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夏鑄九序
導言
書摘 1
書摘 2

譯 者 作 品

遜咖日記:改造葛瑞大作戰(平裝)
遜咖日記:暴風雪驚魂記
遜咖日記:葛瑞不能說的祕密(平裝)
遜咖日記:葛瑞的中學求生記(平裝)
遜咖日記:失控的暑假(平裝)
遜咖日記:不願面對的真相(平裝)
遜咖日記DIY:我的英文創作本
查理和蘿拉系列-異想篇(3冊合售):我非常非常了解天竺鼠 / 我一定會特別特別小心 / 但我們現在到底在哪裡?
我那顆在搖的牙齒絕對絕對不能掉-「查理和蘿拉」系列
我太小,我不要上學-「查理和蘿拉」系列

NEXT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未來城(BE0031)
A Scientist in the City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NEXT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詹姆斯.特非爾
       James Trefil
譯者:賴慈芸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17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57132301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夏鑄九序導言書摘 1書摘 2



  書摘 2

不只是經過郊區道路的汽車才會產生渦流,幾乎所有流經一個固體物的流體都會產生這種現象。譬如山間溪澗裡的大石邊會激起白色的水流,你就可以從水裡的泡泡看出渦流。這說明了何以都市街道上的廢紙通常都會打圈圈,不會直接吹到一邊去。妳還可以在電線上聽到(不是看到)渦流剝離效應。風強的時候,電線往往會嗡嗡作響,因為每當渦流發生剝離,就會像撥吉他弦一樣撥動電線,而產生嗡嗡的聲音。

摩天大樓的道理也一樣,請看圖四的下圖。風吹過大樓,大樓的一側會先產生一個渦流,接著另一側也產生一個渦流。建築物就像電線一樣被「撥動」,也像電線一樣會顫動。古怪的是,大樓產生的渦流,會使大樓朝著與風向垂直的方向顫動:北風會造成建築物的東西向運動。

問題倒不是出在這種顫動本身,而在所謂的共振上。一棟摩天大樓就像所有實體結構一樣,自己會依照一種頻率振動。回想一下我們前面提過的比喻:以一把菜刀切砧板。如果你把菜刀拔起來,它會依照物理學家所謂的自然頻率振動。如果你再次把菜刀切下去,而且時間抓得恰恰好,震動的幅度會相當大,甚至會使砧板咬不住它。同樣的道理,如果渦流剝離撥動大樓,正好該大樓開始往某一個方向擺動,渦流的推力就會使擺幅越來越大,甚至使建築物倒塌。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棟摩天大樓因此倒塌,卻已有不少橋樑因此塌陷,使工程師深刻體會到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可能性而已。

1941年,華盛頓州的塔科馬海峽大橋(Tacoma Narrows Bridge)在啟用短短四個月之後,因為一陣風產生了與該橋自然頻率一致的渦流剝離,而導致橋樑倒塌,結果非常慘烈。有一部影片記錄下該座大橋的路面上下晃動達八呎以上,最後終告斷裂,適足以說明「適時」渦流剝離的威力。我每次為工程師上物理課時,從來不會忘記播放這部影片--以警惕學生。

過去,風力負載的設計相當原始,建築師也喜歡信任過去有用的設計,就像我們在第三章中提過的羅馬混凝土工人一樣。然而,今天我們有了複雜的電腦,在任何一根工字樑嵌入之前,都可以測試數百種不同的設計在所有風力情況下的反應。甚至還可以更進一步,依照最後決定的各種設計製作模型,放進風洞中實際測試。也就是說,遠在破土動工之前,設計師早就掌握了風力對這棟建築物的影響,並可以據此做出各種防範措施。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提到建築,最引人入勝的話題之一,就是屈數可觀的「敗戰史」--失敗經典。其中一項與風力直接相關的失敗經典,就是波士頓的漢考克大樓。這座睥睨波士頓天際,高達790呎的龐然大物,外部共用了 1 萬344片大玻璃。1973年 1 月20號,就在大樓即將完工的時候,一場暴風雨橫掃波士頓,鬆動了數十片玻璃,直落到人行道上。春去夏來,到了夏末,已有數百片玻璃脫落,三分之一的玻璃都變成了三夾板,為這棟大樓贏得了「三夾板之宮」的別稱。最後,所有的玻璃終於都被換掉了,所耗經費比整棟大樓的造價(9500萬美元)還高。

