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流行娛樂Life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健康食品
消失的土產
花錢買垃圾:包裝迷思

Life

【類別最新出版】
田野裡的古早味:醃梅子、漬醬菜、釀米麴、做腐乳……阿嬤古傳的料理智慧:隨書附贈古早味插畫風明信片乙張,兩款隨機
被誤解的老台菜
樹葉物語
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30堂防溺教育課,危急時刻,做自己的救命恩人!
養出零壓力貓咪:臺灣首位零恐懼訓練貓咪行為諮商師,教你輕鬆養貓不崩潰!


慢食之後(VD0003)──現代飲食的 31 個省思

類別: 流行娛樂>Life
叢書系列:Life
作者:謝忠道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21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78957135385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健康食品消失的土產花錢買垃圾:包裝迷思



  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

兒童這個女孩三歲開始就吃一種酵素健康食品。我特別仔細看了瓶子上的服用注意說明與事項──這明顯是藥品,絕不是健康食品。

朋友留學美國,回臺後任職某大公司副董,位高權重,平常忙碌得很,大陸歐美全球各地沒有時差地飛行開會,幾年前生了個女兒,年過四十,才忽然意識到女兒已經快五歲了,大部分時間都沒在幼女身邊。朋友忽然覺醒,請我代訂巴黎迪士尼樂園的旅館門票,想為女兒慶祝生日。

朋友帶著興奮的妻女到歐洲,日內瓦、里昂、土魯斯……邊開會邊陪妻女遊歐,一路到巴黎楓丹白露。我在楓丹白露跟他們碰頭後,第一件事卻是陪他們找藥房。朋友太太買不到一種他們一家三口天天吃的健康食品──酵素,她說:「這是法國製的啊,怎麼法國反而沒賣?」她拿出瓶子給我看。果然,撕開中文標示,下面就是法文原文標籤,成分、說明、製藥廠商一應俱全。

除了不熟悉的成分專有名詞,我特別仔細看了服用注意說明與事項:六歲以上孩童才可食用, 每次兩顆,每日不超過八顆最高限量。一週後狀況沒有改善應停止服用,就醫治療。不過這一點在中文標籤上沒有標示,我譯給朋友太太聽,她說,在臺灣醫生說可以啊,女兒從三歲就開始吃了。

藥品是一個特殊的規範商品,每個國家的管理進出口都有不同的規定,而且健康食品和藥品又是兩種管理分明的商品。因為某種原因,法國生產的可能僅出口某些國家,反而在法國本地不見得有售,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這明顯是藥品,雖然不需醫師處方就可購買,但絕不是「健康食品」。

每天一家三口就要二十四顆,一瓶二十顆裝的怎麼夠?朋友太太問:有沒有五十顆或家庭號裝的?沒有。那就買十瓶好了。抱歉,藥房沒有那麼多存貨,如果確定要的話,可以調貨,明天來取。

法國怎麼這麼落伍?又沒有大瓶裝,又沒有足夠存貨,叫消費者怎麼辦?朋友太太一邊嘀咕一邊失望地走出藥房。

我在旁邊看得有點茫然不知如何解釋。沒有大瓶裝當然是因為這是藥品,不是糖果食品,是有限制服用的。沒有足夠的存貨,很可能暢銷缺貨,也可能是不暢銷而少進貨,而依我看後者原因居大,因為藥房藥劑師沒聽過這款藥品,還用電腦搜尋了一下。

這個經驗已經讓我非常吃驚了,往後兩天我陪著朋友一家三口,觀察到了一些讓我瞠目結舌的現象。我們在餐廳用餐時,朋友太太帶了一盤水煮青菜來餵女兒吃。我看到這個五歲小女孩對食物一點都不感興趣,還不時將餵進嘴裡的東西又吐出來。上甜點時,我很熱心地想讓她嘗嘗冰淇淋,朋友夫婦告訴我,平常女兒是禁吃甜食的。

我聽到下巴掉下來了。

然後我逐漸瞭解這對夫婦是如何管制五歲女兒的飲食:絕對不准吃甜食,因為會蛀牙。還有,幾乎不吃肉或脂肪類,只吃水煮蔬菜(在超市買蔬菜然後用電湯匙煮)。不吃鹽,因為醫生說,一般蔬菜等天然食物裡所含的鹽分已經夠了,不需另外添加。

所以這個女孩是靠不加鹽且沒有任何調味的水煮蔬菜維生的?朋友太太說:我們都吃得很清淡,很自然健康。

從朋友太太嘴裡聽到「自然健康」四個字,不知為何讓我有點毛骨悚然。我絕對相信朋友女兒是個極端的例子,不是臺灣社會常見的通例,但是也足以讓人思考,什麼社會環境造就這樣的想法觀念?

