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言 1
序言 2
序言 3

作 者 作 品

資本論Ⅰ
資本論 Ⅲ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譯 者 作 品

資本論Ⅰ
資本論 Ⅲ

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明室:攝影札記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知識考古學
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
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


資本論 Ⅱ(BD0002)
Das Kapital Vol. 2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叢書系列: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作者:馬克思、恩格斯
       K. Marx and F. Engels
譯者:吳家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0年11月20日
定價:500 元
售價:39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668頁
ISBN:957130189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言 1序言 2序言 3



  序言 2

所有這些關於剽竊的指責,馬克思從來都是一無所知。他手邊的一冊《解放鬥爭》,只裁開了和「國際」有關的部分,其餘的部分是在他逝世以後才由我裁開的。杜賓根的雜誌,馬克思從來沒有見到過。給魯.邁耶爾的《書信》,他也毫無所知。說到「剽竊」的那個地方,只是到 1884 年,由邁耶爾博士先生自己好意地提起,才引起我的注意。不過,第 48 封信馬克思是知道的。邁耶爾先生曾經好意地把原信交給馬克思的小女兒。關於馬克思的批判要在洛貝爾圖斯那裡尋找祕密源泉這樣一些離奇的謠言,當然也傳到了馬克思的耳邊。當時馬克思把信給我看,並說,他在這裡終於得到可靠的消息,知道洛貝爾圖斯本人的奢望是什麼。只要洛貝爾圖斯不再說些別的什麼,他,馬克思,盡可以不予理睬;如果洛貝爾圖斯認為他自己的敘述更簡單、更明了,那就讓他去享受這種樂趣。事實上,馬克思認為,整個事情已經由洛貝爾圖斯的這封信而了結了。

馬克思完全可以這樣想,因為正如我清楚地知道的,直到 1859 年前後,他對洛貝爾圖斯的全部文字活動還是一無所知,而這時,他自己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不僅在綱要上已經完成,而且在最重要的細節上也已經完成。1843 年,他在巴黎開始研究經濟學時,是從偉大的英國人和法國人開始的。在德國人當中,他只知道勞和李斯特,而有這兩個人,對他說來也就夠了。馬克思和我以前都根本沒有聽說過洛貝爾圖斯,直到 1848 年,當我們要在《新萊茵報》上批判洛貝爾圖斯這位柏林議員的演說和他充任大臣的活動時,我們才知道這個人。當時,我們對他什麼也不了解,就去問萊茵省的議員,這個突然當了大臣的洛貝爾圖斯究竟是什麼人。然而那些議員也不能告訴我們洛貝爾圖斯的經濟學著作方面的任何東西。可是,當時馬克思在沒有洛貝爾圖斯的任何幫助下,不僅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資本家的剩除價值」是從哪裡「產生」的,而且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是怎樣「產生」的。這一點,從 1847 年的《哲學的貧困》和 1847 年在布魯塞爾所作的、1849 年發表在《新萊茵報》第 264—269 號上的關於雇傭勞動與資本的講演,可以得到證明。1859 年前後,馬克思才從拉薩爾那裡知道還有洛貝爾圖斯這樣一個經濟學家,後來他在英國博物館看到了洛貝爾圖斯的《第三封社會問題書簡》。

實際情況就是這樣。馬克思從洛貝爾圖斯那裡「剽竊」的內容又是怎樣的呢?洛貝爾圖所說:

「資本家的剩餘價值是從哪裡產生的,這個問題我已經在我的第三封社會問題書簡中說明了,和馬克思一樣,不過更簡單、更明了。」

因此,核心問題是:剩餘價值理論;事實上不能說,洛貝爾圖斯還能從馬克思那裡把別的什麼東西說成是他所有的。因此,洛貝爾圖斯在這裡自封為剩餘價值理論的真正創始人,而馬克思從他那裡剽竊了剩餘價值理論。

這個第三封社會問題書簡又怎樣向我們說明剩餘價值的產生呢?只不過是這樣:被他看作地租和利潤之和的「租」所以產生,不是由於對商品價值的「價值追加」,而是「由於工資所受到的價值扣除,換句話說,由於工資僅僅構成產品價值的一部分」,「並且在有足夠的勞動生產率的情況下,「工資不需要等於勞動產品的自然交換價值,以便後者還會留下一部分作為資本的補償「!」和租」。