這起事件為美國營建業創造了一種不尋常的就業機會:一度有人受雇站在街上,抬頭仰望這座建築。如果看到某一片玻璃表面上開始出現眾多細紋,表一有這片玻璃將要完蛋了,這個「專業人士」就會警告路人迅速走避。

長久以來,這起「漢考克劫難」的原因一自不為人知,因為在隨著玻璃剝離而起的無數法律糾紛中,各方面都宣誓保密。不過,最近有兩位分析過這個問題的顧問,因為並沒有簽下保密協定,而得以在《建築師》(Architecture)這份專業期刊上接受訪問。他們的解釋是這樣的:這座建築所用的全是「三明治」窗戶,也就是說,兩片玻璃由鉛框隔開,內面的玻璃塗有一層反射膜。將玻璃焊接在鉛框上的焊料起了極為牢固的化合作用,使整個三明冶玻璃變成一體。風吹過時,窗戶會微微變形,而兩片玻璃中的空間就像風箱一樣,讓空氣在其間進進出出。最後,鉛框和焊料開始出現金屬疲乏現象而斷裂,但玻璃又緊緊黏在金屬框架上。結果,整個窗戶就烯哩嘩啦掉下來了。不過,我得指出,這是頭一次有人使用雙層塗膜玻璃,所以沒能預測到這個特殊問題也不足深怪。

地震

風力和重力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還好,第三種建築殺手--地震,倒不會天天發生。

當建築在風中擺動時,是有一個固著點的,建築底部是黏接在地上的。但地震發生時,情況就複雜得多。剛開始的震動會移動建築底部,但慣性作用又使得建築上部留在原處不動。最後,震動使整個建築搖擺起來,沒有任何一個固定點留下來。

眾所皆知,地震的起因是地底岩石壓力的突然釋放。在加州,這種壓力是沿著聖安地列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累積的,因為斷層的兩側一直互相傾軋。摩擦力會使岩石長期保持不動,能量也就逐漸累積,就像壓緊的彈簧一樣。一旦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就會突然釋出。斷層兩側互往對方滑動,幅度可能達到數十呎之多,而釋出累積的能量。震波通過斷層周邊的岩石,造成我們所知的地震。

震波抵達一棟建築時,關鍵性的因素就是建築底下的岩石種類。這在1989年的舊金山地震中可以看得特別清楚:同樣的震波通過時,有些地區遭到嚴重的破壞,而有些地區卻幾乎安然無恙。我們可以想像一個盛滿果凍的水泥淺盆,如果用槌子敲敲淺盆外緣,所施的能量就會以震波的型態同時通過水泥淺盆和果凍。但兩種物質的反應卻截然不同:震波通過水泥時,所有的運動都停留在分子層次,而果凍卻會顫動搖晃。同樣的能量通過這兩種物質,但由於內部分子連接的方式不同,震波所引起的運動也大不相同。

地震的情況也差不多。震波通過堅硬的岩石時,並不會產生劇烈運動,但如果遇到鬆散的土質,像是海埔新生地等,就會引發相當大的震幅。這就是何以填舊金山灣而成的瑪麗娜區(Marina District)會被破壞得那麼嚴重,而幾個街區以外,建在岩石小坡上的房子卻全然無損。

坦白說,我一直很害怕舊金山高高低低的山坡,尤其是開車經過時。我總認為一旦發生地震,山坡是很糟糕的地方,好像會滾下來似的。我跟建築工程師表明這種憂慮,他們都大笑起來。一個工程師指著鄰近山坡上的一棟摩天大樓說:「地震時,我寧可待在那裡,勝於待在平地上。」他們告訴我,那棟建築的地基深埋於堅硬的岩石中,就像前面所提的水泥淺盆一樣,不至於搖得太厲害。

起碼表面上看來如此。

但地基下的岩石還不能決定一切。一棟建築的地基會怎麼搖,還要看設計和建材。一般來說,有兩種策略可以減少地震的傷害,我們可以稱為「硬策略」和「軟策略」。

樹在風中搖擺,就是軟策略的一個例子:在壓力下暫時低頭,壓力過了就回復正常。鋼架摩天大樓就是用這種策略來應付地震,大樓會搖擺,會彎曲,可是不會倒塌。在很大程度上,用來對抗風力的設計,也可以用來防範震災。

而硬策略的基本原理,就是把房子蓋得儘可能堅固。一旦地震來襲,屋子會整個一起搖動,就像浮在波濤上的硬盒子一樣。如此一來,不管是建在哪一種地表上,也都不會倒塌。

水泥建築通常都很硬,但讓人驚訝的是,木建築也可以很硬。一種基本的技術就是在木屋外邊釘上一圈三夾板,房子一開始搖晃,三夾板會使所有角落維持九十度,因此整個房子就不會散掉。

