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閱讀地球出版社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譯 者 作 品

巴黎:知性之旅7
尋找經營之神:探索26個企業王國尋找成功者的基因

閱讀地球出版社

【類別最新出版】
換個城市過日子:舊金山遊、住、學
我在亞馬遜.com的日子
全世界都擋不住李昆霖
唸給妳聽
大甲溪慢慢遊:台灣旅遊第一名溪


未來史(YK4004)

類別: 閱讀地球出版社
叢書系列:閱讀地球出版社
作者:David A. Wilson
譯者:鄭文琦
出版社:閱讀地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24日
定價:240 元
售價:190 元(約79折)
開本:21.5 × 16.5 cm/平裝/240頁
ISBN:9868104033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推薦序

相互依存的過去、未來與現代

過去、現在、未來,在時間的延續上,是個旅程;但是在人的意識裡,卻並存且互相糾纏。因此,我們總是根據現在而說著過去,這使得「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而一切的未來,也被過去和現在所滲透、所穿過。

這種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糾纏,其實也就是人活著的意義,但可能也是一切麻煩的起源。就以早就消逝了的過去為例,儘管它已過去,但卻永遠不得安寧,人們會根據現在的需要而將它喚起,它有時會被當作美好的鄉愁而崇拜著,有時則又會被看成有如漫漫長夜的惡夢,甚至還可能變成現在的替罪羔羊,要祖宗為失敗的子孫負責。過去是現在的鄉愁,也是現在的藉口。

而未來就更複雜,儘管它尚未到來,只是客觀上一件虛懸的空洞,但它卻是人們恐懼和希望的寄託。人們透過現在而張望未來,甚至還野心勃勃的要張望永恆。由於這樣的恐懼和希望,人們遂總是以最大的熱情看著那未可知的空白,希望尋找到它的線索與圖象。未來是人們的一種迷戀,正因為這樣的迷戀,它讓人得以找到意義,而當然,有時它也就難免會被奉送災難。未來的這種特性,使它成了一個舞台,從最通俗的卜卦、星相術數、初期社會的預言或神諭;神權時代有如狂飆的彌賽亞運動和末日崇拜,以及到了政治時代的烏托邦運動,都一波波的在這個舞台上輪番演出。而這個舞台縱使到今天都還沒有閒著,一齣以基督教基本教義派世界末日大戰為預言的軍事和政治運動正在展開。

威爾森教授所著的這部《未來史》,所說的就是漫長的、人們對未來所做的這一切的歷史,他以一種近乎百科全書式的態度,將這個至今未了的故事條分縷析,讓人深深的體會到,這種未來的歷史裡,人們所付出的代價可真是一點也不低廉。

其實,所謂「未來的歷史」,也就是「預言的歷史」。它是簡單的形式,即是個人問吉凶、問財帛的占卜︰從這裡,開始了人和未來的賭局。而在過去漫長的歷史裡,那些宗教裡的烏托邦運動(即彌賽亞和末日審判運動)、政治上的烏托邦運動,則無疑的是它的高峰,這些烏托邦運動,乃是人要根據對未來的想像,讓此世被造成理想的國度。只是,對於這個世界,人們不了解的比了解的多,根據不了解而想建造烏托邦,就如同倒砌金字塔,真正上得了天的一個也沒有,反倒是更多人都因此而掉進了地獄。這就是在烏托邦運動由盛而衰的過程中,以宗教、政治、科技、女性等各種角度所呈現的「反烏托邦」著作和主張漸增的原因。

而烏托邦運動的興起,其實和知識份子的興起有著桴鼓相應的關係。從啟蒙理性時代開始,知識份子的角色即漸趨重要。在那種相信進步有無限可能、相信時間是一條走向進步的直線、相信自由平等具有無上價值的時代,替未來勾勒理想的藍圖,當然成了一種普遍的嚮往。只是預言所靠的乃是晦澀的文字謎語,烏托邦這種大型的預言,靠的則是簡化問題,以及那沒有確切保證的許諾。普遍的預言,並不能讓人事先趨吉避凶,只有在事後才可能附會解釋。同樣的,大型烏托邦,都要用它的失敗來證明它的無效。

人類的歷史走到現在,由於蘇聯的瓦解,整個「左」字都被污名化,因而寄託在「左」這個字裡的一切價值內涵,如平等、人權、尊重、免於匱乏的自由等也都跟著被污名化,因此,在過去曾做出的貢獻,但也造成過災難的烏托邦思想

遂漸趨沉寂。這也是歷史被簡化的一種規律。它總是由這種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在烏托邦被污名化後,人們就再也不管世事、只管自己,這是一種集體的冷漠

,也就是所謂的「集體的近視」。由「烏托邦」(utopia)變成近視(myopia),這兩個字還真是難得的配對!

不過,傳統型態的烏托邦已告式微,除了有時代因素外,它也和知識份子的邊緣化有關。在這個公共領域日益縮小,理性物質的娛樂消費更容易,而社會的自動控制機制也更嚴密的時代,公共事務已不再能得到熱情的回應,烏托邦當然已沒有了空間。

問題在於,傳統的烏托邦已失去空間,但另一種更加資本密集,需要更大體制力量來推動的新型態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烏托邦卻已興起。它以龐大的教會、龐大且複雜的廣播、網路、以及電視網,在北美展開。它是烏托邦、彌賽亞、末日崇拜的結合體。這是烏托邦運動的重大改變。它以全世界為舞台,正方興未艾。

在這個過去的烏托邦已告衰退,而新型態國家級的彌賽亞烏托邦正在興起的時刻,我倒願意引用前代思想家卡爾.曼罕(KarlMannheim)在名著《意識型態與烏托邦》裡的一句話做為結論。曼罕不支持烏托邦,但他畢竟說道︰

「……烏托邦的消失,會形成一種靜態,在這種狀態裡,人的意識不會大過一件東西的意義。這意謂著我們將因此陷入一種可以想像到的最大難局。……在過去,經過漫長,但卻受苦,但也非常英雄式的發展,人類已進入一種高度自覺的狀態,歷史也不再只由盲目的力量所決定,而愈來愈成為人的創造過程。一旦沒有了烏托邦,人將失去型塑歷史的意願,當然,人們去理解歷史和自我的能力也將一併失去。」

會去思考未來,連帶著也去思考過去,這是人的開始。但人畢竟並非萬能,權力的貪婪、野蠻的根性,都會在其中顯露,最後讓手段淹沒了目的。也正因此,

思考未來和過去的過程,也就是人本身成長的一個過程。這也是我們儘管付出許多代價,仍不要放棄人類、放棄嚮往、放棄未來的原因。以自省的心,重新去找烏托邦的路,乃是人的未竟之業,也是讀了此書後,應有的覺悟吧!

 
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