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蔣方良辭世特別報導
郝柏村序
作者序

歷史與現場

【類別最新出版】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


淒美榮耀異鄉路(BC0084)──蔣方良傳

類別: 歷史‧傳記>歷史與現場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王美玉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5月19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2頁
ISBN:957132297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蔣方良辭世特別報導郝柏村序作者序



  作者序

.王美玉

二十二年前的春天,我還是國中生的時候,在學校的操場上,老師以悲憤的心情喊著口令。我們一個命令、一個動作,一邊踏著步伐,一邊唱著「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黑暗盡頭,就是光明」。同學們都被老師激昂的口令感染,很多人的內心也相當的悲痛,因為一代偉人、民族救星蔣介石總統去世了。

還記得熱情澎湃的導師,帶著我們一群懵懂無知的孩子,千里迢迢從鶯歌鄉下,坐火車,轉公車,折騰半天才到達已經人山人海的國父紀念館,為的就是瞻仰偉大領袖的遺容。

國父紀念館內外,到處都是哭倒在地上的民眾。他們嘶嚎的聲音,令人驚心動魄,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淚流滿面,第一次感受到課本中描述的蔣總統真的是那麼的備受推崇和偉大。

大學畢業在新聞界工作主跑政治新聞時,對政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認知和轉變。對蔣家當然也有一番不同的體認。當時還是戒嚴體制,實在是有太多的政治禁忌,不能在報紙上暢所欲言。以一個記者的角度來看待蔣家,當時不僅新聞的資訊有限,也有太多的包袱,讓新聞界都必須感慨自己的力量是那麼的有限。幾有帝王之家態勢的蔣家,對一般記者而言無疑是距離遙遠、深不可測的。

1987、88年是台灣民主政治的一個轉淚點,隨著蔣經國宣佈要解嚴,台灣的政治環境完全改觀,舊有的社會和政經結構被解構,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蔣家王朝劃下句點。改朝換代後的台灣有一股蓬勃的爆發力衝撞舊體制。蔣家這個曾經在兩岸執政半世紀以上,主宰中國、台灣兩岸人民命運的最高權力核心,隨著台灣民主化的腳步,受到相當的衝擊,一步一步的褪下穿戴幾十年的神祕面紗。

蔣家在兩位核心人物蔣介石和蔣經國相繼過世後,整個家族迅速凋零。

在政治上,台灣的新興勢力不論朝野都極力要打破蔣家執政時的威權迷思,蔣家在執政當時的優勢與特權逐一被打破,被蔣家人最耿耿於懷的有:蔣緯國的違建被拆除;蔣介石在士林的官邸開放民眾參觀;李登輝為蔣經國在總統府保留的專用辦公室,在保留八年後最後決定遷出,移到桃園頭寮蔣經國的靈柩旁邊;台灣四處林立的蔣介石銅像一一被拆下,蔣家的後代曾經在一處軍事學校裡看到被隨地丟棄的一塊塊先人銅像。或許長期在特權優勢環境成長,蔣家人無法理解、體會台灣政壇怎麼對蔣家這麼的冷漠和現實,甚至一度想把兩位蔣總統的遺體遷葬到大陸,但是礙於兩岸複雜的關係而無法成行。其實在政治上蔣家被視為是舊體制的圖騰,以致讓蔣家人充滿挫折感。

不過在台灣純樸的社會上,台灣人民對打破蔣家執政時的特權,有人認為是民主時代的一個必然過程,但是也有人認為應該可以手下留情。很多台灣人民對蔣家還是充滿了溫情和感激。例如在政壇上飽受爭議的蔣孝勇罹患食道癌的消息傳出後,許多人主動提供祕方,希望能提供蔣孝勇一絲求生的希望。

除了政治上的不適應外,蔣家這幾年來的迅速凋零也讓許多人民同情和感慨。蔣經國的三個兒子,在他去世不到八年的時間,相繼英年早逝,相較於蔣家兩位蔣總統執政時的風光真是令人噓唏。

