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推薦序

作 者 作 品

野台戲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
《山丘上的修道院》+《公東的教堂》10周年精裝典藏盒裝版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10周年傳奇復刻版(平裝)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10周年傳奇復刻版(精裝)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 10周年熱銷紀念版(平裝)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 10周年熱銷紀念版(精裝)

作家作品集

【類別最新出版】
老家人:范毅舜攝影文集
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
大叔Ojisan on the Road
鱷眼晨曦
一日深遊北台灣:20條精選路線


老家人:范毅舜攝影文集(CM00107)

類別: 作家系列(本國)>作家作品集
叢書系列:作家作品集
作者:范毅舜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19日
定價:880 元
售價:695 元(約79折)
開本:16開/精裝/248頁
ISBN:978626353783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推薦序



  推薦序

推薦序
家族和民族史的波紋
文=陳映真   

                       
當我看到范毅舜兩度陪伴他的母親,回大陸探親過程中拍下的照片時,我是驚異和感動的。

驚異,是因為這一組的照片和我看見過的他的其他作品有極大的差異。范毅舜有極為纖巧、敏銳而唯美的明顯頹廢視覺。在我看到過他的有限作品裡,都表現出強烈的、異質的官能主義 (sen- sualism),執拗而又恁恣的自我意識 (egoism);和一種精細地揉合了宗教性的虔信和肉慾,世紀末的頹廢與傲慢的氣質。他對於顏色、光影、形象具備了駭人的敏銳,予人不由得不對他的攝影作品不安地瞪目屏息。然而這一次他的照片是古老而蒼勁的北方中國,高遠的天空、蒼蒼的田野,經過無數次年豐年荒的北國農村,以及千年貼著北中國土地生活著的,老的、壯的、少的、小的農 民。而這些農民,竟是范毅舜的血親們。

感動,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范毅舜踏踏實實地拍了人,而且不少還是正經八百的肖像。我藉著范毅舜對這些人,對這些中國大地上農民的深情凝視,凝視了,也凝視著鏡頭中瞬間的不同臉孔。對我而言,攝影的魅力,是把一個人川流不拘的生命中的某一個瞬間,那個永遠不可能雷同的瞬間,不可思議地捕捉下來,隔著多少時間和空間,那令人神馳的,栩栩如生的瞬間,猶似童話中的魔術一般,令人嚮往不已。
                       
范毅舜以八個章節寫了這些被他拍下來的人物,包括外婆、舅舅、舅媽和表兄弟姊妹們……。如果沒有一九四九年的歷史性巨變,照片裡的人就不是穿著深藍色人民服的農民,而是長袍馬褂的先生老爺吧。范毅舜的母親系出舊時中國的豪門大姓。在〈李家的四合堂〉這篇故事的開章中,有極為動人的敘述。歷史翻天覆地的巨變,使當時年僅十五的范毅舜的母親,和夫婿流亡來台。而她的娘家,甚至在今日河北淮淀的老農民記憶中,盛名猶在的李家四合堂和李家的親族,也經歷了滄海桑田的大變。                   

一九六?年出生於台灣的范毅舜和無數其他的「第二代外省人」一樣,因為海峽四十年的禁斷,成了那風?雷動的歷史局外人。然而,無疑地具有過人的智慧和勇氣,恒抱著生動而傑出的記憶力,並且擅長生動地敘說往日故事的范母,為幼小以迄青年時代的范毅舜的想像和記憶中,重建了四合堂,一幕又一幕令人心思嚮往和悸動的往日世界。
                       
一九八八年,台灣開放人民到大陸探親。范毅舜領著母親回到睽隔了四十年的夢中家園。母親故事中的外祖母,外祖母的弟妹、舅舅們忽然都成了真實生活中真實的人。范毅舜從「局外」不可自由地撞進了無法推諉的歷史和血親的系譜。

往日的豪門大室,今日成了歷經磨難的農民。不管中國大陸經歷了怎樣複雜而巨大的歷史、政治和社會經濟的變貌。生於一九六?年台灣的范毅舜一旦撞見了從「母親的故事」,一變而為活生生的家族歷史中的真實,范毅舜對於那一場捲去母親一系過去繁華的「大革命」不能無怨。這淡淡的怨悱,以一種意外地復生的親情,表現在他的八章娓娓敘述中。