這裡沒有告訴我們,如果從產品的「自然交換價值」中沒有留下一部分作為「資本的補償」,更確切些說,作為原料和工具磨損的補償,那這是什麼樣的產品「自然交換價值」。

幸而我們還能夠證實,洛貝爾圖斯這個劃時代的發現,對馬克思產生了什麼樣的印象。在《批判》手稿第Ⅹ冊第 445 頁及以下各頁中,我們發現了《插入部分。洛貝爾圖斯先生。新的地租理論》。在這裡,馬克思只是從這個觀點來看待第 3 封社會問題書簡的。對於洛貝爾圖斯的一般剩餘價值理論,他是用諷刺的評注來駁倒的:「洛貝爾圖斯先生首先研究在土地占有和資本占有還沒有分離的國家中是什麼情況,並且在這裡得出重要的結論說,租(他所謂租,是指全部剩餘價值)只等於無酬勞動,或無酬勞動藉以表現的產品量。」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人類生產剩餘價值已經有幾百年了,他們漸漸想到剩餘價值起源的問題。最早的見解是從商人的直接的實踐中產生的:剩餘價值產生於產品價值的追加。這種見解曾在重商主義者中間占統治地位,但是詹姆斯.斯圖亞特已經看到,在這種情況下,一人之所得必然是他人之所失。儘管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在社會主義者中間,這種見解仍然陰魂不敬。然而它被亞當.斯密從古典科學中趕出去了。

斯密在《國富論》第一篇第 6 章中說:

「一旦資本在個別人手中積累起來,其中某些人自然就利用它使勤勞者去勞動,向他們提供原料和生活資料,以便從他們的勞動產品的出售中,或者說,從這些工人的勞動加到那些原料價值上的東西中,取得利潤……工人加到原料上的價值,在這裡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支付工人的工資,另一部分支付企業主的利潤,作為他預付在原料和工資上的全部資本的報酬。」

「一旦一個國家的土地全部變成了私有財產,土地所有者也像所有其他人一樣,喜歡在他們未曾播種的地方得到收穫,甚至對土地的自然成果也索取地租……工人‥…必須把用自己的勞功收集或生產的東西讓給土地所有者一部分,這一部分,或者說,這一部分的價格,就構成地租。」

對於這段話,馬克思在上述《批判》手稿第 253 頁中作了如下註注:「可見,亞當.斯密把剩餘價值,即剩餘勞動——已經完成並物化在商品中的勞動超過有酬勞動即超過以工資形式取得自己等價物的勞動的餘額——理解為一般範疇,而本來意義上的利潤和地租只是這一般範疇的分枝。」

其次,斯密在第一篇第 8 章中說:

「一旦土地成為私有財產,對工人在這塊土地上所能生產和收集的幾乎一切產品,土地所有者都要求得到一分。他的地租是對耕種土地的勞動所生產的產品的第一個扣除。但是,種地人在收穫以前很少有維持自己生活的資金。他的生活費通常是從他的雇主即租地農場主的資本中預付的。如果租地農場主不能從工人勞動的產品中得到一分,或者說,如果他的資本不能得到補償並帶來利潤,他就沒有與趣雇人了。這種利潤是對耕種土地的勞動所生產的產品的第二個扣除。幾乎所有其他勞動的產品都要作這樣的扣除,來支付利潤,在所有產業部門,大多數工人都需要雇主預付給他們原料以及工資和生活費,直到勞動完成的時候為止。這個雇主從他們勞動的產品中得到一分,或者說,從他們的勞動加到加工原料上的價值中得到一分,這一分也就是雇主的利潤。」

對於這段話,馬克思的評注是(手稿第 256 頁);「總之,亞當.斯密在這裡直截了當地把地租和資本的利潤稱為純粹是工人產品中的扣除部分,或者說,是與工人加到原料上的勞動量相等的產品價值中的扣除部分。但是,正如亞當.斯密自己在前面證明過的,這個扣除部分只能由工人加到原料上的、超過只支付他的工資或只提供他的工資等價物的勞動量的那部分勞動構成;因而這個扣除部分是由剩餘勞動,即工人勞動的無酬部分構成。」

