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新人間叢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推薦序/陳力航

作 者 作 品

致不在場的他們與遲到的我

新人間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莫斯科的情人
我的冤家我的親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金月蓮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雪的俘虜(AK00367)

類別: 新人間叢書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李璐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16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626335893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推薦序/陳力航



  推薦序/陳力航

推薦序
關於《雪的俘虜》的歷史脈絡  ◎陳力航


2020年初,我與妻子在北海道旅行,我的大學同學謝金魚傳訊息給我,說他有一位朋友,對臺籍日本兵、滿洲國、西伯利亞戰俘營等主題有興趣,我也因此認識本書作者李璐,這段期間,我出版《零下六十八度》,他則是出版《南十字星》等書,最近就是這本《雪之俘虜》。
    
《雪之俘虜》是以「臺灣人、滿洲國、西伯利亞拘留」發想的作品。過往提到「西伯利亞拘留」,許多人會聯想到山崎豐子《不毛地帶》。《不毛地帶》看似個人故事,但它卻發揮類似《阿甘正傳》的效果,以人物呈現日本近代史的縮影。故事是以關東軍參謀壹岐正為主角,描述他在西伯利亞戰俘營長達十一年時間,其後返日並活耀於商界,親身經歷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
  
然而,山崎豐子畢竟是以日本人視角寫作,而《雪之俘虜》的特殊性與意義在於,它是以臺灣人為主角,旁及四周的日本人與朝鮮人,再以群像的方式,拚湊出多元族群在滿洲的處境。特別的是,《雪之俘虜》也對臺灣人在西伯利亞戰俘營的境遇有不少著墨,它的出版,代表臺灣終於有了「描繪臺灣人在西伯利亞戰俘營」的小說。對此,我感到非常欣慰,接下來希望能盡一己之力,來為本書稍微補充一下歷史脈絡。
  
《雪之俘虜》是以滿洲國、西伯利亞為舞臺,對現代人而言,滿洲國是個遙遠的「歷史名詞」。但對日治時期的臺灣人而言,它是個充滿機會的所在。如同我們現在出國留學、工作一樣。日治時期的臺灣人,也會前往海外尋求更好的升學、工作機會。然而,當時大部分臺灣人所謂的海外,範圍北從滿洲國、南至爪哇(如果加上蘇聯與英國收容所,那就是北起西伯利亞,南至澳洲)南北橫跨的緯度非常大。如果臺灣人前往福建、廣東還不難理解,因為距離近,也是臺灣漢人原鄉。相對之下,滿洲國不僅距臺較遠,也不如廈門語言可通。
  
那麼,臺灣人何以前往滿洲國呢?簡單來說,滿洲國提供許多升學、工作機會,即便與臺灣距離遙遠,許多人仍趨之若鶩。所謂的升學機會,具體來說如建國大學、滿洲醫大、新京醫大、哈爾濱醫大,都可看到臺灣學生的蹤跡。過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的許雪姬教授至少整理出27名就讀建國大學、127名就讀滿洲各醫學校的臺灣人名單。試想,如果這些人不前往滿洲,依照當時臺灣島內教育體制,醫學校名額有限。 如此也促使許多人將眼光放向島外,除了日本本土之外,滿洲國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求學,許多人可能應聘於會社而前往滿洲,或是在滿洲發展順利,引介自己的親人前來發展。以高雄美濃人傅慶騰為例,他自臺南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後,考入南滿洲電氣株式會社。傅慶騰在滿洲12年,當戰後蘇聯軍南下,他在俄國人脅迫下,協助拆卸發電所設備,以利俄方運回境內使用;  臺南人黃文生,先是前往姨丈簡仁南在大連的「仁和醫院」擔任助手,之後離開醫院,前往東京進修後,再回到大連大信洋行工作。  傅慶騰與黃文生的經歷,是許多臺灣人前往滿洲的模式。除了民間之外,滿洲國政府中也有不少臺人,如外交總長謝介石、溥儀醫師黃子正等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總之,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滿洲國的故事非常精采,有興趣可參考許雪姬教授的相關著作。
  
滿洲國不僅是臺人新天地,二戰末期也未如日本與臺灣頻繁遭受空襲。滿洲國何時開始遭受空襲呢?答案是1945月8月9日以後,蘇軍大量南下,滿洲國境內才開始遭到空襲。與此同時,臺灣人在滿洲國的命運開始變化。當時蘇聯軍進入滿洲國拆卸工業設備、收刮財物、姦淫婦女等。在此過程,有人得以幸運返臺,也有人因情勢所迫,留置當地。而身處關東軍中的臺灣人,如我的祖父陳以文,則在蘇軍的誘騙下,與日本同袍們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搭上前往西伯利亞的火車,成為俘虜。
  
我祖父與《不毛地帶》主角壹岐正一樣,都在泰舍特勞動,他先是在農場,後來又去鐵道隊(鋪設鐵道),經過兩年多的勞動,好不容易返抵日本,卻在此時才知道,自己早已不是日本人。日本人抵達舞鶴之後,只要兩、三天即可返家,而我祖父則是一波三折,經過五個多月才返抵故鄉。
  
如果要追根究柢,確認到底多少臺灣人在西伯利亞的話,可先根據舞鶴引揚援護局的資料,該資料記載1945-1958年間,一共有2686名「非日本人」從納霍德卡搭乘引揚船在舞鶴港上岸。此「非日本人」即包含朝鮮人、臺灣人、南方出身者(戰前日本在東南亞的屬地)。
  
那麼,要如何知道其中可能有多少臺灣人呢?若依照韓國「????朔風?」(韓國西伯利亞拘留者社團)資料顯示(2004年),直至1948年12月,活著回韓國的西伯利亞拘留者共有2300人。 若再依韓聯社公布的2000人來推算(2010年)。  顯示在這2686名「非日本人」當中,至少2000-2300是韓國人。若將2686減去2000或2300,那臺灣人的數目就在386-686這個區間,不至於上千。目前我所能掌握姓名的僅十四人,分別是陳以文、陳忠華、葉海森、蕭瑞郎、龔新登、唐中山、彭武進、南善盛、湯守仁、許敏信、吳龍山、吳正男、賴興煬、賴英書。 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掌握所有人的名字,呈現臺灣人在西伯利亞戰俘營的全貌。在此之前,讀者們請先跟著李璐的筆觸,進入《雪的俘虜》的世界吧。
   
(本文作者陳力航,宜蘭人,成大歷史系學士、政大臺史所碩士、東京大學外國人研究生,現為獨立研究者。學術專長為日治時期臺灣醫療史以及臺灣人海外活動史,著有《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