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連戰序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作 者 作 品

台灣通史:唐山過海的故事

古典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精裝增訂限量簽名版)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西南聯大詩詞課
論語
莊子選


臺灣通史(XO0065)──唐山過海的故事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古典文學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吳密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20頁
ISBN:9571312487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連戰序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書摘 2

壯志未酬遺恨人間

鄭成功背負了國仇家恨,在清朝逼迫之下,又不能不暫時退居臺灣,等待生聚教訓之後,徐圖再舉。「從征實錄」記載,他退居來臺之前的一段談話說:

「臺灣……,田園萬頃,沃野千里,餉稅數十萬……,近為紅夷占據,城中夷夥,不上千人;攻之垂手可得者。我欲平克臺灣,以為根本之地,安頓將領家眷,然後東征西討,無內顧之憂,並可生聚教訓也。」

但是,鄭成功來到臺灣之後,並沒有充裕的時間讓他從事長遠的規劃。他首先改臺灣為東都,改熱蘭遮城為安平鎮,改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將臺灣南部已開發的地域區分為兩縣:北路(承天府之北)為天興縣、南部(承天府之南)為萬年縣,並在澎湖設安撫司。任命楊朝棟為承天府尹,祝敬為天興縣知縣,莊之列為萬年縣知縣,並以周全斌總督南北兩路軍務。這是鄭成功來臺之初的規置。

鄭成功初入臺灣,最迫切的問題是安輯原在臺灣的土著、漢人和覓取軍食。於是鄭成功在部署好東寧的政務之後,馬上親率部從巡視臺南周邊的新港、目加溜、蕭壟、麻豆各社,安撫土著。接著,鄭成功必須解決龐大的軍食問題。他在東都大會諸將說:

「為治之道,在於足食,足食之後,乃可足兵。今賴皇天之靈,諸將之力,克有茲士,豈敢為宴安之計。然而食之者眾,作之者寡,倘一旦匱餉,師不宿飽,則難以固邦家。今臺灣土厚泉甘,膏壤未闢,當用寓兵於農之法,庶可以足食,而後足兵,然後觀時而動,以謀光復也。」

至於「寓兵於農」的實際辦法,則是:

「行屯田之法,僅留勇衛、侍衛二旅以守安平、承天。餘鎮各按分地,分越南北開墾。使野無曠土,而軍有餘糧。三年之後,乃定賦稅。農隙之時,訓以武事,俾無廢弛。有事則執戈以戰,無事則負耒而耕。」

於是,五軍、果毅各鎮,赴曾文溪之北,前鋒後勁,左衝各鎮,赴二層行溪之南,各擇地屯兵,插竹為社,斬茅為屋,從事農業生產。

雖然鄭成功已在臺灣島內安頓下來,可是外在的環境對他卻愈來愈不利。

鄭成功退守臺灣之後,清廷採用原是成功部將的黃梧的「平海五策」,把沿海居民全部撤至離海岸較遠的內地,禁止他們出海,以斷絕他們對鄭成功的接濟。這就是清廷所謂「遷界」辦法。鄭氏在家鄉的祖墳也遭清朝的破壞。在北京的鄭芝龍家族,也多人遭清朝殺害。這些對退處臺灣的鄭成功來說,都是悔恨交加的壞消息。

而鄭成功奉為號召的永曆帝,也在雲南方面下落不明。更糟糕的是鄭成功家庭內部起了個絕大的不幸風波。那就是留守廈門的長子鄭經竟然傳出與乳母私通的醜聞,這使得一向嚴於律己、也嚴於治軍的鄭成功,非常狼狽,立刻諭令鄭泰就近在廈門監殺鄭經、乳母、和教子不嚴的董夫人。但鄭泰將乳母及鄭經的私生子殺了之後,卻替鄭經與董夫人求情。

留守廈門的鄭泰、洪旭、黃廷等人,又有抗命的傾向,不肯依令搬眷來臺,臺、廈間的音訊也不完全通暢。受此接二連三打擊的鄭成功,終於病倒了。永曆十六年(一六六二)五月八日,這位胸懷大志的英雄銜恨撒手人寰,享年只有三十九歲。距他來到臺灣也只有一年的時間。

鄭成功,有做為人子,不得盡孝的遺憾,有做為人臣,不能盡忠的遺憾。就如他自己死前的一段話:

「自國家飄零以來,枕戈冷血十有七年,進退無據,罪案日增,今又屏跡遐荒。遽捐人世,忠孝兩虧,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於此極,吾人又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乎?」

但他以一孤臣孽子,奮力於東南海疆,欲挽狂瀾於既倒的艱苦卓絕的精神,卻一直是後人所景仰的。尤其他渡海開臺的功績更是往後來臺開墾之漢人的精神感召。所以,清初以來民間私奉鄭成功於「開山廟」中,直到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沈葆楨因牡丹社事件來臺,才藉臺籍進士楊士芳等人公開上書,呈請清廷追謚建祠。鄭成功終於獲得清廷追謚為「忠節」,並建祠於臺南,供人景仰膜拜。沈葆楨遠親撰對聯一幅,充分表現出鄭成功一生的志業際遇:

開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過,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