橋樑和高架公路的問題又不一樣。像金門大橋那種大型鋼橋看起來好像不太安全,其實並不。它的彈性夠強,能夠搖擺避難。你如果曾在大風中開車通過金門大橋,一定不會忘記那種橋面彷彿翻騰變形的感覺。

而鋼筋水泥公路卻正好相反,通常都會盡量強化,受震動時會整個移動而不會散裂開來。現代建築技術在公路設計上又有突破,在支撐高架道路的水泥柱內部,現在又多加了一圈強化用的鋼條圍住柱子,像籃子一樣。輕微地震時,這些鋼條可以加強公路的強度,強震時卻可以發揮另一種作用:如果地震使水泥碎裂,這些鋼條仍然可以撐住水泥殘柱,使路面不至於斷裂崩塌。地震過後,水泥柱已經毫無價值,不過是瓦礫一堆,但仍然能夠勉強撐住路面。一位工程師解釋道:「芮氏七級以下的地震,我們的設計是為了保護建築物。而芮氏七級以上的地震,我們的設計是為了救人。」

下次你在地震帶的高架公路上開車時,別忘了這句話。

其他諸小力

無數的建築物都已消失在人類歷史的洪流之中。其中只有相當少數是毀在地震、強風等大災難上,甚至很少是倒掉的。大部分的房子都只是被荒廢,在不起眼卻從不中斷的風吹雨打中慢慢銷蝕而終歸塵土。在本章結束之前,請讀者想一想這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人們就只是棄×××(請填入你最喜愛的一棟建築)於不顧,結果會怎樣?

只消看一眼荒廢無主的屋子,就可以預測第一階段的過程了。首先,全屋最脆弱的部分--窗戶和屋頂--會最先不翼而飛。或許是人為破壞,或許是風吹雨淋的結果,反正屋子保護性的外殼總會被破壞,使內部裸露出來。

然後各種小動物會住進來:鳥在椽上築巢,浣熊和松鼠則佔據天花板。等到角落裡的灰塵越積越厚,野草和一些小樹也開始冒出來了。就像人行道的縫隙裡冒出來的小草一樣,植物也開始悄悄進駐空房子,用根把原本緊密相連的建材躋開。

木造建築的崩壞程序比較快,因為生物清道夫立刻就能開始工作。木頭的強度來自於纖維素,係由葡萄糖分子長鍊串起來的,而葡萄糖是所有活細胞的能量來源。雖然人類無法消化纖維素,卻有很多生物可以。白蟻開始據地開工,細菌開始吃回樹木經由光合作用儲藏的能量。最後,木頭柱子會腐朽到不堪一擊,只要厚一點的雪或一陣強風就足以使整個建築垮掉。

如果是新的鋼筋水泥建築,就得花長一點的時間了。由於鋼筋和水泥都不能吃,所以生物清道夫起不了作用,只能靠物理或化學作用。水泥部分的崩壞和岩石的風蝕作用差不多。水分由縫隙滲進水泥,經過反覆的解凍和結凍循環,最後終會使水泥斷裂開來。路面和人行道上常常可以見到這種情形,五十年以上的舊水泥建築也因此會有斑駁龜裂的外表。這種解凍/結凍循環已經造成許多水泥橋墩的頹杞,當然也會作用在摩天大樓的樓梯井和外壁,只不過可能要好幾個世紀的時間罷了。

鋼架事實上比許多人想像中更不堪侵蝕,除非得到良好的保護,否則鋼架會生繡腐蝕,而且,只要一根柱子有一點繡掉了,就會使整根柱子倒塌下來。

幾年前,我聽過一位曾參予紐約世貿中心設計工作的工程師演講,使我對此感受尤深。有人問他世貿中心的弱點為何,他想了一下,回答道,該建築的弱點在於,整個建築的重量是由撐起外部的鋼柱承受的;如果這棟建築被棄置不用,這些鋼柱通過的地下室和地基幾乎一定會被水所淹沒。他預測,浸水浸了幾十年以後,這些地下室和地基的水會嚴重損害鋼柱。一旦這種情形發生,第一場暴風雨所帶來的風力就足以折斷鋼柱,使整個大樓倒塌。

無論一棟建築有多雄偉,有多壯觀,只要假以時日,一定有某種自然力會使其歸於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