瀕臨解體瓜分,經濟和社會疲憊,佔人口百分之八十許的農民貧困而飢餓,貧富懸殊,社會正義崩潰的舊時中國在內在的強大壓力下,迸發了一九四九年的「革命」,自一九四九年迄今,中國大陸以「動員的集體主義」 (Mobilizational Collectivism) 十億人口的國家,尋求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當對於中共的過度頌揚和貶抑都在「後冷戰」的歷史中趨於鎮靜,四十年來,中國大陸發展的實際圖像,是複雜而且矛盾的。
                       
比起其他貧困和不發展的社會,中國大陸顯示了相當快速的經濟發展,但廣大的農村,卻依然貧困。許多西方評論家指出,四九年以後的中國,基本上消除了主要以財產為基礎的不平等,縮小城鄉的不平等,大量而迅速地完成了積累,為重工業奠定了基礎,消滅外來資本對中國工業和貿易的支配;中國的工人階級有了終生職業上的保障、安全、津貼和福利,並獲得在中國社會從未有的應有地位。一九六五到一九八?年間,世界銀行對中國大陸和印度做了對比研究。

在國內生產毛額的增長率、工業增長率、糧食生產的數量, 中國大陸都超過印度一倍。而直到八?年代之間,廣泛的中 國農村在糧食、副食、福利各方面遠不如城市的工人。在最 困難的時代,飢餓也是襲擊著大陸廣大農村中的農民。農村 人口的激增,限制農民的流動和市場活動,國家收購對農民 的壓榨,西方市場對中共的嚴密封鎖,農村內部及城鄉間依然存在著新的不公平??,使中國農村長期在貧困和飢饉的
 邊緣,踟躇而行。
                       
遜清末代皇帝的日籍妻子,在戰後被遣送返日。一九四九年以後,溥儀被發交「改造」,而他的日籍妻子「愛新覺羅浩」和女兒,為了理解四九年以後的丈夫和父親的國家,認真學習了當時有關中國的知識,寫成了一本在二十多年前讀過,至今仍難忘的傳記。

但自八八年以後,兩岸可以往來的今日,對於中國大陸,依然缺少出於民族關懷的,認真而客觀的研究。四十年因內戰和冷戰造成的民族分斷,曾幾何時,早已深深地內化與合理化。對於自己,對於彼岸,依舊是不假思索地使用著內戰和冷戰的敘說 (narrative)和邏輯。當范毅舜的〈母親的故事〉忽然成了激動的親情和現實,四十年的隔絕和內化的民族自我排拒,終竟沒有成為范毅舜進一步探索民族和家族分斷的思索起步,反而迅速地回到分斷的起點。范毅舜寫道:「在完成此書後,我心裡不再有那些無足輕重的感慨!也不再有那些壯?浪漫的政治神話。因為在我才開始做初步探索時,我已獲得了豐富的賞報——那就是塵封已久,桎梏不解的心結就此竟自由了起來??。」
                       
這未必是一段很明白的言語。然而范毅舜似乎在說,經過這一程探親,寫書的歷程,事情終竟告一段落。范毅舜證實了母親的故鄉,南淮淀確乎不僅僅是一個故事中,一個空虛的地名,但南淮淀似乎也不是一個魂牽夢繫的原鄉。

然而,范毅舜相機和筆下的母親、老爺、姥姥、李家「四合堂」、姥姥的娘家、姥姥的弟妹、二舅和大舅,都是那樣生動、那樣厚實而鮮活的人物,令人難忘。開放大陸探親以後,這怕是第一本描寫一個「第二代外省人」回到那在翻騰的中國民眾史中解體、流轉和重組的原鄉,和原鄉中血親的書。

從以四十年來欽定的邏輯去看大陸的四十年,向以家族和民族自己的邏輯,去凝視這民族互相陌生和分離的歷史,看來是需要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但不論如何,對范毅舜而言,母親的娘家,「四合堂」的往事雲煙,在他敏銳、易感的想像和創造世界,畢竟激起了不易平息的波紋。而這波紋,透過范毅舜獨特的視覺和感性,向著他的讀者漣漪而來,並且向我們民族的汪洋大海粼粼地擴散,沖淡而去,或者終於泯沒,也或者竟與別的波紋相錯而激起更其複雜的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