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楊國樞序
司馬文武序
陸鏗辭世 忘了親人忘不了採訪

歷史與現場

【類別最新出版】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


陸鏗回憶與懺悔錄(BC0088)

類別: 歷史‧傳記>歷史與現場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陸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08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720頁
ISBN:957132334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楊國樞序司馬文武序陸鏗辭世 忘了親人忘不了採訪



  司馬文武序

永遠奔馳中的野馬

.司馬文武

把陸鏗關在南港中央研究院自寫回憶錄,好像一隻森林裡的老虎突然被關在柵欄裡面,朋友們都覺得有點殘忍,也不大相信他真的能夠如期寫完。因為陸鏗的精力太充沛,活動力太強,誰也栓他不住。果然,他經常找藉口往外跑,不過,這些藉口都有堂皇的外衣,因為都跟新聞有關,一聽到新聞,陸鏗似乎就不顧一切地往外衝。然後又乖乖地回來。在孤燈下,振筆疾書,龍飛鳳舞地如期完成他一生的懺悔錄。這種專業的工作紀律和他的野馬精神,伴隨他長達五十八年,至今仍然站在採訪前線,每碰到新聞,還是莫名亢奮,真是海峽兩岸第一人。

鄧小平去世當天午夜,他連續打了三次電話才聯絡到我,告訴我這個大新聞。碰到這種大事,他幾乎壓抑不了他的亢奮,接連幾天,不是寫稿,就是接受訪問,每天睡不到二小時。歲月在他頭上留下白髮,但似乎並未在他心理上和精神上留下痕跡,他仍像一匹不停奔馳的野馬。

我讀過許多歐美老記者的回憶錄,他們的經歷令人羨慕,但他們太幸福了,不只可以結交權貴,到全世界各地自由採訪,退休時還過著社交名人生活。台灣和大陸記者從來沒有這樣好命。陸鏗別號大聲,但以前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壓迫下,坐了20多年政治牢,一生飄泊,雖然相交滿天下,但卻只能勉強靠稿費為生。兩袖清風,幾無身外之物,與歐美專業記者富裕的生活,無法相提並論。

近代中國大陸出現不少傑出記者,尤其在對日戰爭前後。不過,他們在戰亂的政治漩渦中,逐一淹沒了。任何一位有良心的記者,都無法對不義的社會,長期保持超然與客觀的態度,因此早晚必定被捲進去,他們在國共鬥爭的夾縫中,根本無法找到新聞記者的生存空間,他們被迫選擇立場。結果他們的命運可想而知。

留在大陸的記者,如果不是參加共黨的文宣隊伍,就是被鬥被整被關被殺,幾乎無一倖免,陸鏗即在大陸坐牢22年。逃來台灣的,上焉者改行不問政治,中焉者寄身新聞學界,或者寫風花雪月的人情文章。下焉者甘為文宣打手;壓制新聞自由,忘了自己是誰。而台灣在日據時代,本來也有一些記者,但剛要發芽即被壓死,沒有成長的機會。

因此不論大陸或台灣,都看不到專業記者的典型,記者缺乏職業尊嚴,找不到真正以新聞工作為終身職志的資深記者。尤其是對兩岸的政治,都能保持密切的關心,而且思想仍能趕上時代,頭腦仍然清楚的,看來看去,只有陸鏗。

十五年前,我在主編黨外雜誌的年代,即開始向從大陸跑去美國不久的陸鏗要稿,他一口氣為《八十年代》(1982年12月)寫了三篇文章。一、作蔣經國鄧小平的客——邀訪李漢魂將軍夫人。二、訪問中共駐美大使柴澤民。三、訪問台灣駐華府地下大使蔡維屏。這是他首次幫台灣的媒體寫稿。

雖然他於1981年曾經來過台灣,但後來數度申請均未能獲准。因為他那次在台言行留下「不良記錄」。這次他為我們所寫的文章,更觸怒當局,尤其那篇把蔣經國和鄧小平相提並論的文章,在當時相當犯忌。但是,好戲還在後頭,因為不久他又應我們的建議,為了一篇「請蔣經國先生不要連任總統」的文章,希望他專任黨主席,這下子更不得了。情治單位都認定他是中共派出來的間諜,對台負有特殊任務。

他在美國訪問中共駐美大使和國防部長,又到大陸訪問許多要人,交遊廣闊,台灣懷疑他有政治背景,這在當時是很容易理解的。尤其是大家從沒有看到一位七十多歲的人,仍然這樣跑來跑去,很少人相信他只是一名專業記者。

他為人熱誠坦率,很容易贏得信賴,但他訪問要人也有許多訣竅,有時故意讓人「跑馬」,再想辦法把他拉回來,胡耀邦就因為這樣而不由自主的講了許多自己會後悔的話。他人情練達,很懂得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所以即使很尖銳的題目,也會很自然地被引導出來,這是資深記者的看家本領。

陸鏗講理重義,當年他是《新聞天地》的發起人之一,這批老朋友,後來雖然政治立場互有遠近 但他仍然把政治和友誼分開來看。他曾為繫獄十多年的老報人李荊蓀的冤案與時任總政戰部主任的王昇據理力爭。對於他所認識的黨外朋友,不論得意失意,他都一樣地熱情。他的朋友遍佈各地 其來有自。

他靠跑新聞和寫稿為生,每天奮筆疾書,不論客廳、餐廳,不論噪嘮安靜,他為稿債所逼,憑著驚人記憶力和過度的好奇心,他搜集資料,尋找新聞題材。那種鍥而不捨,天涯海角也要追蹤到底的緊迫釘人功夫,很少人能夠加以抗拒。這種獨立自由的工作,需要堅強的意志。他那野馬般的性格,老虎般的生命力,配合這種工作紀律,構成波濤起伏的一生。

他早年為了新聞工作而不顧家庭生活,晚年又為了愛情而拋妻別子。他的記者生涯有寫不完的故事,他的感情世界有太多的懺悔。這本書所寫的可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這位始終站在採訪前線,努力超越自己,把所有生命投注在新聞工作的前輩,其實也是在為新一代的新聞工作者披荊斬棘,努力建立專業記者的尊嚴,讓大家以後不需要在政治夾縫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