論好壞,無論失格及格,身為母親,真正值得放在心上的是:媽媽不是永恆不變的一種狀態。媽媽的一天,必然有好有壞,會在失格與及格之間來回擺盪。事實上,同一個行為,對媽媽而言是及格,對孩子而言可能失格,反之亦然。甚至,同一個媽媽,對不同的子女來說,感受到的媽媽也不是同一個人。因此,做媽媽,是好是壞,是否真能有及格的分數能打,是否真有任何人能打這個分數,大概永遠沒有標準答案。而且,更關鍵的是,此事沒有標準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因為愛沒有標準。做媽媽重要的是愛。媽媽的行為即使可以被評斷為失格,媽媽的愛卻很難冠以形容詞。愛不需要及格,愛無所謂失格。

無論我失格或及格,我都會永遠愛你。這是媽媽的真心話。這是真實、永恆且無需被衡量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