夫妻兩人都是高學歷高所得的社會菁英,對兒童的教育非常用心,否則不會如此在意女兒吃的食物,可是……這中間哪裡不對了吧?

健康本是飲食最神聖的標的,在餐桌上我們最常聽到的是這樣的句子:「吃這個,對身體好。」、「嘗嘗這個,對皮膚不錯喔。」、「你一定要試試看,補眼睛(或補血/補元氣/補精力)!」所有吃喝的動作,全在下意識裡被簡化成「對身體好(健康)」的目的。

吃飯和吃藥經常只是一線之隔(食補、藥膳、養生),而且還界線模糊,互相跨界代用。而當下的天枰卻漸漸傾向拿藥當飯吃的怪異現象。

讓我們重新回到最原始吃飯和吃藥之間目的上的差別吧?吃藥是為了治病,不是為了藥好吃,或是靠吃藥為生。吃飯則是為了吃飽,然後是為了好吃,為了享受感官上的一種愉悅。

而所謂的健康食品,至少在歐洲、在法國,是補充營養而非主要的營養來源。既不在於治病亦不在於「當飯吃」,而是在補充不均衡的飲食和營養攝取中匱弱的部分,但絕無法取代食物本身好吃且讓人愉悅的功能。再說,健康食品不是食品,部分營養攝取過多造成身體負擔,更是不健康。

我小時候經常要被迫吃魚肝油健素糖,那是在那個物質匱乏時代的產物。然而今天更可怕,更多的科技產品用各種方法告訴我們,這些顆粒藥丸,那些膠囊口服液,是如何地由最新技術發展出來,讓人更健康。吃一顆維他命一日所需的營養都有了;吃兩粒某某膠囊等於吞下多少克的靈芝黃金蜆。

我們對「健康」的詮釋是不是有些過度了?有時似乎根本扭曲健康作為一個完整意涵的概念。許多時候我們都過於信賴商品廣告了,相信健康等於營養,等於健康食品,等於該吞哪些「健康食品」。「健康」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理念──均衡飲食、定期運動、保持愉快心境、充足睡眠休息……──而是一個被無數商品廣告金錢利益挾持的心理恐懼。

追求身體健康是對的,但是這個理念本身必須是健康的。中庸是我們的傳統理念,但是我們當下對健康的想法卻非常偏執,甚至病態。朋友的作法在我眼中完全不健康。

我常覺得這一代的父母是在被無數的商品廣告恐嚇威脅擺弄著在養育小孩的:「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增加抵抗力!」盲目地聽從廣告詞的指揮,填餵孩子各種奇怪莫名的營養品維他命。

廣告不是資訊,別把廣告當資訊。

在今日都會發展的時代,親自下廚的媽媽越來越少,有時有外勞做菜已經是很幸福的事,就別提所謂的媽媽的味道了,很多小孩的「媽媽的味道」已經變成居家附近的小吃自助餐和泡麵了。健康食品往往變成懶人父母不願花心思培養孩子飲食習慣,享受味道的藉口。而這樣的孩子長大,也只會是下一代懶人父母而已。你怎能期待一個從小吃酵素健康食品顆粒膠囊長大的孩子,當了父母之後會去烹煮一道道美味的麻婆豆腐、紅燒蹄膀或是清蒸豆豉魚呢?

親子之間失去食物這個聯絡感情與感官的管道,也就失去了對食物對味道的熱情,自然也失去了對生產食物的土地的感情。在曖昧模糊的「健康食品」中追求健康的我們,是否同時在逐漸失去對食物的感情,生命的味道?

培養孩子對食物最原始單純的樂趣與品嘗美味的愉悅吧,尤其孩子的各種感官味覺正逢發育成長的階段,不需要用各種健康食品來幫助他們小小的身軀消化吸收補充攝取。美味帶給人身心上的享受與快樂是無法衡量的,而這也是一種該從小培育的能力。我想起那個小女孩面對一盤無味食物的冷漠神情,我不相信吃健康食品的孩子是健康的。

做菜給孩子吃,跟孩子一起做菜,讓孩子陪你上市場,陪你一起挑菜一起聞蔬菜水果的味道。帶孩子去大自然看豬是如何養出來的、蔥是如何長出來的、蘿蔔是如何從土裡挖出來的。

食物是一片魚一片肉,是一葉蔬菜一塊豆腐,健康也是,尤其是那些經過愛心和雙手調製出來的東西,健康你的身體也健康你的心靈。真正的健康是快樂,是無法濃縮在一顆最新科技製作出來的藥丸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