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附錄

歷史與現場

【類別最新出版】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


台灣人物群像(BC0059)

類別: 歷史‧傳記>歷史與現場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葉榮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4月10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46頁
ISBN:957131672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附錄



  附錄

林獻堂先生簡歷

林獻堂(1881~1956年)出生於現臺中縣霧峰鄉,卒於日本東京都杉並區久我山寓所。諱大樁,號灌園,為前清舉人廣東候補道臺林文欽的長子。幼年失恃,由其祖母撫養成人。公元1895年割臺,其父旅居香港,奉祖母命率全家四十餘口內渡泉州避難。年十八與彰化楊水心結婚生三男一女,二十歲喪父,赴香港迎櫬歸葬。自是負責經營事業(製樟腦及製糖),掌理家政。年輕時這些經驗對於塑造他老成持重,以及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的性格不無關係。

年二十二任霧峰區長,是為他出現社會舞臺的第一步。二十七歲到日本觀光,夙慕梁任公之名,歸途在奈良旅舍邂逅任公,遂獲訂交。1911年梁任公遊臺,因得親炙機會,思想上、學問上頗受其影響。1913年遊大陸,與中國國民黨要人有所接觸,是年5月由北京赴日。獲識板垣伯,是為臺灣同化會之緣起。又得板桓之介紹,得與日本中央政界顯要見面,其翌年與從兄林烈堂暨中部士紳發起捐資創立臺中中學。同年11月板垣再渡臺創立臺灣同化會,林氏出力最多。此間他常去東京,與東京臺灣留學生的接觸漸趨頻繁。1920年3月,東京留學生成立新民會,林氏被推為會長,11月與留學生從事六三法案撤銷運動。翌年領導臺灣議會設置運動,同年10月毫灣文化協會成立被推為總理。1923年4月《臺灣民報》成立公司組織,林氏膺選首任董事長。

1927年臺灣文化協會左右派分裂,林氏與蔡培火、蔣渭水等民族主義者脫退文協,另組政治結社臺灣民眾黨並任顧問。是年5月,出洋遊歷歐美各國,成環球遊記20萬言(收在《林獻堂先生紀念集》)。

1920年臺灣總督府為維持阿片的專賣收入,公佈准許密吸阿片者重新登記,民眾黨以其無視人道,違背國際公約,通電國際聯盟,籲請制止。國際聯盟派員來臺調查,林氏應邀陳述臺灣阿片問題的意見。

同年春新舊兩《臺灣民報》合併成立,林氏被推蟬聯董事長,為促進發行日刊報紙,偕《新民報》總經理羅萬 赴東京奔走呼籲。同年8月,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任顧問。1932年8月,率領反對臺灣米移入限制,全島委員十餘人赴東京奔走呼籲,作反對運動。1934年被迫停止臺灣議會運動。1936年臺灣軍部揭發所謂「祖國事件」,林氏備受迫害,翌年5月赴東京避難。1939年在東京跌傷左腿,住院治療兩個月餘始獲痊癒。病中無俚,以詩自遣,成《海上唱和集》、《東遊吟草》各一卷(收《林獻堂先生紀念集》)。1940年由日本歸臺。

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光復,9月6日應何應欽將軍之邀,偕羅萬 、林呈祿、陳炘、蘇惟梁赴南京,擬參加9日舉行之受降典禮,因被臺灣軍參謀長諫山某所詔,遂不及列席。翌年應丘念臺之邀參加「臺灣光復致敬團」,赴南京參拜中山陵,晉謁蔣委員長,轉赴西安遙祭黃陵。

1947年3月,彰化銀行改組成立,林氏當選首任董事長。5月臺灣省政府改組,任省府委員,翌年6月臺灣省通誌館成立,兼任館長。

1949年9月赴日就醫,1954年胞弟林階堂逝世,翌年次男林猶龍(彰銀董事長)急逝。7月28日錄寄《囑猶思》詩與葉榮鐘,有「九原相待無多日,先為雙親覓一椽」,不意竟成詩讖。翌1956年9月8日下午七時半溘然長逝,結束其七十六年波瀾重疊之生涯。

按林氏出生豪族,世代簪纓,門第優越,家道富有。在民國初年的臺灣,一般富戶家的子弟食先人之蔭,大多數是生活糜爛,頭腦腐化,吃喝玩樂蔚成風氣。所謂「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毋寧是正常的生活方式。而他處在這樣的環境下而能特立獨行,一心向善,見義勇為,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他體軀高而不大,一顆總退卻型的禿頭(俗稱大臣頭)閃閃發光,予人印象甚深,凡見過他一面的人,可能不會忘記。他有一種生得的雍容優雅的風度,又兼謙恭有禮,平易近人,使人發生好感。這可能也是民眾運動領導者不可或缺的要素。

他雖沒有受過新式教育,但是平時讀書甚勤,對於歐美的文物史地曾有廣泛的涉獵,其動力具見於所著《環球遊記》。他對西方的思想雖有相當的理解,因不解外國文字而未能深入,所以他中心思想仍不脫儒教傳統的中國讀書人的範疇。晚年也像一般中國讀書人的趨向,對於佛理頗感興趣,曾在同族人主持的齋堂登壇講經,但因患高血壓症,不耐思索似乎淺嘗即止,未加深究。他雖然生活嚴肅,態度莊重,但頭腦卻不冬烘,他不但解幽默而且甚為風趣。因年輕時熟讀林琴南翻譯的歐美小說,如《俠隱記》(《三劍客》)、《黑奴籲天錄》、《孤星淚》等,講起故事來,有板有眼,頭頭是道。對於音樂也頗有一手,年輕時每當月白風清之夜,常見他獨個兒坐在籐椅上玩三絃。他以為年輕人缺少正當的娛樂,所以容易走入邪道,曾經費盡心力提倡象棋,本省有全島性象棋比賽,還有他於1933年用新民報社的名義在臺中舉開「全島象棋大會」為嚆矢。

綜觀林氏一生行誼,可以說是一個不忮不求、庸言庸行中國傳統的君子。

 
書摘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