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知本家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之一】
【內文摘錄之二】
【內文摘錄之三】

作 者 作 品

如果這是宋史--(伍)當貍貓變成了皇上
如果這是宋史--(柒)宋仁宗:叫我第一名
如果這是宋史(捌):宋朝開始變樣了
如果這是宋史(玖):皇上,您天威難測!
如果這是宋史(拾):明軍‧強相‧雙面刃
如果這是宋史(拾壹)--宦官史官當國
如果這是宋史(拾貳)--刀斧手與權謀家
如果這是宋史(拾參)--功績彪炳‧風雅巔峰
如果這是宋史(拾肆):帝國的玩家與英雄
如果這是宋史(拾伍):血色黃昏的宋朝

知本家

【類別最新出版】
周瑜與孫權
朔風北望(下)
朔風北望(上)
叩叩門,唐朝
變臉‧變法‧變錢 王安石(下)


變臉‧變法‧變錢 王安石(下)(YG00154)

類別: 知本家
叢書系列:知本家
作者:高天流雲
出版社:知本家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29日
定價:330 元
售價:26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78986622359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之一】【內文摘錄之二】【內文摘錄之三】



  【內文摘錄之一】

第一章 身了拂衣去

    王安石回來了。近六年的無私合作讓雙方無話不談。只有面對他時,宋神宗才說出了心裡話。以下是史書記載裡他們的對答。
    神宗:「遼國人來要土地,怎麼辦?」
    王安石:「不給。」
    「他們堅持,怎麼辦?」
    「慢慢談,拉長時間講道理,備戰。」
    神宗突然心慌:「要是真的打起來呢,怎麼辦?」
    王安石搖頭:「絕不會。你不要怕,更別示弱。鬼都是怕出來的,過分示弱,對方本不想打,也會開打。」

    神宗的情緒更加低落:「我怕的就是遼國會突然出兵。」
這是思維的死衚衕,什麼都為敵人著想,把自己的權力、主動都拱手讓出。這還怎麼做人呢,起碼的生活安全都保障不了,何談發展強大。王安石鬱悶中有些發火,他說: 「遼國現在是強盜,抵在家門口搶劫,如果只想花錢免災,直接給錢割地就是。如果不想,就馬上備戰,還有什麼好商量的?你是怕我們北方空虛,來不及準備嗎?」
    神宗點頭,他怕的就是這個。
    王安石把一件件的報告擺在桌上。公元一○六九年三月,遼國大臣耶律使遜煽動北部准布部落叛亂,遼國花了很大力量才鎮壓下去;同年十二月,遼國五國各部落又叛亂,遼國動用皇室斡魯朵才能平叛,這改變了遼國力量的格局。

    心理上的問題,不是幾句話就能治好的。
    不久後遼國使者再次入境,帶來了遼國認定的分水嶺位置,想以此謀利,但他們弄巧成拙了,和當時的宋朝講地理知識,絕對是踢中了鐵板。
    宋朝派出的談判大臣是沈括。
    沈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方志、律歷、音樂、醫藥、卜算、水利、冶金等等等等無所不知無所不精。基本上往前推三百年,往後推三百年,總共六百年沒有人能超過他。
    他是個神話,天文方面他提出了新曆法,和現代用的陽曆相近;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數學方面, 他首創隙積術、會圓術,也就是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和已知圓的直徑、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凡此種種,都只是他龐大知識的冰山一角,多年以後,他寫了一本書,集成了他一生的學術。
    書的名字叫《夢溪筆談》。

    然而無知識的敵人永遠是無恥。幾經周折之後,遼國人的要價居然重新回到了談判最開始時。宋神宗長吁一口氣,覺得天都陰了,沒完沒了的遼國人,貪得無厭的遼國人!他召見王安石,問這次又得怎麼辦? 
    這一次王安石也沈默了,他盯著北疆地圖默默出神。好一會兒後說了八個字:「姑欲取之,必先與之。」他拿起筆來,在地圖上划了一道線,把黃嵬山以外近七百餘里的土地都割讓給了遼國…… 
    這成了王安石一生中最大的污點,宋史上說他這大筆一揮把代北最後一道門戶雁門關天險都割出去了,從此之後宋朝徹底沒了北大門,遼國人隨時可以入侵。要注意,這個事實──王安石割讓領土七百里;這個後果──宋朝失去北疆天險,是歷代史書都認定的信史,直到現代新中國建立之後,仍然是官方主流史實。
    萬事只怕有心人,真相只有一個,查。

    這樣是不是就解決了問題呢?恰恰相反,事兒更多了。眼放著一大片無主地,誰看誰眼紅。這裡不能光說遼國的不是,宋朝人也不怎麼樣。從邊官將軍到有錢的財主,以各種藉口利用荒地生錢。只不過像遼國這樣明目張膽地勒索,就實在是出格了。

    出格的程度有多大,關係到了王安石到底有多賣國。在宋朝的官方史書裡就有三個不同的版本。第一,王安石賣了五百里。出自《宋史‧呂大忠傳》;第二,王安石賣了六百里。出自《宋史‧韓縝傳》;第三,王安石賣了七百里,出自《宋史‧韓琦傳》。

    當時的邵伯溫寫書了《邵氏聞見錄》,從名字上就知道內容都是看到的、或者聽到的。王安石棄地五百里之說,最早就出現在他的這本書裡。
    有個原始資料,是熙寧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宋朝資政殿上呈給神宗皇帝的一份報告,《所爭界至地名白札子》。裡邊有這樣幾條: 
    蔚州地分,本朝以秦王台、古長城為界;北朝稱以分水嶺為界,所爭地約七里以上。
朔州地分,往前已經定奪,以黃嵬大山北腳為界;今北朝稱以黃嵬大山分水嶺為界,所爭地南北約三十里。
    武州地分,本朝以烽火鋪為界;北朝稱以瓦窯塢分水嶺為界,所爭地南北十里以上。
應州地分,本朝以長連城為界;北朝稱以水峪內分水嶺為界。
    要注意的是武州,之前沒提過,它是遼國當時的地名,在朔州轄區內。這份報告可以作為整個邊界紛爭的基調,這是沈括入遼之前遼國的要價,就算宋朝全答應了,看看割出去的地盤能有多大。

    無論如何也沒有五百里,從哪兒算出來的六百、甚至七百里呢?何況兩國談判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宋朝問,分水嶺上也是領土,怎麼分。
    遼國人詭譎一笑,到遼國去算。
    之後沈括帶著大批量檔案文件入遼談判。至於後來遼國無恥到出爾反而又來勒索,所能得到的可以在同年年底十一月宋廷批給韓縝的談判條件裡找出根據。
    ──東水嶺一帶從雁門寨北過分划;西陘地合接石長城處分劃瓦窯塢地合案視分水嶺處分劃;麻谷砦水窗鋪當拆移。
    綜上所述,爭執集中在兩國邊境上蔚、朔、應三州交界的五片零星小地段。遼國得到的好處精確計算,在平原地段得到了三處,大的縱深十多里,小的幾里多。另外兩片是山地,包括面積  最大,縱深約三十里的黃嵬山北麓和天池廟地區。
    像宋史裡所說的,以分水嶺劃界,把雁門關天險都丟了的情況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