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2
位網友寫書評
1.
角鴞
2008.11.27
★★★★☆
看角鴞的所有評論
擅寫自然生態故事的艾克曼,這次有了令人驚艷的創新之作。你可能不會像從前讀《感官之旅》、《鯨背月色》或《艾克曼的花園》一下子就入迷,需要多一點耐心,像動物園長夫人安東妮娜照顧小獾、山貓、駱駝……看似被照顧著的動物,其實,正是牠們解救了所有苦難中的人心!
《園長夫人》是一部淚光中帶有笑聲,由動物與人們交織成的罕見紀實小說。故事發生在二次大戰期間的華沙。艾克曼透過動物園長夫人安東妮娜的回憶錄,追索出當時園長姜恩以及夫人安東妮娜是如何在納粹恐怖統治下,透過動物的掩護,營救無數猶太人的故事。
貫穿全書的是戰爭中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以及擁有特殊感知能力的園長夫人安東妮娜是如何運用她神秘而熱忱的力量,照顧動物、照顧難民。透過艾克曼內蘊深厚的關照與素養,讀來無比精采感人。
姜恩與安東妮娜的動物園,好像一艘救生艇,隨時接待各種奇特或失怙的動物。家裡則像一個雜劇劇場,動物可以隨意進出走動,山貓寶寶需用奶瓶餵養到六個月大、金剛鸚鵡在陽台啄食小塊柳橙、小獾正訓練自己上廁所……入夜後,這個大家族此起彼落的鼾聲與呼吸譜出了趣味十足的動物清唱劇。除了艾克曼,沒有人可以將各種動物的生態習性,描繪得如此活靈活現、唯妙唯肖。
黑暗悄悄掩至。1938年希特勒大軍佔領捷北蘇臺德地區。1939年9月,劃破天際的轟轟巨響驚醒安東妮娜,也無情的開啟了所有生命顛沛未知的命運。
對猶太人有深厚友誼的園長姜恩,透過動物園的掩護,幫助了無數輾轉逃亡的猶太人。成功接引出來者,往往都是姜恩經歷千鈞一髮的危機才得以保全。所有躲藏在獸籠裡或屋內的客人,都有秘密的動物名稱做為代號。
與客人們朝夕相處的安東妮娜,受到大家全心的讚佩與擁戴,面對動物,甚至面對危機,都能處理得恰到好處。
戰爭中是否有人關心動物呢?書中另一條重要的發展路線,是關於動物園生態管理和意識型態的論辯。許多人與姜恩和安東妮娜來往,包括知名的柏林動物園長路茲海克。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熱愛動物的海克推出的「德國動物園」以展示母國本土的野生動物為人稱道,然而,極端的愛國主義、優越的種族意識,讓動物成了祭品。
海克兄弟一直夢想著復育三種已經絕種的純種生物:新石器已存在的歐洲野馬、歐洲原牛和歐洲野牛。事實上是,海克假借動物復育之名,掠奪東歐動物園和曠野,侈言「納粹的十字記號與原牛結合,象徵無堅不摧的力量」。諾貝爾獎科學家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更強化納粹統治正當性,主張「種族優生學」,認為必須藉由消除「退化」的種類,來防止人類文化沒落或毀滅。「淨化德國、精煉德國」,包括自然世界,令人毛骨悚然!海克造訪姜恩和安東妮娜,很快把山貓和其他動物運到德國「受照顧」或說「出借」。
艾克曼將安東妮娜與動物們顛沛離散的痛苦,捶心般地傳遞給每一位讀者,我們彷彿看到了斑馬、長頸鹿在面前流下淚滴。
德軍對待猶太人殘酷凌虐的畫面,一幕幕上演。猶太人手上「六角星形的藍色大衛之星」標誌,象徵死亡的烙印。然而,在混亂殘暴中,艾克曼特意彰顯一位位充滿心靈力量的智者、一篇篇幽默感人的求生故事,激勵振奮,不讓殘酷的命運操弄,猶太人活出令人不可置信的信心!