沒落後的蔣家最孤獨無依的就是蔣經國的遺孀蔣方良。她是來自西伯利亞山區的孤女,因為和留學俄國被共產黨整肅的蔣經國邂逅,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這一生雖然曾經令人羨慕,卻也十分的坎坷。

蔣方良十分依賴蔣經國,她雖然貴為第一夫人,但是一方面蔣經國不讓她過問政治上的事務,一方面蔣家一直有一位十分有權勢的蔣夫人宋美齡,所以蔣方良在蔣家的地位很特殊,她就是蔣經國的妻子,蔣孝文、蔣孝章、蔣孝武、蔣孝勇的母親,在政壇上她的兒子比她有影響力。

她在蔣家是一位全力護衛兒子的母親。蔣經國對小孩的管教雖然十分的嚴格,但是政壇上對蔣家小孩拍馬逢迎的人實在太多,讓蔣經國操心不已,蔣方良每每扮演那個慈母,夾處於丈夫和兒子之間,十分的為難。

對蔣方良而言,她坎坷的一生中,相當值得人同情的地方是,因為蔣經國的反對,她不像一般的第一夫人享有尊崇和權勢,她在政治上沒有任何的影響力,年輕時她原本個性活潑,但是因為嫁入蔣家遠赴異國,她刻意壓抑自己,配合蔣經國希望她所扮演的賢妻良母的角色。

她的大半生都是守著蔣經國生前所住的那棟不豪華,卻是十分隱祕的官邸,很少在外面走動,她在台灣的朋友不多。蔣經國去世後,她孤獨終日守在房裡,偶爾有陽光的日子才會在院子裡曬太陽。

蔣經國去世以後,立刻移民國外的蔣孝勇對他母親的孤獨十分的不忍,好不容易說服蔣方良出國,但是在美國短短一個月,蔣方良還是寧願回到台灣,過著沒有子孫陪伴的日子。三個兒子相繼在榮總病逝,對蔣方良更是沉重的打擊。三次的白髮人送黑髮人,讓她嚐盡了苦楚,甚至因此很害怕走上大直到榮總的這條路。

做為兒子的蔣孝勇,生前有感於蔣方良的一生在那麼不平凡的蔣家中孤寂的度過,他希望能為向來不公開露臉的母親留下一些記錄。他在病榻中接受我的訪問,癌症末期的痛苦絲毫阻擋不了他對母親的敘述和回憶。有一次,午後在榮總的病房裡接受訪談,蔣孝勇很不舒服,他問我可不可以四點鐘結束,他實在撐不下去,但是話匣一打開,一直到五點多才願意結束訪談。

每一次的訪問讓我深深感到,即使蔣家曾經多麼風光,即使蔣孝勇曾經在政壇上十分的有影響力和備受爭議,但是回歸到蔣家裡面,他們和一般家庭沒有兩樣,母親和兒子的親情並沒有因為政治的權勢而變質。

寫這本書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是我個人工作上遇到相當大的轉折,從第一線的採訪工作調到第二線,有相當一段時間不能調適,但是我要感謝周遭的朋友對我的鼓勵。有一天好友陳依玫打電話來,她說,「蔣孝勇只有三個月的生命,你應該想辦法去採訪他。」就這樣開始接觸,輾轉和蔣孝勇聯絡上,當中最感謝的郝柏村先生的引薦,讓蔣孝勇在他生命的最後盡頭,忍受病痛接受我的訪問。可惜蔣孝勇在尚未結束所有的訪談工作前就去世,只好從和蔣家關係良好的幾位先生身上去補足資料。在這裡也要感謝俞國華先生、李煥先生和潘振球先生的協助。希望這本書能讓大家看過蔣家曾經大權在握的光鮮一面後,也能夠了解蔣家這個不平凡的家庭中還有一位很平凡、很孤獨的蔣方良。

1997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