可見,亞當,斯密已經知道「資本家的剩餘價值是從哪裡產生的」,以及土地所有者的剩餘價值是從哪裡產生的;馬克思在1861年已經坦率地承認了這一點,而洛貝爾圖斯和他的那夥在國家社會主義的溫暖的夏雨中像蘑菇一樣繁殖起來的崇拜者,看來已經把這一點忘得一乾二淨。

馬克思接著說:「然而,斯密並沒有把剩餘價值本身作為一個專門範疇同它在利潤和地租中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區別開來。斯密尤其是李嘉圖在研究中的許多錯誤和缺點,都是由此而產生的。」——這個論點可以一字不差地用在洛貝爾圖斯身上。他的「租」只是地租+利潤之和;關於地租,他提出了一種完全錯誤的理論,關於利潤,他盲目地接受了他的前輩的說法。——而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卻是生產資料所有者不付等價物就占有的價值額的一般形式。這個價值額,按照馬克思首先發現的一些十分獨特的規律,分割為利潤和地租這樣一些特殊的轉化形式。這些規律將要在第三卷中加以闡述。在那裡將第一次說明,從理解一般剩餘價值到理解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和地租,從而理解剩餘價值在資本家階級內部進行分配的規律,需要經過多少中間環節。

李嘉圖比亞當.斯密已經前進了一大步。李嘉圖關於剩餘價值的見解是建立在一種新價值理論的基礎上的,這種理論在亞.斯密那裡雖然已見萌芽,但在應用時又幾乎總是被他忘記,這種價值理論成了以後一切經濟科學的出發點。李嘉圖從商品價值由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決定,引伸出由勞動加到原料中去的價值量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進行分配,也就是它分割為工資和利潤(這裡指剩餘價值)。他論證了:無論這兩部分的比例怎樣變動,商品的價值總是不變,這個規律,他認為只有個別例外。他甚至確立了關於工資和剩餘價值(在利潤形式上理解的剩餘價值)的相互關係的一些主要規律,儘管他的理解過於一般化(馬克思《資本論》第 l 卷第 15 章 A),他還指出,地租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超過利潤的餘額。——在上述各點中,洛貝爾圖斯沒有任何一點超過李嘉圖。李嘉圖理論的內在矛盾,——這些矛盾使李嘉圖學派遭到破產,——要嘛洛貝爾圖斯毫無所知,要嘛只是導致他提出一些烏托邦的要求(《認識》第 130 頁),而不是尋求經濟學上的解決。

然而李嘉圖關於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學說,用不著等到洛貝爾圖斯的《認識》出現,才用於社會主義的目的。在《資本論》第一卷第 609 頁(第 2 版)上,從《國民困難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致約翰.羅素勛爵的一封信》(1821 年倫敦版)這一著作中引用了「剩餘產品或資本的占有者」這一說法。這一著作單憑「剩餘產品或資本」這個說法本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正是馬克思使這本 40 頁的小冊子沒有被埋沒。在這一著作中說:

「無論資本家得到的分額有多大{從資本家的立場出發},他總是只能占有工人的剩餘勞動,因為工人必須生活。」(第 23 頁)

但是,工人怎樣生活,從而資本家占有的剩餘勞動能有多大,那是一個極其相對的量。

「如果資本的價值不按照資本量增加的比例而減少,資本家就會超過工人生活所需要的最低限度從工人那裡榨取每一個勞動小時的產品……資本家最後可以對工人說:你不應當吃麵包,因為吃甜菜和馬鈴薯也可以過活;我們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第 23、24 頁)「如果工人能夠做到用馬鈴薯代替麵包生活,那就毫無疑問,從他的勞動中可以榨取更多的東西。這就是說,如果靠麵包生活,他要維持自己和他的家庭,他必須為自已保留星期一和星期二的勞動,如果靠馬鈴薯生活,他就只需要為自己保留星期一的一半。星期一的另一半和星期二的全部就可以游離出來,以使國家或資本家得利。」(第 26 頁)「誰都承認,支付給資本家的利息,無論是採取地租、貨幣利息的形式,還是採取企業利潤的形式,都是用別人的勞動來支付的。」(第 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