1944年,姜恩參與地下軍的起義活動,動物園的領導責任完全落到安東妮娜肩上,艾克曼與安東妮娜似乎融為一體,完全灌注給讀者一股精神、心理壓力以及身體的折磨,讓人屏氣凝神,無法呼吸。而艾克曼不僅寫動物園長、園長夫人,更將來來往往的諸多人物,刻劃入裡,包括海克。我們看到的是:人性。
戰爭總是突然開始,嘎然結束。1946年春,姜恩活著從戰俘營回家了,開始重新打造動物園。當初收留的客人們,存活下來者,都保持著密切聯繫,悲哀的影像埋藏甜美的記憶。
姜恩和安東妮娜努力為他人謀機會生存,而這一切的理由,姜恩說「這是我們該做的。如果你能救人性命,這就是你的義務。」
生命偉大之處,不就是這些黑暗中綻放出的微光嗎?又有誰能想像,動物園長與園長夫人竟能聰明的藉著專業本能,藉著動物和昆蟲,拯救許多瀕危的朋友?在危險而不確定的時代,動物的陪伴讓人們得以生活下去,感覺真實。
當我們隨著艾克曼重回浩劫後的歷史現場,循著安東妮娜的足跡走一回,這一段歷史的縫隙,突地奔出了百千隻動物,與充滿喜悅的波蘭人、猶太人一同歡笑。一段最悲慘的年代,譜出了最美、最感人的故事。
因為姜恩、因為安東妮娜,因為艾克曼,懷抱著對人、對動物們巨大的愛,這段歷史縫隙才得以重見天日。
2.
Scorpian
2008.09.28
★★★★☆
看Scorpian的所有評論
首先感謝時報出版社舉辦的活動,讓我能有機會在這本書的中文版還沒正式出版之前,就可以先睹為快!其次,這本試讀本的完成度其實已經很高,連封面都有了,足見時報出版的用心。
不過我個人對於封面上的文案採用「媲美《辛德勒的名單》、猶勝《偷書賊》、《德語課》……」這些廣告用語有一點點的意見。當然,這本書描寫的時空背景和上述文字的時空背景相當,而主角雖然不同,但仍然是有關猶太人的故事,所以舉出前面一些台灣人比較熟悉的作品來推薦本書,似乎無可厚非,但是,《園長夫人》這本書並不是小說,反而比較像是報導文學,跟推薦文中所舉的都是小說有明顯的不同,這麼一來,很容易讓因為看到推薦文字而閱讀本書的讀者,有適應不良的感覺!不過這當然是出版社的兩難,如果擺明了這本書就是報導文學,相信還沒出版之前就可以斷言銷售量會很差,所以,這麼細緻的行銷層面,還是讓專業的出版社去煩惱就好,我單純的發發牢騷!
在本書第27章最末端,園長夫人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動物只要在幾個月之內,就能壓抑自己掠奪的本能,而人類,即使經過多少世紀的改進,卻依舊能在轉瞬之間,就比任何野獸更野蠻?」戰爭總是輕易的激起人類內心身處最卑劣的一端,為了生存,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擊倒敵人,就能讓自己生存下去,甚至,即使對方不是敵人,只要有可能妨礙到自己生存,依舊要先發制人。在戰爭中,人類最卑劣的本性大致上是如此毫無掩飾的揭露開來,因此,雖然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講求邏輯思考的德國人,會在二次大戰期間如此徹底的被洗腦,盲目的跟隨領袖的言行舉止,做出許多令人髮指的行為,但如果放在叢林法則的生存原則下來看,也許這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
只是我們不免也發出和園長夫人一樣的疑惑:為什麼動物園裡的動物,在得知自己可以獲得充分的餵食之後,可以在幾個月之內改變自己嗜殺的習性,但人類卻會在不明的狀況下顯露更嗜血的本能?
因此回頭再看園長夫人的所作所為,更可以體會到她具有多麼高貴的人格。她所保護的,不僅僅只是自己的家人,而是與自己完全不相干的第三人,更有可能因為保護這些人,讓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犧牲生命!而且,她並不會有任何物質上的回報。對於人類這種生物,偷書賊的作者透過死神的口吻說出:「同樣是人,怎麼會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
這本書,透過動物園的興衰,訴說了一段人類史上悲慘的歷史,為了掩護猶太人,園長夫人利用動物園原本安置動物的地方,拿來掩護避難而來的「客人」,當動物園裡面住的不再是動物,而是人的時候,這是多麼樣悲慘的一件事。書裡面有一段這麼說:「你們為人取了動物的名字,又把動物取了人的名字!我根本不知道你們說的究竟是人還是動物。」
不過這本書的目的並不在訴說悲慘,而是在告訴大家,無論什麼樣艱苦的環境,只要想活,總有辦法活下去。或許,我們應該記取這段悲慘的歷史教訓,希望永遠不會再發生同樣的慘劇,但我們也能夠勉勵自己,無論將來發生了什麼樣的狀況,抱持著樂觀的希望,總會等到光明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